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漆画当随时代——关于中国漆画创作的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从中国现代漆画创作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谈起,阐述了漆画工艺性和绘画性的关系,并提出“漆画当随时代”,当代的漆画作者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创作出一批能够融入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漆画作品。

  关键词:中国;漆画;工艺性;绘画性

  中国现代漆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成立以来,全国更是掀起了一股漆画创作热潮。全国性的漆画展,省市级的漆画展,以及各种漆画群体展、漆画个展不断。新作者、新作品、好作品层出不穷。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漆画未来发展的希望。可以说,中国漆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欢欣之余,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中国漆画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也仍然比较突出。经常会听到一种议论,说某一张漆画幸亏是做成了漆画,若是画成油画或国画什么的那简直没法看了。刚开始听这种话时没在意,听的多了仔细想想这话中反映了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一方面,这话足以证明漆画的优越性,漆画的材料和技法能够提升作品的画面效果,能使作品更加耐看、更加好看;但另一方面,也的的确确反映了漆画界的一个硬伤:一些漆画作者的绘画功底太弱,有的甚至连基本的造型、构图及创作规律都没有解决好。部分漆画作者把漆画简单的理解为是个技术活,是一种缺乏创造性的机械劳动,以为随便画一个稿子,就可以用眩目的材料和技法遮盖艺术内涵的贫乏以及作者艺术素养的不足。总体而言,当前中国漆画创作中尚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有些漆画作者过于注重漆画的工艺技巧,迷恋于漆画的材料美感、技法效果,而忽视了对绘画规律的探求。一些漆画作者本来绘画基础就较弱,又甘愿接受技术的洗礼,把主要精力沉溺在漆艺技术的枝端末节之中。在绘画本体语言上则关注不够,在艺术上思考的太少,以技术弥补绘画上的缺陷。有的作者甚至陷入了唯技术的误区。难怪在许多人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印象:以为漆画就是个工艺的东西,主要靠制作取胜,甚至有人提出了“漆画不入流”的批评。

  当然,许多作者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开始在自己的创作中强化漆画的绘画性表现元素。他们积极地从其他画种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有的作者也逐渐在创作中明确了自己学术追求的方向。在这种创作观念下,产生了一批绘画性较强的优秀漆画作品,给漆画界带来了一场视觉革命,为漆画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但是,在强化漆画绘画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另一种不良倾向值得我们警醒,就是一些作者在创作中单纯追求画面效果,盲目的仿效其他画种,有意无意的在弱化漆画的工艺性,忽视了漆的语言特性。创作游离于漆画的特点之外,失去了漆画独有的美学品格。

  众所周知,漆画具有工艺和绘画双重属性。漆画技术操作相对复杂,它的工艺性比较强。有人因此认为:漆画的技术太复杂牵制了漆画的发展,漆画的工艺性制约了漆画绘画性的发挥。但笔者以为虽然漆画的工艺性对于漆画绘画性的发挥有一定的影响,他们两者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细究起来,漆画的技法在绘画各门类中并不算是最为复杂难学的。版画中的石版、铜版、腐蚀版技法,油画中的坦培拉技法,甚至包括国画中的工笔重彩技法均很复杂繁琐,工艺性都是极强的。但为什么这些画种的发展没有受到技术复杂因素的阻碍呢?也没听说有谁在抱怨这些画种的技法烦琐呢?主要原因是这些画种很早就进入了一种学院化的状态。它们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学术定位。于是便会有许多人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研究琢磨,并为之而奋斗不止了。因此,技术繁琐不是一个画种发展的羁绊。“工艺性”不是影响漆画“绘画性”发挥的绊脚石。

  其实,漆画的“工艺性”和“绘画性”的问题,也正是“漆”与“画”的关系问题。前文中提到的两种不良倾向,所反映的也正是这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二者的关系上,笔者曾提出“漆”是基础,“画”为主导的观点。所谓“漆”是基础,其一,绘画创作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载体来实现,作为漆画,它以“漆”为主要物质载体,漆画作者必须要对漆画的工艺和材料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其二,在漆画创作过程中须尊重漆的个性和特点,尊重漆画的独立品格,创造漆画独有的视觉美感。所谓“画”为主导,漆画作为绘画艺术,以张扬艺术个性为旨,画面的艺术效果、视觉魅力是作品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依循画面效果以及作者的表现意图,既要遵从于漆的特点,又要勇于冲破陈规与束缚,大胆革新与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遵从“漆”的个性规律,又符合绘画共性规律的优秀作品。

  漆画工艺技法的发展演变是个历史的过程。传统漆艺技法虽多,但并不是可以把它们简单地移植到漆画创作中的。在漆画发展初期,如何更好的解决漆画的技术性、工艺性的问题是当时的重中之重。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在许多前辈漆画家的辛勤努力下,现代漆画技法在操作的便捷性以及绘画表现的自由度等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如果说,漆画发展初期着眼点侧重于挖掘、拓展传统漆工艺的艺术表现力和自由度,使之更适合于绘画创作的话。那么现阶段,漆画作者应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对艺术本体语言的研究,提升作品的精神性探索,努力创造出符合漆画艺术特点的个性化风格语言。这已成为关乎中国漆画兴衰的大事,是中国漆画的强身之路。

  综观当前中国漆画创作,还是展览型的漆画偏多。许多作品,若是从造型、构图、色彩、技法等分解开来看,每一项都挺好,但是个人风格不突出。在漆画展览中我们很难分出谁是谁的作品。更不用说打破画种界限,把漆画与其他画种放在一起了。在个人风格的建构方面,前辈漆画家乔十光先生已经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中青年一代漆画家如唐明修、程向君、梁远、吴可人等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总体而言,中国漆画界现在风格突出的漆画家还不够多。因此,当代漆画作者应该自觉的追求个性化的风格语言。无论是在题材上、技法上、或者作品图式上、风格语言上,每个人至少抓住一个点往纵深方向打。打的越深,个人风格越强烈越好。其他画种已经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越南磨漆画在这方面也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一个画种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一要有足够数量的作者队伍,这是一个画种发展的基础。二要能吸引更多的优秀绘画人才加入到这个画种的创作中来,这是一个画种发展的关键。漆画如何能吸引更多的作者尤其是优秀画家参与进来呢?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大家认同漆画是种出类拔萃的艺术形式,使更多的人愿意选择漆画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想。清代画家石涛曾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著名观点。当代的漆画作者也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锐意创新、不断开拓,创作出一批能够融入当代艺术语境中的作品——既有漆的特点,有漆画艺术语言的不可替代性,在审美观念上又能与当代艺术一脉相承。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此文原载于《2006年全国漆画艺术研讨会论文集》(《艺术·生活》2006增刊)

作者:田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