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古玩交易水太深,历代大量官窑瓷器如今都流落何方?

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无数的文明,从古至今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就是这些文明的传承。

而当艺术品变成一件可以用于商品交易的时候赝品诞生了,喜爱古玩的人大多面临一个极为困扰的问题,自己收藏的艺术品真伪难定。拿名人字画来說,唐寅书法字画一流,为世人所追捧,而后文人墨客后防其字画作品,若是模仿的好肉眼外行很难予以区分。

图片来自网络

古代名人字画是文人墨客更喜爱的收藏品之一,还有就是瓷器。瓷器是中国历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瓷器历经数千年,从民间精品窑口冀州窑、耀州窑、龙泉窑等产瓷无数,到皇家御用官窑瓷器以及宋代哥窑、汝窑、定窑、钧窑(即常說的北宋五大窑)瓷器。流传到现代社会,几乎是赝品多过真品,更难得說遇到真正的珍品瓷器,到底还有真正的古代瓷器嗎?又或者說我们的先辈留下了无数精品的官窑以及民窑瓷器都到底流传到了哪里去了呢?

I 56,573,qqqq2

其实历代皇宫很少量的满足皇宫日用、观赏、赏赐、庆典、祭祀、和随葬的需要,但瓷器作为硬通货储备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每年生产几十万件是很正常的。在皇家档案中能找到相关的信息,比如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443500件的任务。

宣德朝虽然只有十年,可以估计官窑瓷器需求在百万件数量级是客观的,元明各朝比宣德有长有短,生产的官瓷应在几十万件至几百万件,这样的逻辑推断是成立的。可是故宫元代瓷器的馆藏是很少的,明代瓷器成化以前的瓷器也就区区数百件,其他各大博物馆元代和明代早期的也可以說是屈指可数。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战乱等原因,每次改朝换代的更替使得当权者不得不考虑有流通价值的瓷器搬迁转移,使得大量的官窑转移民间窑藏。在这种社会动荡的敏感时期作为硬通货的官窑瓷器被拿来变卖也是常见的,官窑本身在当年就是有价值的艺术品,国内外均可流通,所以在这些时期流失和损毁的数量也是极为巨大的。

图片来自网络

再则就是民间流传的官窑瓷器,历代皇宫会将官窑瓷器当做封赏赏赐给王公贵族或有功之人以及附属国的使节等等,这里面的数量也是巨大的,是历代官窑瓷器流向民间主要途径之一。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說最多的真藏品其实都在民间了,另外,还有一部分皇家御用瓷器其实并未进宫,百里挑一的精品入宫了,剩余部分可能在景德镇当地就给变卖了。

图片来自网络

说到民间藏品,目前的馆藏品数量只是中国瓷器存量的冰山一角,中国自唐代至明清上千年的时间,官窑瓷器一直没有停止过烧造,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部分被文物单位当做文物征集到博物馆中以外,要么毁掉了,要么还在民间藏家的手中存压着。

站在历史的大视角从逻辑上讲,博物馆的瓷器数量和品种只能說较为完善却无法代表中国瓷器的整体水平。在承认有元青花瓷器的存在之前,文博界几乎将元代、洪武、建文、正统、景泰、天顺都称为空白期,在这么漫长的“空白期”中,人们也从来没有停止烧制和使用瓷器,历史研究的空白并不能代表历史本身的空白。

图片来自网络

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代更换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谁也无法推算某一朝代究竟为皇宫生产了多少的官窑瓷器,除了日常的祭祀、日用、观赏、赏赐、庆典以外还有随葬的,譬如唐三彩。这些能过逃过战争、天灾以及自然损毁等因素留到现代的即便在民间也是不多见了,希望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家都能准确认知手里的藏品是什么,它或许能反映我们华夏文明的空白。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