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自然·城市》 260cm×220cm 布面炳稀 2013年
韩中人的抽象绘画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观其作品,能强烈地感受到某种冲撞与激荡的情感在画面中穿踊,飞溅的颜料与急速的笔触交融四溢,乍看似乎是瞬间一蹴而就的作品,而驻足观看时,又耐人寻味,在激情挥洒的笔触下,艺术家精神情感的微妙与深邃跃然呈现。韩中人选择用颜料书写的记录方式,剔除了作品中装饰性的刻意塑造以及细致入微的聚焦描摹,在多层覆盖与似是而非的涂抹中,呈现了一个生命体不同瞬间的精神在场。在有限的色层和笔触表现区间内,构建起人类精神世界的无限视域。
韩中人的绘画依托的并非自然类像的具象变体形式,即作品的画面结构和线性形式不是模拟一种自然的轮廓或形体特征,他的作品强调超越心灵与物质的二元分裂,保持亚洲传统的非观念哲学的精神性,但同时又使这种精神性转换为一种现代的简约特征,从而具有一种现代的自然精神。他的创作受到西方结构抽象和表现性抽象艺术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书写性和心性的体悟,并将中西抽象元素和思想观念巧妙融合,开启了中国当代抽象绘画发展的新趋向。
《自然·城市》 200cm×300cm 布面炳稀 2013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第四工作室就介入到了抽象绘画的教学和艺术实践中,推出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韩中人便是其中的一位。韩中人对抽象绘画的执着,使很多同时期艺术家相形见绌,而30余年对“自然·城市”主题的关注和表现语言方式的持之以恒,也使众多人惊叹不已。韩中人是央美87级的毕业生,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中国的当代艺术和抽象绘画实践均无法回避社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此时的抽象艺术首先是作为意识形态生成的,反映了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设,以及实现艺术领域的现代主义革命的美好愿望。无疑,韩中人在80年代末的抽象艺术实践也不可避免的具有了一种反主流的边缘身份,这种边缘性身份强化了其艺术作品的前卫反叛性,尽管这种反叛性具有某种特定历史时期的局限,而个体特征恰是在历史的巧合中塑造和推进的,这既是命运的使然也是历史的必然,韩中人早期的装置和抽象绘画,奠定了他后期艺术创作的整体方向和无限潜能。
《自然·城市》 180cm×110cm 布面炳稀 2015年
进入90年代,试验水墨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兴起,意象性、书写性和媒介性的表现,介入中国抽象艺术的实践。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和日本的现代书法,均成为影响中国抽象艺术发展的主要元素。韩中人的艺术创作也无疑受到这一艺术趋势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写性和心性的表现,深刻影响并融入到他的艺术创作中,使他的抽象绘画日趋成熟。韩中人关注作品作为个体生命内在自然的呈现,它不仅是宇宙及其内心的“道”之形式,他还将“道”转变为一种可感的精神之境。他寻求一种基于中国式思想形式的抽象化,即绘画如何打破对自然形式和模拟真实形象的依附性,使语言走向一种更自由的组织形式,并将精神的抽象经验和观念从现实的具象题材中分离出来,形式元素不再通过自然结构及其拟像作为载体,而是通过一种偶发的、心性的或观念的组织原则加以呈现。
韩中人的作品像是自然结构的局部放大,但形态上又具有水墨色层晕染的递进变化,实际上是一种抽象形式的自然意象。其作品在技术形式上向一种现代抽象意义的非自然形式转化,但整体上仍保持一种中国传统的形似自然的面貌,呈现一种自然的象征形式,或是一种哲学的自然形态。他侧重于水墨的笔性在晕染上偶发和抽象效果,并使笔刷的书写成为一种不规整的短促的宽大笔触,有时又将晕染的抽象墨迹和书写的形状交错融汇。他强调一种充分自为的无意识的心性状态,排除主观观念对形式的影响,不时迸发出快速跃动的张力,接近一种“心即自然”的禅宗观念。
《自然·城市》 100cm×80cm 布面炳稀 2015年
《自然·城市》 120cm×80cm 布面炳稀 2015年
韩中人用抽象绘画的书写性语言,表达个体在不同时段和瞬间对世界的感知和体悟,呈现人类深邃、丰富、高尚和细致微妙的欢愉与痛楚,力图接近某种崇高的精神意境。艺术家的脉动在抽象语言中找到某种输出的方式,在这个场域中个体生命的姿态转化为可感的清晰结构,生成对生命存在的观照形式。韩中人力图通过艺术使大众感受到世界和自我存在的真实性。在其作品前,我们可以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对艺术展开自由的遐想,正是源于此,韩中人的作品成为许多收藏家和大众一直青睐的对象。在现代社会充满虚无和迷茫的精神世界里,韩中人的作品从另一个层面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他的作品试图引领人们接近“具有丰富且全面而深刻感觉的人”的存在,启迪人的智慧并向人们提供精神世界的某种慰藉。
范晓楠写于宋庄
2016年12月25日
范晓楠
清华大学博士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
天津美术学院教师
艺术批判家
独立策展人
艺术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艺术思潮和视觉文化研究
著有《景观社会的图像与绘画——欧洲当代绘画研究》
作者:范晓楠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