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5-18 00:58
广州最偏远的贫困村摇身变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最美乡村”,处于文化边缘地区的柏林逆袭成为文化艺术圣地,公共文化艺术所起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
日前,听见花开——《记忆建构和城市文化塑造》市民生活美学沙龙、中德研究广州城市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专家圆桌会议相继在广州举办,掀起了关于城市公共文化艺术的讨论风潮。来自文化界、艺术界和策展界的中外学者专家齐聚广州,与市民朋友一起探讨广州城市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之可能。
系列活动由广州市委宣传作为指导单位,由广州画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主办,暨南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协办。据悉,这是广州首次举办关于城市公共文化艺术主题讨论的活动。
公共文化艺术有“魔力”
经济加速转型期,公众对艺术文化的追求也日益高涨。城市公共文化艺术作为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来自德国的策展人、艺术批评家汉斯-于尔根·哈夫纳(Hans Jürgen Hafner)认为,公共艺术与政治、经济有着密切联系,是能为城市发展服务的。
他介绍说,柏林曾经是德国文化的边缘地区,如今成为文化中心,其转折点在于1996年举办的柏林双年展。“双年展更多关注的是城市内部之间的结构,讨论城市内部之间的关系。”通过艺术、剧场、音乐等等,让这个原本衰落的煤矿城市再次变得吸引,同时也获得了更多旅游资源,城市因此获得重生。
“公共艺术让城市变得不那么无聊了,它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使得单一的城市文化变得更多元”。艺术评论家姜俊说,城市化进程让城市变得千篇一律,而后现代城市人们更多的需要是享受文化和艺术带来的美感,是通过艺术通过旅游的方式来认识世界。“人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东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进行补偿,这个补偿就是文学,就是艺术。”这种补偿诉求,带动文旅产业的兴起。把城市的传统挖掘出来,用时髦的方式去复活它,便能变成极好的文旅产业资源。
姜俊指出,蓬勃发展的艺术旅游、当代艺术展览,特别是城市空间的艺术节都无疑大大激发城市旅游、酒店、餐饮等经济。与此同时,公共艺术也是激发地区价值提升的手段。它既可以以一种几年一度的大型展览出现,也可以作为项目式进入一个个街区,也可以成为一个街区长久的美术馆建筑,形成艺术家和在地文脉的对话。在他看来,北京大栅栏的胡同改造,“针灸式”地在社区植入公共艺术,是城市城区更新、重塑价值的优秀示范。
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费勇教授也指出,当今社会正经历一场“美学升级”革命,消费功能时代慢慢过渡到消费意义时代。“商家已经开始不是在卖产品了,而是卖体验,卖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体验怎么体现呢?是靠场景,未来最牛的设计师可能是场景设计师。”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构建需要从意义系统出发,重点考虑场景式、体验式因素。
不光在城区市中心,艺术的“魔力”在广州的远郊乡村地区同样奏效。圆桌会议举办地莲麻村,过去它是广州最北、最偏远的贫困村,经过改造,成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主导莲麻村改造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研究院李开猛所长介绍,激发乡村的产业活力和重振乡村的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工作最重要的两点经验。“每一个村要体现乡村记忆与品牌建议,就是‘一村一特’或者‘一村一品’,一个村庄能够真正的持续活力繁荣下去,肯定有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亮点。”
强调公共参与性以及接地气
“广州人在早上的时候有喝早茶的习惯,可能选早上做公共艺术就不合适,北京人晚上开展览不适合,但是在广东可以。” 广州画院创作部负责人刘晟认为,不应该给公共艺术定义或者设限,应该围绕广州的实际和气质,来打造属于广州自己独特的公共文化艺术。
说起公共艺术,很多广州市民的观念还停留在城市雕塑上。姜俊表示,公共艺术不局限于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应该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发生关系的。他现场展示了大量德国明斯特雕塑项目展的作品图片。这个诞生于1977年的公共艺术展,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和城市的文脉发生关系,都和这个城市的历史进行对话。大家可以骑着公共自行车,带着地图穿行城中当中,去观赏去理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甚至可以预约导游为你进行详细导览,还可以参加配套的系列讲座。“虽然是以旅游的方式,但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汉斯说,与公众交流是公众艺术项目的一部分。“如果(交流)没有出现的话,对于艺术家来说,这个艺术项目就是失败的。”艺术家应该同时是活动家,与社会上各个机构、族群进行对话,从而进行艺术创作。当公众参与到艺术项目中,他们本身也就变成了艺术作品中的重要部分,自己会因为个人的参与从而展开对艺术的理解。“这个也是艺术和策展的新的方向。”他说,在一定程度上,公共艺术并不是直接展示给大家看的现有的东西,而是像一台发动机,使得大家能参与进来,一起思考问题。
如何活化城市记忆,打造独特的公共文化艺术?历史景观和当代艺术结合起来,或许能创造出新的传奇。姜俊介绍,罗马尼亚艺术家Alexandra Pirici的行为表演作品《Leaking Territories》(渗透的场域)是明斯特雕塑项目展的作品之一。她的表演场地——明斯特老市政厅的和平大厅,曾经是欧洲多国结束战争、签署和约的地方。“下午4点前,这里是一个观光景点,下午4点后,这里是一个进行行为艺术表演的场地,艺术家对历史和特定场所用舞蹈艺术表演的方式进行再现,有助于观众借此回顾历史。”他认为,这很好地把艺术与城市古迹结合起来,激活了明斯特历史性和宗教传奇的卖点,
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王晓葵看来,社会记忆是城市公共文化艺术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指出,城市可通过四种方式来留存社会记忆。一是通过如教科书、地方志等文本,二是建构空间如博物馆、纪念馆、遗迹、街头雕塑,三是通过仪式,四是设定纪念日。(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