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来自北京的中国写实画派画家——朱春林油画展在台北出现,作为艺术界的朋友,我们感受到有般宁静致远的功力与悠扬的美感呈现。绘画是创作者心绪造境的图像,也是创作者生活理解的意象表现。
不论是东方的水墨画或以西方素材作为创作的品类,绘画艺术源于美感自发的涌现。换言之,绘画创作过程是创作者心智成长的层堦,其中除了技法于形式客观的呈现外,组合为视觉愉悦或作为符号性的取材时,作者对于美感的掌握与要求,具有自身感觉系统传达于观赏者的符号,具有共鸣心声的回应。
对于形式与内容,或具象与抽象对应于艺坛时尚中,我们似乎不可定订某一项客体的条件来说明孰是孰非,尤其国际正流行于“双年展”的“思潮”取向时,传统美学所揭櫫的形象或定见,是否有被边缘化的冷却倾向,甚至在美术馆工作的专家,也不免对自己长期所服膺于美术观念有所思考。
当然,时空变异生活条件跟着不同,包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育乐都在变化中,有些令人莞尔一笑是因为即兴而起的消遣意涵。好比一桶清水,若不断用一根棍子激烈的搅拌后,那桶水不是溅得满地,也可能使清水变浊。这或许说明艺术创作除了情感冲动外,更需要在“万壑疎风情,两耳闻世语”沉淀后的行动。
正如朱春林自述:“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不过是一种载体,我们试图通过绘画来思考人生、智慧,永恒的问题,目的乃是让思想升华,提升生命的境界,同时也对观赏者带来视觉愉悦和精神享受。”那么,绘画表现的多样性与美学主张,就有主体陈述与客观条件的应合,才能在诸多的艺术工作者中脱颖而出。朱春林基于对创作理念的体验,以及对美学主张来自于他生活环境焠链而成。
或许可以归纳他的谈话与作品表现的特征,分述于后:
1、朱春林以写实与写生作为基础美学开端,其中造型来自于自然型态的掌握,一方面是视觉经验,另一方面是生态姿容的掌握。好比他对客体形式的讲究在质量中构图上的平稳、渐层、对比、或统一画面的采光、物象灵化与意象,结构同为视觉艺术的基本要求。兹以他在1996年画作《女孩与狗》,从结构的分布图象来说,此人物为中轴位置在庭园瓜棚下,订定主题角色的悠闲情境,然后手持报纸并加入与休闲有关的宠物─小狗的相伴,徜徉在秋阳的映照中。从构想到创作完成,以写实与写生技法表现乡野生活,画面活化,美感自存。
2、朱春林以具象为抽象。换言之,以写实物象说明人情抽象理念,有禅学艺术的意涵。台湾名家黄坤伯就是在具象中织锦,以花、人、物体组合成为画外画,景中景的艺术创作者。而朱春林说:“抽象是形而上的概念,是无形的,它隐藏在具象绘画背后,但却决定了画面的灵魂”,诚是言,他在油画艺术的表现都以具象为主,人体、静物、风景或是诗意造型等都是主调。例如2001年所作的《阳光普照》,把农村秋收的情景描绘出来,画技细腻,景色和煦,包括提篓的村姑、割稻的农友,以及伴之稻穗、载物车辆与麻袋等,近景人物鲜活,远景秋风轻拂,好个农家乐图像。它使人想起米勒的《拾穗》,它使人宣示“以农立国”的传统,农夫农妇是画中主题,也是丰衣足食的象征,中华儿女看到这张杰作是否有更为激动的情怀呢?
3、朱春林强调心灵品质,即在中国文人画中的“师法造化”、“中得心源”的写照,绘画本没有中西方之分,却有品质深度之别。朱春林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及“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道理,他坚持朴素、含蓄、优雅、和谐的美感,而不是媚俗与热闹,所以他的每一张画都在这种创作氛围上完成了笃实、稳重、精致的美感,包括人体、静物与风俗。例如2002年所作的《午后》,画面呈现了一股温馨与自在的气氛,除了技法之深切外,博大情怀的气象,都可以在另外的画作中同时呈现。
作为一位观赏者,我深切说朱春林有深厚的创作功夫,有立言的美学理念,有追求完善的胸怀,尽管以室内人物作为大地风景造境时,山、诗意、人情连结了画作的机能表现,很值得再三表扬他的傲人成绩,也了解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专业成就。
画坛上有朱春林的油画创作展,必可为观众带来新兴的希望。
黄光男(前台湾艺术大学校长)
作者:黄光男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