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别让这样的“营销”坏了一锅好饭

2018-02-27 01:06

  

黄 卓 绘

  林 楠

  戊戌狗年的春节黄金周带着文化消费爆发的显著特点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其中国内电影票房市场出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井喷”式行情,不但创下了国际电影市场的若干项纪录,而且史无前例地出现了3部类型各异的大片轮流领跑单日票房的繁荣景象,以至于虽然黄金周假期结束了,但到底哪一部影片能问鼎春节档期的冠军还尚无定论。

  然而,在这样一个影片精彩、票房高企、观众人次创新高的几乎可以称之为完美的黄金档中,笔者还是发现了些许的不和谐:随着票房冠军之争进入白热化,几部票房领先的影片都开始互相指责对方有各种小动作,而与此同时,在媒体和互联网上,各种“带路”节奏明显的文章层出不穷,票房之争终于从一开始的君子之争发酵出了一丝的不和谐。

  其实,票房之争本来是电影市场的一种正常竞争,也是电影市场繁荣向好的重要标志,但利用媒体和互联网等渠道发布具有导向性的文章,以期通过影响观众的选择和市场口碑来改变票房走向,已经成了近些年来很多片方和发行方倚重的方法之一,甚至登堂入室,成为“营销”手段之一种。而一些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对这种行为的纵容也造成了足以影响某些电影票房的强大舆论,直接促成了这种并不光彩的手法摇身一变成为一种营销手段。至于这种方式方法对于电影市场的伤害,完全不在操作者的考虑范围内,更不会是借着电影市场赚大钱的“狂欢”的资本会顾虑的事情。

  对于今年的春节档来说,所幸这种不和谐的声音影响并不大,因为观影人次足够多,涵盖的观众类型也足够广泛,在较大基数的基础上,影片的口碑最终还是由其真实的质量所决定,不会给所谓的“营销”以空间。但在不是黄金档期的平日里,这样的营销往往具有巨大影响力,甚至可以左右一部电影的票房。因此,当回顾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时,影片营销费用的上升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具有公信力的影片评价、反馈机制建立之前,营销费用的使用又缺乏法规的监管和约束,其中有多少是投到了虚假的口碑营销上,是一个值得业内警醒的大问题。

  事实上,不只是在电影领域,在某些不受监管和约束的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上,电视剧、综艺节目乃至明星、偶像的口碑都是可以营销的,至于对手的口碑则都是可以诋毁的。在这样的“营销”环境下,一些品质较差的作品却能收获很高的收视率和点击率,一些演技不好的演员却能接到很好的剧本,已经呈现出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态势,因为好的制作方和演员可能反而不太重视这种所谓的“营销”。因此,当中国电影票房迈向世界第一已经是势不可挡的趋势之时,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尤其需要业内重视,因为当更大的增长考验来临时,这些小小的不和谐一定会被放大,成为影响大局的一条裂缝。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