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鉴赏笔记】高古瓷之寿州窑:鉴唐代“大中”纪年款瓷枕

2015-03-10 09:39

  开篇语:

  记者一直有意寻觅想要为高古瓷写点什么,因为出生安徽,最熟悉的莫过于当地的名窑——唐寿州窑。其名气虽不能与宋代五大名窑相比,却也是唐代名窑之一,陆羽在其《茶经》里将寿州窑排在第五位。偶然得知藏家W君在其多年前购得的瓷枕上无意发现带有”大中“纪年款——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惊人发现!,使得原本仅作为印龙纹一般唐代收藏的藏品意义大不同。于是提笔记下了藏家对此器的论证。

寿州窑青釉枕

寿州窑青釉枕侧面(印有“大中”和“万岁”)

  唐代青黄釉印龙纹枕,双侧微微翘起,四壁逐渐向下斜收,线条粗放硬朗。该枕长14.8厘米、宽10厘米、高8.4厘米,灰胎质较细腻,全身大部分施青黄釉,青黄釉之下施白色化妆土,部分地方加饰一层褐彩斑块点缀,釉质有少量脱落,满身细碎开片。底无釉并略凸,有一圆形小气孔。枕面前低后高,较低一端应为正面。正面及背面印有龙纹,两侧面印宝相花。虽然制作较粗,印文亦不甚清晰,但龙纹依稀凸起,左侧面之右上角自上而下”大中“二字清晰可辨(见上图)。

  W君称:购藏之时,出让者告知该器物是早年从沙河里出来的,后经多年盘玩,已经呈现出熟旧的老气。“当时因为印文不清晰,也就粗略地认定仅仅是个印纹瓷枕,自己和转让者都没有过细地去审视它,更谈不上查看是否存在文字信息。但是后来在不经意间发现了文字,这才引起了注意。”

  “其实从器物现状看,文字是很清晰的,为什么当初没有发现?”“也许当初器物粘连一些土锈,可能遮盖了文字;另外,模印的‘大中’二字略有凸起,出土后历经岁月,在氧化和干燥共同作用下,鼓起的釉层有所剥落,反而将文字的凸棱显现出来。”W君这样说。

  时下,收藏和投资者多关注明清官窑瓷器。即使有高年份瓷器的收藏爱好者,也只会把注意力倾注到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以及越窑、龙泉、耀州等著名窑口上。这些瓷器均有优美典雅的外形,沉静含蓄的釉色,在美学风格上独树一帜,开辟了一个清新的境界。与上述相比,寿州窑瓷器则展现了另外一种粗犷风格,多表现为器件厚重、胎质坚硬、造型朴拙、釉彩浓郁,多以生活用品居多,兼具审美与实用价值。无论是早期烧造的青瓷还是后来的黄瓷、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然而寿州窑亦是中国唐代六大瓷窑之一,而其前身为隋代淮南窑。在对遗址的发掘和调查中,尚未发现晚于唐代的遗物,说明寿州窑烧瓷的历史有可能终于唐末,是迄今为止在全国发现的最早的一个以烧制黄釉瓷为主的瓷窑,具有独特的神韵,其历史地位和审美价值一样不可小觑。

  在唐代,瓷器生产呈现南青北白的格局,寿州窑烧造的黄釉却介于青白之间,是当时优秀的高温黄釉瓷器,成为我国唐代著名瓷窑之一。窑址位于淮河以南的今日安徽省淮南市地区,始烧于南朝,停烧于唐末,烧制技术在停烧后也随之失传。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有言:“寿州瓷黄,茶色紫”,并将其列为唐代六大名窑的第五位。

  “发现纪年款的瓷器诚然可喜可贺!那么一件瓷器带年款与没有年款他们的区别有多大?”“区别大矣!”W君认为,撇开经济价值不谈,发现唐代寿州窑带纪年款瓷枕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和历史价值:

  首先,从研究价值来评估,若发现带有纪年款的瓷器、或者在纪年墓中发掘瓷器,这些瓷器一定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况且,这只枕头不仅带有纪年款,而且器形基本保持完整,没有残缺,能反映出千年以前寿州窑瓷枕的全貌,更显珍稀。据悉,存世的唐代瓷器少有纪年,甚至连一片铭刻也少之又少,完整器更如凤毛麟角。有报道,西安民间收藏的唐宫廷生活用瓷残片中,除了“大盈”“盈”字款识外,还发现“供使”“供奉”“进奉”“翰林”“官”等款识。邢窑白瓷“官”字款碗残片 “盈”字款识瓷片常有出土。在粗瓷、低温釉彩瓷残片中也发现有刻款识者。到了宋代,瓷器上的纪年年号发现较多,多见于越窑、龙泉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瓷器上,既有刻划、模印款,又有墨书、彩书款。目前已发现的北宋瓷器上的纪年款有“大观”、“大观元年制”、“大中祥符五年”等。

寿州窑青釉枕侧面(印有“千秋”)

安徽博物馆藏类似寿州窑藏品

  寿州窑印龙纹枕上的文字被发现也让W君认为,这种带纪年文字的枕头应该不止一个,而应该有一批。“文字与花纹是模子印上去的,模印技术就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当年显然制作有许多这样的枕头。当然会有不同的模具,有的带有文字和图案,而有的仅有图案并没有文字。”W君于是翻找各种资料,他希望能看到相类似的带文字的枕头。但大多只有正面图片,难以看到侧面信息。

  其实,历经千年以上的文物,需要有心在它的身体上寻找蛛丝马迹。W君在识别出“大中”纪年款识后,他相信还有其他模糊的纹饰中含有文字信息。果不其然,在器物右侧右下端能够清晰判断出“千”字,平行往最左侧凸起的图案看,似是一个文字,经过多角度辨识,应该是一个“秋”。用此方法,再在左侧面细查,依稀能释读“万岁”二字。虽然“万”字非常不清晰,只能是勉强凑合,但提示出的“千秋×岁”,能够为这个最不清晰的文字做一个符合逻辑的推论——即在瓷枕两侧下部,自右往左饰有“千秋万岁”文字。

  

湖南博物馆馆藏“千秋万岁”铜镜

  “千秋万岁”一词在西汉时就已经流行,西汉的印章与瓦当都有此类吉语。作为铜镜上的吉语,最早在唐代铜镜上出现。相传盛唐时,定八月五日唐玄宗的生日为“千秋节”,形容岁月长久。古代铜镜曾是互相馈赠的礼品,也是地方进献朝廷和皇帝赏赐臣下及外族使臣的物品。有传每逢此日,皇帝有向群臣赐镜的习俗,唐玄宗还写了《千秋节赐群臣镜》一诗云:“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白居易在《新乐府百炼镜》中也有“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之句。湖南省博物馆所藏 “千秋万岁”铭文铜镜,镜式为亚字型,体薄钮小,已具五代十国器形特征。因此,湖南省博物馆这枚铜镜系唐晚期向五代过度的产物。铭文中,除“岁”为繁体外,其他三字都已简化并极具隶意。四字上下右左分别排列,采取旋读的方式。铜镜文字也采取浮雕方式,与寿州窑瓷枕上的文字相比较,所体现的时代气息非常接近。“大中”(847年正月—860年十月)是唐宣宗的年号,共计14年。大中十三年八月唐懿宗李漼即位沿用大中年号。当唐代历史来到“大中”的时候已是晚期。这个年代所生产的瓷枕上的文字与晚唐铜镜上的文字所体现的时代风格相契合,并相佐证。

  其次,带有标准纪年的瓷器一经发现,就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准器。于是我们知道,这个两端翘起,状如元宝的枕头在“大中”年有烧造,这已经是唐代的晚期,器物所呈现出来的是青中泛黄的色泽。而我们知道,寿州窑在唐代一改隋代烧造青瓷的传统,以烧造黄釉瓷器为主,由青釉改为黄釉形成了唐代寿州窑的时代风格。比较著名的颜色有蜡黄和鳝鱼黄,并且到了唐代中晚期也兼烧黑釉和少量绛红釉。

  当我们在捡拾或者购买到一片寿州窑的青釉瓷片,如果按照一般的逻辑,很容易把它断代到隋或者初唐,依据就是早期的寿州窑以青瓷为主。其实黄釉属于高温的石灰釉类型,在高温下易流动,所以器物上常出现流动及聚釉现象。釉中含铁过高则会出现褐、黑色釉,过低则呈色不足,呈淡黄或土黄色等。其二,烧造黄瓷釉须用氧化焰,呈色由青转为黄,与炉温的控制、进风量大小及炉内气氛均有关系。当时只能以手感及经验来把握,所以产品的釉色质量不稳定,上乘釉色的产品不多。其三,为保证烧造出黄釉精品,窑工采取用细瓷土做细胎,再用白色瓷衣把整件器物涂饰;用匣钵烧造,避免炉灰,使釉色光洁美观。

  由此看来,在制作过程中,釉中含铁量的大小与窑温控制、进风量大小、手感的把握、是否做细胎并涂化妆土等,都影响着瓷器由青到黄的呈现。稍有偏差黄色就不纯,或为褐黄及青黄色、或青中带黄。颜色一旦偏青色,则应归类青釉范畴。除了这只瓷枕,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唐代寿州窑的罐子和碗盘呈现单一青色。因此,寿州窑由青釉到黄釉的过程是其烧造技术进步的过程。但是青釉和黄釉的烧造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青釉产品贯穿了这个窑口的整个始末。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