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光影大写意 ——他开创了实验水墨艺术教学新体系

2024-10-24 21:57

实验,不只是科研工作者的事。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有这样一门广受欢迎的艺术课,学生们充分利用水墨的流变性、偶发性,结合各种材料、工具的运用在宣纸上开展“水墨实验”。短短四周时间,同学们创作出上百幅“充满惊喜”的绘画作品,也见证着自己点滴的求索与精进……这就是绘画系教授陈辉已开设了17年的《实验水墨》课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66b4b0a870baac9f1c9020504961c8db.jpg

陈辉《岁月之遗痕》

时光追溯到2006年的夏天,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筹备组找到陈辉教授,试想运用水墨艺术来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以水墨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艺术神韵,彰显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文脉传承。从彩陶到青铜器,从漆器到三彩陶,从宋瓷到青花瓷,再到历代书画及北京的历史名胜……陈辉教授试图用水墨来表现这些中华文化瑰宝的形态转化过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0/68dd615f0c130b21f973c0810f86f2c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0/35089ac722f0fec0df7da44ecae0e324.png

陈辉教授为2008年奥运会实施的水墨实验

(图为水墨流动中,图像间转化生成的阶段性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他不断探索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新实验方法。在图像的转换与衔接过程中,他发现了那些偶发的流变之美,色墨交融、瞬息万变的神秘感和自然天成的实验效果。尽管进行了长达5个多月的水墨实验,由于技术上的难题,陈辉教授最终未能实现这一计划……我们最终看到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呈现的那几十秒钟凝聚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画卷,最终是以电脑制作的视频形式来呈现的。

在将实验水墨应用于国家服务的过程中,陈辉教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段经历不仅开启了他在2008年秋季学期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设的研究生选修课程及绘画系本科生《实验水墨》课程的教学之旅,而且为他未来近20年致力于实验水墨课程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确立了明晰的方向,还坚定了他在教学中系统研究实验水墨艺术的决心,激发了他在创作实践中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创作带动教学的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整体思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他也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和迭新,致力于开拓与时代同步的艺术新视野、新风貌和新品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7146109d490e178801f7d35f2d49b225.jpg

陈辉《中国文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f53f2972946ae237f93d4a21a80366db.jpg

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马尔库斯·吕培尔茨先生参观

陈辉教授工作室,观看其作品《中国文化》

实验水墨课的开设,为同学们打开了一个充满无限想象和表现力的新世界。未曾经历过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构建出变幻莫测的新图式和新语境,大大增强了同学们对从抽象到具象、非具象至意象之间界限的判断与认识。此外,水墨与多元材料的碰撞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偶发奇妙效果的惊叹,以及对画面取舍存留、组合与重构的独立思考。虽然预期的想法和不确定的实验过程往往难以直接带来满意的结果,但同学之间的相互借鉴与交流却能激发出超乎想象的精彩火花。令同学们欣慰的是,他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发现了新的领域,并明确了未来调整的方向。他们学会了“因形布势、因势赋形、顺势而为、妙得天成”的观察方法与实践手段。      陈辉教授感叹:“每次的实验水墨课,我看见了同学们的背影后面生成奇妙图像的过程。那些满地摆放的作业和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微笑让我动容。”同学们以情感的维度与自由轻松的状态,以无功利的态度、不重复的表现方式,畅游于天地自然之间,探寻世间万物的真趣。“我看到了他(她)们在艺术世界中对真实自我的勇敢追求,他(她)们大胆而坚定地努力寻求一个不同于古人,不同于他人,也不同于自己的本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9a6a59da7b5bb6b3e2724cfe25716171.jpg

陈辉《恒古·天地》

在陈辉教授看来,要让学生在实验水墨课上确立作品的格调与品位,他们就必须深入了解美术史,并对当代艺术保持关注,从而作出恰当的选择与艺术判断。要建立艺术的个性,就需要注重文、史、哲的积累和对人生阅历的感悟。他告知学生:“艺术创作心灵不能枯竭、精神不能破产。勇于开启未知的天窗,艺术生命才能常青。”他在教学中强调:“艺术不能缺少想象,创作不能没有激情。无论你从事何类艺术创作,敏锐的感觉、准确的判断、激昂的状态以及直觉的表现,都是创作的有效路径。”他常提示和建议同学们孕育酿造这种积淀的情绪,捕捉某一刻与時俱来的瞬间感悟,一旦把握到位,就可能出现好的作品。而这种灵感正是实验水墨可能带来的神奇妙境。此刻不是描摹制作的工艺,而是直觉书写的情感。他说:“作品只有作为作者本身的真实写照,才有可能感化和打动观众、被观者记住。因为它是作者想说的心里话,所以真切感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c1b88abc34c8029b46e2655522bde4f6.jpg

陈辉《石破天惊》

陈辉教授认为:“每种风格的诞生、每个新画种的形成,起初都是由创新实验开始的——它们是继承后的创新。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各具独具特色的个性塑造与品位格调的建立,启迪和激发人类心灵的震撼与感动。它旨在拉开彼此间的差异,彰显其独特的原创性,从而生发属于本我的艺术相貌特征。纵观美术史,毎次主流艺术的形成,最初都是由边缘转换过来的,等它强大深厚并广泛受到肯定成熟后,就成为了主流。伴随着历史的演变、时间的推移,继而又可能逐渐成为保守样式而被新的边缘艺术所取代,传统就是这样不断循环往复发展的,是在边传、边统、边演进着的……而实验水墨也是在边实验、边研究、边发展着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9ec0588b04a12798bc58c59b4012f919.jpg

陈辉为学生讲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40abd057b533888036de761c06808c6d.jpg

“实验”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2bbaed5120ab2081d4bb4fc1395863d8.jpg

陈博贤

《实验水墨》课程助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在读博士生

说“一画开天”,绘画即是如此。“一”打破了素纸的鸿蒙状态,分出阴阳,衍化出画里的乾坤之变。在我看来,《实验水墨》是从绘画之本质入手,体悟绘画之道的课程。那些致密的肌理、丰富的墨色、意外的底形……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早已蕴含了自然给予我们“一画”的启蒙。陈辉教授主张“因形布势,因势赋形”,大家充分利用底图的视觉效果,择一切手段进行创作。对于这些底图的二次加工,则需要画者深刻体会绘画中阴阳相生的变化奥秘。画面初步落定之后,有时还需要对若干张作品进行组合排列,这是又一次打破了画面平衡,重新审视作品的过程,每一种组合的方式都让画面处于不同的意义之中,因而每一张画都是开放的、有生机的状态。跟随师父学习多年,我不断体会着《实验水墨》这门课程对绘画艺术的深刻启示,观察老师和同学制作底图、学习老师二次加工的改画方法、从一张张出乎意料的作品中获得自然的启示。这种“顺其自然”的创作方式,看似讨巧,实则需要极大的想象力和驾驭画面的深厚技艺。不觉之间,这已是我第5次担任导师陈辉教授的实验水墨课程助教了。从学生到助教,我见证了《实验水墨》课堂上越发多元的表现方法和创作观念,看到了一件又一件充满视觉张力的画面在此诞生,也从同学们作品图式的变化中窥见着时代发展的脚印……我在每一次课程中与大家共同成长,不仅在个人的艺术创作上收获了宝贵的启迪、拓展了技法、提升了“改画”功夫,也默默地学习着他“教学相长”“因材施艺”的教学方法。《实验水墨》给予每一位走在艺术道路上的同学以发现自我独特性的机会,大家收获了极大的信心和丰富的启迪,并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充满着生命能量的火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fdfe44c2e39c93bf0e19d293d9b1c375.jpg

陈博贤《南山诗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a043d18a53b5540115a49c19726314d1.jpg

陈博贤《暮烟晚歌》


意外与惊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bf0d550b6d4fca6310f2e2ec8bab77a2.jpg

国佳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在读本科生

每一次挥毫泼墨,都是对水墨特性的探索。我尝试着让墨水在纸上自由流动,形成各种无机形状,这些形状往往出人意料,充满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然而,正是这些不可预测的形态,激发了我的创造力,引导我在它们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创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e691cb0667abe8292668981a246fd006.jpg

国佳洋《碰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6aaefc03014b23153a57c2bffa16419c.jpg

国佳洋《梦回故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0322d678e5596b012686449e2b09f24f.jpg

朱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在读本科生

水墨实验课程,舍弃了其中笔法控制的内容,使“笔”这个工具的形式扩展,让我们能够在更广的领域去体会不同的绘制表现,在“放”中寻找“控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0/2c9733a3b72143c65f4763309c4c26f2.png

朱钰《见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0/419123d11b19d41166be55cb97af5f8f.png

朱钰《云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993b8e34a6c28dfe4a3bf5128298c150.jpg

张书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在读本科生

通过一系列实验,比如将水墨与洗洁精、酒精、盐和洗衣粉等媒介结合,我感受到了水墨的流动和变化性,这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示,更是情感的表达。此外,课堂上同学们的作品交流也让我脑洞大开,水墨艺术具有无穷的可能性,也能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0/2b0f41b34b1f4c7a8a8965d03cba8f2c.png

张书琳《池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ee44d8ddba582189db6cf4f6a05079c6.jpg

张书琳《迷踪》《雨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750aa11154f6c17b5e4b462541dcbb31.jpg

陈辉老师为学生演示“水拓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e76c93541896ab22ea5bd4363c11dc12.jpg

为学生解读绘画中的“加减法”


趣味与探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65c73838a12604716523195c7c314940.jpg

朱媛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在读本科生

我们从生活中取材,探索不同媒介与水墨结合的创新方式。咖啡和起泡剂是我进行探索的主要工具,通过咖啡与墨色之间的冷暖、干湿对比以及起泡剂流动的痕迹来构成画面,借此表达我对于天地混沌,宇宙孕育万物的个人思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c7504398a2e307b553fe2c97a7815916.jpg

朱媛媛《Saros》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0/2496cf9b5db5725ec28d1a53c31b4f51.png

朱媛媛《裂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051e13ab730733fd526b8ce19b339785.jpg

马思仪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在读本科生

实验水墨是一场探索和创新的课程,让我意识到水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水墨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尝试用不同的技法、材料与水墨结合,总会碰撞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这打破了传统水墨的表现形式,为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ef7fa054838df8fde71af75d41044a9e.jpg

马思仪《恒古之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0/556421b89fd78697fa9a9c9c7b86ab6e.png

马思仪《棕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c7b7cf7f13783ef9dcdf42f7b03ff93e.jpg

肖语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在读本科生

这门课程不仅提升了我的技法,也让我更加开放地看待艺术创作。水墨不仅是一种技法,也是与多种媒介碰撞交融的表达方式。期待在未来的创作中,继续探索水墨艺术的无限可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cf5ae57a02f68f823930f73a3e1fa6b7.jpg

肖语夏《碧水红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0/b15acf7e22aa6009282cda82dbcec5b4.png

肖语夏《冻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03f28be37f8ebcc0ff5646fceba0657d.jpg

陈俊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在读本科生

每周老师都会给我们的图进行二次修改,让它更具完整性。无论是陈老师还是助教老师,都曾给我改过画,让我更加明白自己适合做哪一种风格并加以自己的理解修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1367ab13595f7ff17bbbd96e27627c45.jpg

陈俊楠《过山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a09dc7cbe75d274190adbbfb5129c135.jpg

陈俊楠《秋峰松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526e55f8ae6c3ba41dafd0e9e2650472.jpg

陈辉老师观摩学生课堂的“实验成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4215d873645069690ab84300334e3f55.jpg

为学生示范“二次绘制”


反思与突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40f1f39b4c093cab3109756dfe306903.jpg

康鸿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在读本科生

笔墨当随时代,面对高速发展的时代浪潮,我们尝试做出改变与创新,利用实验水墨的独特性、偶发性、抽象性来进行水墨实验创作。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实验逐步了解混合材料和单一材料的运用以及梳理出其对画面所带来的不同语言形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0/fe6a1d884e4f1278456a3a848cb18534.png

康鸿泽《圆影覆华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0/8c02a6637a2f924e84a8d9e7be8144cc.png

康鸿泽《藤荫》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ffe6f97713b8a94eee73fadec67c7ef9.jpg

银月禾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在读本科生

实验水墨的随机性让我非常感兴趣,每张画最后的效果都会让我有各种各样的联想,同时我也会思考如何将它们进行改造。虽然并不是每一次实验都是成功的,但每一次实验都是宝贵的经验,都锻炼了我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b9de1169e2ad753688a4177f14cd4bc5.jpg

银月禾《家在溪水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5bfeed43abf5d476a6b7a0d0cdea622d.jpg

银月禾《瞬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1eaf7ea2935bd5563743d90d62308749.jpg

陈端

陈辉教授访问学者、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

大家的积极探索,使得我看到了水墨表现的无限可能,也冲击着我的固有认知和实践惯性。每一次的课程实践,每一次与老师、助教、同学的交流探讨,都像是在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让我在艺术的海洋里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0/3d78f90ceb8650b08b218c3bea8f8744.png

陈端《故土寻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0432cde97adf1e6db18e72c076c399e1.jpg

陈端《田园流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f8c166f103bfdeccf8cb5c289a4b4ed5.jpg

Dati Surguladze(大卫)

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格鲁吉亚国际生

加入这门课是我所做过最好的决定之一。在这里,我大胆地释放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追求,同时结识了许多才华横溢、善意助人的同学。这一切收获皆源自陈辉教授的慷慨与远见,使我这样一个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能够获得宝贵的学习机会,我非常感谢他。我衷心期待未来在有机会参与他其他的课程的学习。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教授在各方面所给予我的悉心指导与宝贵建议,这些都将成为我未来道路上宝贵的财富和指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55d3d0506e92cdb456b9033ea82b3d60.jpg

大卫《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0c56922760ebd09098d1a63652afac5e.jpg

大卫《下降的天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dce529154978d600bef43572580cd5e1.jpg

陈辉老师为师生合作的作品签字盖章

在《实验水墨》课堂上,一批批青年学子洞悉着水墨艺术的流变与偶发之美,学习着老师在“顺其自然”间“化腐朽为神奇”的高超技艺,探寻着东方意韵在自我心性间生发的土壤……他们用艺术的天心唱着一首首水墨欢歌,用青春的激情奏响一支支水墨舞曲,无所畏惧地在宽阔艺术大路上向道而行,相信这艺术精神也将延绵不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09ff0734a4fe26b6a23ef72ebe24c570.jpg

同学们参观陈辉教授工作室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9ddd0e330b1ce0768c6e842639e769c4.jpg

2024秋季学期《实验水墨》课程师生合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39bebe3fdbcd2f161f0b7f7e9cfe9fe2.jpg

陈辉Chen Hui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市高等艺术教育协会理事,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展览馆协会展示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