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4-05 10:14
四月二日下午三点,俊安实验艺术教育中心迎来了实验艺术专业“研究生三个展”系列的第二回开幕。三位参展艺术家均为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的研究生二年级学生。
雷星画廊
展览随着“雷星画廊”(Nation Gallery)的首次亮相而拉开帷幕。
艺术家陈传龙为这次“展中展” 精心挑选了三位艺术圈的“捣乱鬼”,他们生活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在青年文化共同体实践中,他们似乎在寻求一种“共谋”。基斯。哈林从纽约夜生活中吸取能量,他将新浪潮的音乐、诗歌、行为艺术化作视觉符号,他充满干劲地将一切融合在一起:街头艺术、艺术史、语言学、流行文化、生与死、爱与幽默。而他那“笨拙”的、幽默的、俏皮的线描手法中和了所有可能让人产生严肃思考的因素。他仅仅让人感觉到许多真实、一点快乐,似乎又在描摹我们拒绝深刻的心态;斯奎勒尔。李是从小生活在纽约的华裔,接受着美国最优越的艺术教育,他擅长用美国漫画式的构图来解构流行偶像,这种方式既是天真又是深思熟虑的;小果是生活在北京的美院学生,他的作品中有着儿童嬉笑游戏般的态度去构造一种污辱性、破坏性的场面和令人欢愉的大胆的色彩,作品中那些短句是艺术家的一个文字游戏,这些短句来源于西方青年的汉语纹身和中国青年的外语纹身,可笑又严肃的语句和错置的语境,冒犯着文化与艺术的权威和虚妄。这次展览,以三位“展中展”参展艺术家的视角,像意大利球星Mario Balotelli击败红魔曼联时,那引人发笑的“抱怨”那样——why always me?
雷星画廊
卢明作品
卢明作品
“This is me”艺术家卢明如是说,“我刻画了在我潜意识里存在的一些形象,这些形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塑造着我”。艺术家将这些形象诉诸于笔下,正如作家诉诸于文章,建筑师诉诸于图纸一样,实际上是一个为创作力溯源的过程。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所谓的“个性”是架构在无数所闻所见之事上的,这些事不一定件件都刻骨铭心,却时时都在成全一个更完整的自己。那么作为观众,每走近一幅画,其实都是在凭借过往所经历之事做出解读,解读即是溯源。艺术家在这些画面里隐藏了一些文字,不很明显,细看方能辨认出来。
卢明作品
展厅外墙还有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作品:《丢掉的门》。2016年,卢明曾在“空间无界”的展览里搭建了一个空间:《小明的房间》,展览结束的时候,艺术家只留下了一个门把手,而忽略掉了那扇搭建的门,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费尽周折也找不回原本的那扇门了。此次,卢明选择在墙上用铅笔画了一个门的外轮廓,并在把手的位置装上了原来的门把手,门却永远也无法打开。
张扬帆作品
张扬帆作品
此次展览的第三部分,是艺术家张扬帆始于2013的一门修行——“用心写心”。艺术家在介绍该系列作品时说道:“每当有所感,所悟或所得时都会写心字,不自觉间写的心字开始逐渐形成各种意象,先是有山,再是有水,又有云雾, 也有火焰。有时我减少我对笔墨的刻意把控,以走神的状态做有意又无意的书写,既可以让我得到情绪的释放也是一种纪录生活的方式。这些心字记录着我人生经历中不同时刻的不同的状态。每片心海中总会有一艘船,那船是由我的名字张扬帆组成。我把我的名字写成的一艘带着箭头的帆船,箭头的方向或迎难而上,或顺其自然,又或峰回路转。 船的帆是儿时的我为自己创造的一个字,这个字是我这艘船的一杆大旗。这旗中鼓荡着心中的磅礴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心海是我心灵中的一片桃园,所有的喜怒哀乐可以在此过程中排解,只留下心灵的痕迹。”
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16日。
“三个展系列”
“三个展系列”着重体现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研究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创作面貌。作品涉及多媒体表演、装置、影像、行为等多种形式,并将广泛邀请艺术界、思想界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交流。同时也期待着社会各界的声音可以汇聚于此,打破艺术界内外的伪墙。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