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2-08 09:36
日前,郑州的非国有博物馆人迎来了“重大利好”——依据新出台的《郑州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试行)》,他们将获得真金白银的补助和奖励。这是继洛阳、开封之后,我省又一城市出台政策、拿出资金支持当地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那么,我省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如何?
“私人珍藏”走向公众彰显文化自觉
河南历史底蕴深厚,自古文博昌盛。截至目前,全省有博物馆330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19家,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开封,形成了具有行业、区域特色的博物馆体系。
“非国有博物馆的不断涌现,体现了公众对文物保护与传承的文化自觉。”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康国义说,在众多民间收藏家努力下,大量藏在民间的文物、艺术品走出“深闺”。
12月2日,记者步入位于洛阳市洛龙区政和路的洛阳白河书斋晁氏藏书博物馆展厅时看到,陈列柜里摆放着古籍善本、碑帖石刻,墙上悬挂众多明清名人书画,藏量之丰富让人震撼。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镇馆之宝”——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刻本《本草纲目》。金陵本《本草纲目》国内现存三部,另外两部分别在北京中医研究院和上海图书馆。“自古以来,刻书传世在中国就是最大的善事,希望大家都能看到先祖们流传至今的珍贵书籍,并传递下去。”该馆馆长晁会元说。
其实,秉持与晁会元一样办馆理念的人有很多。“收藏是小众的事情,但收藏品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所以小众有责任让大众来共享,而实现的主要方式就是办博物馆。”洛阳华夏金石文化博物馆馆长侯予说。
办出特色,填补博物馆门类空白
据统计,我国非国有博物馆以个人“古董”收藏为主的占70%以上,存在与国有博物馆同质化的现象。康国义表示,我们鼓励和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将目光转向民俗、艺术相关的主题,填补我省博物馆门类空白,让更多的群众接受多样性、专题性、特色性文化的熏陶。
此次郑州出台的政策就明确提出,将优先发展和扶持填补本市博物馆门类空白和体现行业特性、地方文化特点,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密切相关的专题性非国有博物馆。
而我省一些非国有博物馆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们以传统饮食、刺绣、农机农具、革命文物等独具特色的藏品为收藏主题,很受公众欢迎。
如河南省首家饮食类博物馆——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以不同年代的饮食文化见证物,串联勾勒出一部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史。而“汴绣皇后”王素花创办的开封宋绣艺术博物馆,藏有大量民间宋绣作品及她自己不同时期的宋绣作品。“希望能为后人研究、继承和发展中国刺绣事业提供鲜活、真实的可参考实物。”王素花说。
融入生活,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博物馆条例》《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要求在博物馆的设立、扶持政策等方面,对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
而《郑州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试行)》中设立的“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将对新建博物馆补助最高300万元,房租补助最高50万元/年,考核优秀最高奖励40万元。河南省民办博物馆协会秘书长李宝宗认为,郑州政策的最大亮点是鼓励民办博物馆参与县区博物馆建设与管理,这样既解决了基层国有博物馆的藏品缺乏难题,又解决了民间藏品和民办博物馆的场馆短缺难题,最终受益的是观众。
不过业内人士也认为,非国有博物馆虽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但要解决其缺乏“造血”功能、专业人才短缺、未能真正融入百姓生活等短板,仍需时日。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表示,文物部门要帮助解决办馆过程中涉及的土地、财政、税收等问题,制定相关措施解决人才培养、藏品鉴定等问题,推动全省非国有博物馆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温小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