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谈中国漆画创作现状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努力,中国漆画走过了一段并不寻常的发展之路。任何一个画种从出现到成熟均需经历一个过程。本文首先对中国漆画作者群及构成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对中国漆画的创作状况展开评述,指出当前中国漆画创作中尚存在两种不良倾向,并提出了“‘漆’是基础,‘画’为主导”的观点。

  关键词:中国漆画;创作;作者群;现状

  一、中国漆画作者群及构成特点

  中国现代漆画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福建、北京、四川、广东、江苏、江西、黑龙江、山西、天津等几个主要的漆画创作群体。

  漆画是漆工艺与绘画相结合而产生的结晶。漆画作者除了应具备一定的造型基础,具有较高的绘画修养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漆艺技法。漆艺的工具材料及其髹饰技法经过数千年的不断拓展、创造,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体系和语言系统。相对于其他画种而言,漆画的技法比较繁琐和复杂,很难通过自学而掌握。漆画材料比较昂贵,也不像国画、油画颜料那样购买方便。这些都从客观上制约着漆画很难像油画、国画,尤其是像水墨画那样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同时,这也影响了中国漆画作者群体的构成特点。

  从漆画作者的地区分布上看,一是主要分布在传统漆器产区。当地的传统漆艺资源为漆画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沃土:熟练掌握漆工艺的艺人,为漆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当地较为完备的各种髹漆工具(发刷、刮刀等)、漆艺材料,为漆画创作提供了物质保障。此类地区有福建、四川等。二是分布在设有漆艺专业(或漆画课程)的艺术院校所在地及受其辐射影响的地区。艺术院校为培养具有较全面文化素质的漆艺学子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和艺术氛围。毕业后他们在各自的行业和地区担负着弘扬漆画艺术的重任。这类院校中有代表性的,诸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受其辐射影响的地区主要有北京、四川、广东、江苏、黑龙江等。艺术院校在中国漆画的发展和交流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逐渐成为中国漆画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基地。

  如果从漆画作者的文化背景来看,也可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来自于工艺美术部门:包括传统漆器工厂的手工艺人以及工艺美术研究部门的工艺师。这部分作者由于长期浸淫于漆艺的实践与研究,对于天然漆的脾性了然于心,一般都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漆艺修养和技能,这些是他们的优势。在中国漆画发展初期,这部分作者可以说功不可没,他们起到了传承、教授漆艺技法的重要作用。当然,这部分作者中有些人的绘画功底及艺术素养尚嫌薄弱。他们更多的是带着工艺的观念而非绘画的观念进行创作,他们往往对各种漆艺技法能够驾轻就熟,作品制作精细、考究,但有些作品的画稿欠推敲,部分作品有堆砌材料,炫耀技法之嫌。另外一部分漆画作者主要是艺术院校的教师及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这部分作者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艺术思维比较活跃,对各种的美术现象和思潮比较敏感,但他们对漆材料、技法的驾驭能力还相对较弱。反映在创作中,他们广泛吸收其他画种的优秀成果,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作品的绘画性较强,但也有部分作品的制作略感粗糙。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两部分作者各有优势,也都存在一些不足,他们之间是一种共存互补的关系。这两部分作者之间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划分,他们之间是互相渗透的。比如:有些漆器工厂的工人到艺术院校里去进修、提高绘画修养;艺术院校的学生到漆器工厂实习,向工人师傅学习漆艺技术;还有一些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到工艺美术研究部门去工作,等等。中国漆画的发展兴旺离不开这些作者的共同努力。应该指出的是,院校体系的作者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漆画创作的主流和中坚力量。他们成为引领中国漆画发展方向的主要群体。

  二、中国漆画创作状况分析

  漆画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艺术语言,这为漆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漆画作者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也是漆画得以立身于美术界的基础,是漆画的立身之本。如果说,漆画发展初期,着眼点侧重于挖掘、拓展传统漆工艺的艺术表现力和自由度,使之更适合于绘画创作的话。那么现阶段,漆画作者应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对艺术本体语言的研究,提升作品的精神性探索,努力创造出符合漆画艺术特点的个性化风格语言。这已成为关乎中国漆画兴衰的大事,是中国漆画的强身之路。

  任何一个画种从出现到成熟均需经历一个过程,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和积累。相比其他画种而言,漆画还很年轻,漆画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亟待我们去思考、去解决。

  应当说,与其他画种相比,中国漆画创作从整体上看还缺乏强有力的学术发展趋势,漆画对于当代生活、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参与和关注程度也尚嫌不够。

  漆画是漆工艺与绘画相结合的产物。漆画的特点决定了漆画家同时要具有漆艺和绘画两方面的素质,必须在绘画和漆艺两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光有“漆”成不了“画”,光有“画”成不了漆画。“漆”与“画”的统一,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应是漆画家一辈子追求的目标。总体而言,当前中国漆画创作中尚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有些漆画作者过于注重漆画的工艺技巧,迷恋于画面的表面效果,而忽视了对绘画规律,对艺术本体语言的追求。客观地讲,某些漆画作品甚至连绘画最基本的造型、构图等要求都不够,借着漆画的外衣以掩饰其艺术的贫瘠。部分作者有一种不正常的心态,以为漆画创作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情,把漆画创作视为一种简单化、概念化、缺乏创造性的机械劳动。沉缅于漆画的材料美感之中,用眩目的材料和技法遮盖艺术内涵的贫乏以及作者艺术素养的不足,失去了自主创新能力。另外一种不良倾向是:单纯追求画面效果,忽视了漆的语言特性。具体表现为一些作者在创作中盲目的仿效其他画种的效果,创作游离于漆画的特点之外,失去了漆画独有的美学品格。著名理论家尚刚曾就此现象提出警戒:“一些漆画竟以模仿油画、水墨画为旨归,效果惟妙惟肖固然难能,却不可贵,因为,抛弃了大漆的特性和优点,无异于否定了漆画存在的意义,当代主流刺绣等的步履蹒跚,景况凄惨应该令漆画家警醒,它们的背时晦运就在一味以针线等模仿绘画。并非危言耸听,殷鉴已然不远。”①

  其实,上述两种不良倾向所反映的问题也正是“漆”与“画”的辩证关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二者的关系上,笔者以为“漆”是基础,“画”为主导。所谓“漆”是基础,其一,绘画创作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载体来实现,作为漆画,它以“漆”为主要物质载体,漆画作者必须要对漆画的工艺和材料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其二,在漆画创作过程中须尊重漆的个性和特点,尊重漆画的独立品格,创造漆画独有的视觉美感。所谓“画”为主导,漆画作为绘画艺术,以张扬艺术个性为旨,画面的艺术效果、视觉魅力是作品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依循画面效果以及作者的表现意图,既要遵从于漆的特点,又要勇于冲破陈规与束缚,大胆革新与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遵从“漆”的个性规律,又符合绘画共性规律的优秀作品。

  三、结语

  油画家尚扬在谈到绘画材料时,曾认为:“新材料的应用,它带来的就是绘画风格的变化,还有带来绘画品种的变化,带来绘画质地的变化,还有带来绘画手段、技术手段、样式或者思维方式等发生改变。”②中国现代漆画独立与发展的状态基本契合了尚先生的这个观点。漆画正是由于把传统漆工艺技术和材料引入到绘画创作中,带来了新的表现手段和绘画语言,并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而立身于美术之林。这在整个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也是一个非常独特而典型的现象。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努力,中国漆画走过了一段并不寻常的发展之路。中国漆画作为架上艺术的一枝还很年轻。中国漆画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许多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我们也对此满怀信心,相信在各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漆画能够蓬勃健康的发展下去。在中国美术的大舞台中舞出自己的风采。

  注释:

  ①尚刚:《“海大鱼”》,《装饰》,1997年第2期,第60页。

  ②《尚扬访谈录》,郭晓川主编:《中国当代美术二十年启示录(上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48页。

  参考文献:

  1、乔十光著:《谈漆论画——乔十光文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2、乔十光主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漆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此文原载于《饰》2006年第二期

作者:田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