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巴黎,一座几乎可以与“艺术”画上等号的城市,五光十色,流光溢彩。对于渴望在巴黎学习艺术的人来说,巴黎一座座收藏颇丰的艺术馆、博物馆或许比那些大名鼎鼎的学校还要更令人期待。这里坐落着一座规模虽小,但精致与耐人寻味的美术馆——橘园。
橘园美术馆外景
橘园美术馆的建筑原本并非用以陈列艺术品,它作为杜乐丽宫花园内橘树的冬季“温室”建于1852年。正是因为其建筑用途,橘园南立面由玻璃制成,以便采光,而北面为避风几乎呈全封闭状态。
橘园的主入口由负责卢浮宫装饰的建筑师路易斯·维斯康蒂设计,门廊顶部的三角楣充斥着植物和玉米穗,代表了场地的功能。在1871年之后,橘园被列为国家财产,继续用于存放橘树,同时作为园艺、音乐、宴会等各类活动场地。
〔法国〕 克劳德·莫奈 《夕阳下的睡莲》 油画
200cm×600cm 1914年—1926年 橘园美术馆藏
1921年后,法国政府拟将橘园作为艺术品展示空间。1922年,莫奈决定捐赠自己的代表性作品《睡莲》,从此,橘园成了巴黎又一艺术重镇。
现在的橘园,藏品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莫奈捐赠的巨型《睡莲》系列,二是艺术经销商保罗·纪尧姆夫妇的一百余幅个人收藏。单从数量来看,橘园的收藏并不算庞大,但其收藏品质与序列也与其场馆本身的气质相符。
〔法国〕克劳德·莫奈 《睡莲:晨光柳》 油画
200cm×1275cm 约1915年—1926年 橘园美术馆藏
大多来到橘园的人,都以莫奈的《睡莲》为首要目的。八幅巨型睡莲在两个椭圆形展厅的弧形墙面上铺开,玻璃天窗倾泻下的天光,让人恍然看到了那个给莫奈以无限灵感的小池塘和那座日本桥。第一个房间汇聚的四张作品,显示了从晨到晚光线变化下池塘中的睡莲的不同姿态;第二个房间的四件作品则是荡漾在轻柔柳枝包围中的睡莲。
橘园美术馆《睡莲》环形展厅
收藏于橘园的这一系列作品,是莫奈74岁至86岁去世为止精心创作的一个系列。不寻常的超大尺幅无疑凝结了他极多的心血,但直到他将作品捐赠、陈列,莫奈也始终未给这组作品签名,或许这组“完美”的作品在莫奈的心中仍然有“不完美”的遗憾。关于其作品本身的精妙,词汇始终是令人感到匮乏的。
在橘园美术馆中呈现的八幅巨作相较于百余幅睡莲题材作品最为与众不同的妙处,或许还不在画面之上。根据莫奈本人的建议,这些《睡莲》呈现在两个椭圆形展厅的弧形墙面上,整个展厅环境及光线条件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置身在莫奈的睡莲中,时光仿佛在自然地流淌,又仿佛在永恒地静止。莫奈对观赏光线的考虑,将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将自成一体的作品投入了空间,进入了现实,而最终营造了一种令人忘却现实的“非现实”。
〔法国〕 克劳德·莫奈 《睡莲》 油画
200cm×1275cm 1914年—1926年 橘园美术馆藏
除莫奈《睡莲》系列外,橘园美术馆收藏的另一主要部分保罗·纪尧姆夫妇的一百余幅个人收藏亦十分精彩。这些收藏囊括了塞尚、安德鲁·德兰、高更、马蒂斯、莫迪里阿尼、毕加索、雷诺阿、西斯莱等一众现代大师。
艺术生涯短暂而富有悲剧色彩的莫迪里阿尼在他的绘画中一直对肖像题材十分钟情。莫迪里阿尼笔下的人物风格特点鲜明。他运用精炼的线条勾勒轮廓,涂布夸张、凝练的色块使得画面简洁而富有张力,但他笔下的人物却大多显得空洞而忧郁。藏于橘园美术馆的这件创作于1918年左右的《年轻的学徒》亦是典型的莫迪里阿尼式肖像。
《穿红裤的宫女》的色彩炽烈却不浮躁,正是马蒂斯风貌的“典型”。这件作品创作于1924年前后,模特儿惬意舒适地躺在沙发上,背景的屏风满是极有装饰性的植物图案。屏风将画面中的空间进行了区隔,更加凸显了前景的女子。屏风后面,一个梳妆台上摆放着花瓶等物件,营造了一个暖融而日常的舒适空间。模特的面部仅有寥寥数笔,而白色的上衣、金色的颈链,特别是红色裤子上的珠串装饰,使得她柔美又富有异域风情。
〔法国〕 马蒂斯 《穿红裤的宫女》 油画
50cmx61cm 约1924年—1925年 橘园美术馆藏
2016年,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绘画”为主题的展览中,格兰特·伍德创作的《美国哥特式》十分引人注目。这件创作于1930年的作品被人们视为“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之一。画中的两个人物表情严肃而刻板;男人的眼睛直直地平视前方,一丝不苟;同男人一样,画中的女人亦是不苟言笑。
背景中哥特式的房屋和他们的表情一样,端正而“不近人情”。有人认为这件作品讽刺了美国中西部文化的狭隘和压抑,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美国乡村道德品质的颂扬,而我看到的是在文化与传统的断裂延续下,精神的空洞与桎梏。这样的理解或许是个人化的,并不正确,但也是映射在当代环境下的某种可能。
〔美国〕格兰特·伍德 《美国哥特式》
油画 76.2cm×63.5cm 1930年 橘园美术馆藏
无论是什么时期的艺术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都是因为它们可以在历史的长河里给不同时代、不同处境的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碰撞。作品本身不会说话,它们需要被很好地“使用”与“活化”才可以散发其永恒的魅力。在这一点上,橘园美术馆为人们提供了对经典“再阅读”“再认识”的契机,这使得它成为巴黎这座艺术之都上一颗小巧精致而璀璨夺目的明珠。
本文选自《油画》2019年第1期
作者:何禹珩
《精致的明珠——法国橘园美术馆》
《油画》2019年第1期
点击图片购买
- END -
扫码关注更多信息
商业合作或投稿
联系电话 010-67517851
QQ:483862710
邮箱:483862710@qq.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