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漆·漆性·漆画——谈漆画的艺术语言

  内容摘要:每一画种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其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在发挥材料特性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画种基本的形式语言和面貌。本文首先介绍了漆画的主要物质载体天然漆的性能和特点,进而分析了漆的特性对于漆画独特艺术语言形成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漆;漆性;漆画;艺术语言

  在中国古文字中“漆”的本字写作“桼”,专指漆树身上分泌的汁液,即天然漆,又称大漆、生漆、土漆。刚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漆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呈棕褐色,干固后呈黑褐色。天然漆有诸多的物理性能:它的粘度很高,粘合力强;漆膜坚硬,耐打磨;而且漆膜光泽明亮、持久。此外,它还有耐热性高、耐久性好,以及防腐蚀、防渗透、防潮、防霉、防盐碱等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国家,使用漆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七千年前。经过历代髹漆艺人的实践、发展和创造,漆工艺不断的得到充实与丰富,为后世的工艺造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漆艺的材料涵盖了木、陶、螺钿、布、金银、玉石等,漆艺的技法也发展出描绘、镶嵌、戗雕、磨绘、堆塑等多种形式。

  中国现代漆画,是在继承丰厚的传统漆文化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审美观念,将漆工艺技术运用到绘画创作之中,它不再是附于器物上的装饰,而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现代漆画拓展了漆艺的平面化表现空间,是传统漆艺的开拓与发展。以张扬艺术个性为旨的漆画创作,在继承传统漆工艺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其进行整合与筛选。

  每一画种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其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在发挥材料特性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画种基本的形式语言和面貌。如:水墨画,在发挥毛笔、墨、宣纸等材料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笔墨入画”“书法用笔”等独特的艺术语言。

  漆画,是以天然漆为主要媒材进行的绘画创作。漆画使用的材料很多,但天然漆是其主要的物质载体,是漆画的灵魂,也是漆画有别于其他画种最为本质和基础的材料。正是天然漆的独特性质,使得它能够融合进多种材料、发展出多种技法,进而形成了漆画丰富而独特的艺术语言。

  制作漆画时,生漆一般要经过搅拌、晒制,加工成透明漆后使用(所谓透明是相对而言的,它实则是一种半透明的琥珀色粘稠液体)。液状的漆可以充当调合剂,与色粉结合调配成色漆。这与油画中的油、水彩(粉)画中的水和胶作用相当。从形态上比较,粘稠的色漆与油画颜料更接近一些。调配好的色漆可以用发刷、毛笔、刮刀等工具或平涂、或勾线、或厚堆、或薄绘于漆板之上,此即漆艺技法中的“描绘”。描绘之法与油画的直接画法比较相似,是最为基础的漆画技法之一。

  漆干固后,硬度极高,耐打磨。利用这一特点绘涂色漆时,根据画面需要,可预先控制色漆的厚薄以及不同色层之间的交错叠压,待干固后用水砂纸、木炭或磨石打磨,藉以出现斑驳丰富的肌理效果。引起肌理的工具很多,如发刷、刮刀、滚珠、发团等。此外,还可以利用树叶、种子、纸片、丝网等材料作为引起物,利用它们在漆面上留有的印痕,髹饰而成多变的肌理效果,这些方法在漆艺技法中称为“彰髹”(日本称为“变涂”)。除“彰髹”之外,漆画中可以引起肌理的材料和技法还有很多,产生的效果变化万千、巧夺天工。丰富的肌理是漆画语言的一大特点。

  研磨是漆画技法又一特色。从漆画肌理的制作到漆画中许多效果的出现,一般都离不开这个重要的环节。越南称“漆画”为“磨漆画”,就突出了“磨”在漆画中的重要作用。研磨和罩染又是紧密相联的。通过髹涂色漆、或者洒干漆粉、金属粉,或贴以金银箔等,使本来平整的漆面变得凹凸有致,再将本色透明漆或者调入透明性颜料(如立索尔红、酞菁蓝,酞菁绿等)的半透明色漆笼罩其上。因透明漆呈半透明的琥珀色,罩染之后使得画面混沌在这琥珀色的调子里,由于罩染时漆的厚薄不同而现出微妙的变化。漆干固后,根据画面的需要再进行研磨。多磨则明,少磨则暗,磨的过程也是画的过程。罩于漆下的物象会慢慢显露出来,微妙含蓄、扑朔迷离。吴冠中先生赞美漆画时曾说:“看漆画就如水中观鱼,有一种朦胧之美”。沈福文先生非常擅于此法,如他多次表现的金鱼等题材,即是采用堆漆研磨的方法把对象表现得栩栩如生,耐人寻味。值得一提的是,乔十光先生在继承传统研磨技法的基础上,试验成功的铝箔粉罩漆研磨方法。是在铝箔粉地上罩染透明漆或透明色漆,或者先罩非透明色漆,然后再罩透明漆,干后进行打磨。这种方法既发挥了铝箔粉的金属质感及反射作用,运用了透明漆的半透明性,又发挥了研磨技法的特点。近似工笔重彩的渲染和罩染,又如油画的透明画法,大大增强了漆画的写实能力,拓展了漆画的表现空间,提高了漆画的表现力和自由度,对漆画的发展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粘稠的漆具有极强的粘合力,所以有“如漆似胶”的成语。利用漆的这一特点,把自然界中的天然美材,如蛋壳、螺钿、金属片(丝)等粘于漆面之上,作为装饰,就有了“镶嵌”的技法。这些材料本身的材质之美再与其他漆艺技法交相辉映,增强了漆画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也更加丰富了漆画的肌理。如乔十光先生的水乡题材系列漆画中,就成功的利用了蛋壳镶嵌的方法来表现白粉墙、石拱桥和石子路。素白的蛋壳一方面是对漆黑的有力补充,给漆画带来了可贵的白色,另一方面其自然的龟裂纹理有如瓷器的开片,给人一种自然、温润的视觉美感。白蛋壳粉墙与黑漆屋顶以及银天银水,构成了乔先生笔下的水乡模式,画面有一种静谧、素朴之美。

  丰富多样的材质是漆画语言的一大优势和特点。这也体现了天然漆具有很大的包容性。除上述镶嵌材料外,漆画中还大量使用金、银、铜、铝箔。与此相关的技法有贴金、晕金以及泥金、泥银等。在漆画中既把金箔、铜箔当作黄色、把银箔、铝箔当作白色使用,同时又利用它们本身的金属质感而与天然漆深厚内敛的光泽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呈现出高贵、华丽之美。

  当然,每种材料都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漆液由于其固有的棕红色,很难调制出鲜艳明亮的颜色,也很难像油画那样表现出微妙的色彩层次和冷暖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漆的表现力。但是漆画有其自身的色彩表现体系。相对于客观物象的自然光色,漆画则更注重表达作者的心象之色,通过主观化的色彩来体现作品的个性特征。漆画的色彩总的来说是偏于装饰性的。黑、红两种颜色在漆画中常被使用,成为漆画最基本的两大色调。这是由漆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漆稍一厚涂即近黑色,后来又把铁的氧化物加进漆里,使“漆黑”愈加深沉、蕴藉。故古代漆器有“不言色者皆黑”之说。黑是漆最美、最基本的颜色。黑色之外,人们最早发现可以和漆完美结合的颜色是天然硫化汞(银朱),并且调制出了色泽纯正、高贵的朱漆。红也就成了仅次于黑的漆艺第二大色彩。人们看到黑、红这两种颜色会很自然的联想到中国古代漆器,这两种颜色几近成了中国漆艺的“标准色”。传统漆艺这种视觉心理上的积淀在现代漆画中也得到了继承,并延续为漆画的基本美学特征之一。中国画中有“计白当黑”的原理,在漆画中则更多的是运用“计黑当白”来作画。所以“黑天黑地”、“朱山朱水”乃至“金花金鸟”在漆画中屡见不鲜。

  由漆而入画,由漆性衍生出漆画丰富而独特的艺术语言。漆画虽然还很年轻,但它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艺术体系,这既为漆画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原动力,也为漆画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开拓空间。中国漆画作为架上艺术的一支,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悠久的中国古代漆文化,是漆画永久的精神家园和取之不尽的宝藏。

  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总结、挖掘传统漆工艺宝藏,根据绘画创作规律加以拓展,丰富和加强漆画的艺术语言;另一方面,广泛借鉴、吸收其他画种的优秀成果,使漆画具备更强的艺术魅力。在艺术格局多元化的今天,让我们努力为漆画事业的繁荣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天空。

  参考文献:

  1、乔十光:《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漆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2、乔十光、程向君:《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漆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此文原载于《装饰》2002年第二期

作者:田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