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徐震的“异形”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2018-06-04 16:42

徐震:异形

近日,徐震个展“异形”在香格纳上海开幕,展出了徐震针对香格纳空间制作的大型装置,与最新创作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异形”延续了徐震在后全球化生态下对文明的改造、迭代与进化命题的兴趣,如同异形所建构出的一种来自未知且令人惊悚的印象一样,展览也将通过艺术激起人们对未来与原始性的想象。

你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

▲ 徐震个展“异形”

“异形”(Alien)是雷德利·斯科特在1979年执导的一部太空恐怖电影。而本次徐震在香格纳的个展和其最新的作品,都沿用了“异形”(Alien)这个名字,并且在海报上,也使用了与电影类似的构图。

从展览现场以及作品本身中来看,延伸自“进化”系列的新作“异形”,与观众耳熟能详的那个太空怪物相去甚远。开幕导览当天,提问环节中,媒体的寡言少语,也显示出观众的不知所措,那么,在这些作品中究竟隐藏着什么,让观众陷入如此的迷茫呢?

▲ “异形”(Alien)

在展览前言中,指出了此次展览真实地反映徐震的精神内核,表现为其处理文化对象及其语境的方式,以及其借此触发与呈现的新的组合和方案。而这些又跟全球化的三个面向“贸易—资本”、“冲突—战争”与“进化—变异”纠缠在一起。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完全无法相融合的东西方元素被融合在一起,正如莫高窟壁画和非洲部落的面具,西汉陪葬陶抚瑟女俑与古希腊神话人物,或与监狱之间的关系。观者不知所措,而这正是艺术家徐震的艺术手段,那就是:打破经验。

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往往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经验,这是一种迭代的经验主义逻辑,我们会下意识地寻找眼前人造之物的意义,如果它是由人造的,那么它应该必然携带着人的经验。如此,观者在艺术作品的观看中,往往就不自觉地陷入进自身对作品的意义阐释上。

▲ 徐震个展“异形”展览现场

如果一件文物,在经验上,携带着不可分割的文化和历史的印记,那么观众往往就会从文化与历史的联系中,去寻找关于逻辑的成立。不过,在徐震这里,他的作品,往往并不是从这种联系中去出发的,他使用了一种几乎抛弃文物涵义的功能性意义,他使用得更多的是美学,甚至是关于视觉的美学。当笔者在询问艺术家在使用莫高窟壁画元素的时候,如何在众多壁画人物中挑选出作品中的特定人物时,徐震回答说:

“我更多的都是从一个视觉上来出发。当然视觉不是说它没有内容,比如说佛像的用笔、颜色,和前面面具之间的关系。包括非洲文化中的这种面具,也有不同的民族。莫高窟也经历了几千年,有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所有的一切都在不同时空中,各种因素在组合,它的内容仍然是很丰富的。”

▲ 《进化-莫高窟 254窟西壁画、塞努佛面具》布上油画,2017 ~ 2018,200*135cm

▲ 《进化-莫高窟066窟主室南壁、汤杜面具》布上油画,2017 ~ 2018,200*115cm

这种思路来源于什么?在徐震眼中,这种差异化组合,正与当下全球化互联网的世界有关。网络将整个世界联系起来,从前很难被人们联想到的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在这一信息时代中,往往它们之间可以通过这种网络背景的方式,被联系起来。如果说,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网络访问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世界上任何两个点的信息都可以被连接,那么,有什么理由不能让这些完全可能是不同的事物连接在一起呢?正如将莫高窟壁画与非洲面具连接起来。

这种连接在实质上,是打破惯有经验。人类的认知是由我们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场所决定的,当这种信息场从过去的目及、耳听的感觉器官的肉身距离,延展为使用工具而达到的全球化距离时,这种过去由肉体距离所积累惯有的经验,必定会被突破肉体距离的经验所摧毁。而徐震正是这样的一个经验摧毁者和生发者,他将在过去经验上完全不同于交集内的两个事物,放置于新的交集之中,然后在此交集之内,让观众自发地生长出两者的逻辑链接。

▲ 《异形 2 –沉睡的赫马佛洛狄忒斯、西汉陶抚瑟女俑》矿物复合材料、丙烯、不锈钢,2017 ~ 2018,130*200*165cm | 赫马佛洛狄忒斯 120*180*145cm | 西汉陶抚瑟女俑 85*120*80cm

在西汉陪葬陶抚瑟女俑原本应当有古代乐器陶抚瑟的位置上,替换了一尊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的沉睡的赫马佛洛狄忒斯。按照过去的经验,这是万不会产生联系的两件事物,而徐震却偏偏这样做了。女俑低头抚琴之处,正是雌雄同体的赫马佛洛狄忒斯的肉体。纯粹的美学结构和直观的行为阐释中,它们所显示的关系,正如徐震口中所说的“暧昧”。

这种直观的“暧昧”,则为观众打开了一道自发性逻辑链接的可能性路径。观众可能通过源自于自身经验的种种,为这种关系生发出逻辑阐释,而这种阐释,则成为了徐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最重要的核心思想,那就是:观者的阐释结果下的全新经验。正如徐震所说:“从创作这个角度,其实我们更关注的还是这些东西放在一起能不能产生新的经验。”

当我们使用东方、西方这样的词汇经验去解释这种“暧昧”关系时,它便形成了关系东西方关系的阐释结果下的经验,而当我们使用陪葬、死亡、永生、阴阳人等概念时,它又将引发出另一种阐释结果下的经验。艺术家徐震期望观众使用各自自身的解释权来为作品阐释,当然,艺术家本人也会有他个人角度的阐释,这种阐释可能是关于全球化、文化冲突和交融的某种政治或人类学意义上的关系。

▲ 徐震个展“异形”展览现场

而“人类学”这个词,正是徐震所提到的一个关键性命题。这种人类学在徐震眼中,涉及到技术、经验与认知之间的联系。或许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比喻是,当火箭将人类送上火星之后,可能人类会对地球上的很多东西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技术会改变人对于空间、时间及很多这样的概念,打破原来观察的刻板性的经验,徐震把此称之为“语境”。

而在另一方面,徐震希望他的作品能够成为人类学的一种关于意象的标准。重建或丰富传统文化中的元素,打破单一性功能。在这里,徐震指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打破经验边界之后所形成的功能性的释放,固有元素不再只具有刻板的涵义,比如审美或历史。

在人类学的固有涵义中,人们通常认为人类学是研究过去及现在的一种研究性学问,而在徐震这里,似乎变成了一种实践性的人类学,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创造一种新的人类学方式,使用艺术创作,让作品与观者之间完成某种实践性人类学的观察。我们的学习工具,包括我们认知的方式一直在变,所以今天可以这样的组合来产生一种新的审美,也是这个时代之下产生的一种需求,或者产生的一种对审美再延续再发展的一种变化。

▲ 《异形1》金属、矿物复合材料、不锈钢、丙烯、塑料、布料、石头,2017 ~ 2018,Each 705*2070*300cm | Each 530*1280*300cm

在《异形1》中,徐震将汉俑涂成橙色,工人或许会把它看作是劳保服,而美国人,可能会把它看作是监狱。而在这一点上,徐震正是发现了汉俑的人物造型与监狱中的流传出来的照片中所显示的犯人造型具有一致性。笔者发现,徐震对于事物之间所关联的方式具有其独特的观察角度,正如上文中所说,它其本质来源于直观。这种直观是一种纯视觉上的直观,即造型本身的直观关系。从这种关系出发将两者联系起来,并在新的交集之中,让观众去添加留白,正如徐震所说的“圈套”。

在纯美学或纯直观中,意义或涵义是不存在的,而圈套正是来源于关于涵义的缺失盲区。不同的人看到同一件作品,由于自身的教育和受媒体的影响不同,他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正如徐震并不会对《异形1》这件作品给出任何自己的定义:“我希望看看观众会有什么反应。”

▲ 《运气 05:38》布上油画,2017 ~ 2018,直径:250.0 cm

▲ 《运气 09:06》布上油画,2017 ~ 2018,直径:250.0 cm

▲ 《运气 11:18》布上油画,2017 ~ 2018,直径:250.0 cm

在《运气》系列中,徐震使用了一种抽象绘画的表现方法与一种来源于东方器具造型进行融合。于是,一种抽象绘画的审美视觉,与东方关于天地概念的玉环结合在了一起。观众似乎进入了一种骗局,大多数人在一开始并没有明显地认出来它是由数个不同大小的同心玉环,而认为它似乎是一种带有一定视幻觉的抽象绘画。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东方感性和西方理性之间的冲突和结合。

▲ “异形”(Alien)

通过一物或多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涵义的再生发,它所形成的全新形态,正如“异形”,吞食它者基因,为自身所用,生长成或转化成完全不同于初级形态的物种。徐震正好奇这样的生发能转换出什么样的异样怪形。每一个人都在制造异形,或每个人都会面临着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异形。正如东方正在成长成西方人眼中的另类,这种另类似乎更像是一种异形的存在,人们在不确定性中看到恐惧与焦虑。在徐震的眼中,艺术莫不同样如此:“艺术本身也是有异形的功能,它始终带来惊喜,带来一种距离感,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保持一种好奇的状态。”

▲ 艺术家徐震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在如何看待全球化的问题上,徐震表示,无论你是哪国人,当用的、吃的、喝的都比较接近的时候,但你身上始终是有文化烙印的,每个人都是有文化烙印的。而这些文化烙印我们怎么去跟未来,跟现在很多不断在学习的知识不断结合,激发出新的东西?在全球化之下,我们要往哪里去,比我们从哪里来更重要:

“现在很多人因为不清楚自己要到哪里去,而缩回到一直强调我从哪里来的问题中,这其实是一种很保守的,逐渐在枯萎的一种生存价值观。”

▲ 徐震个展“异形”展览现场

正如徐震用一种冲击性的视角,来将这种隐藏在底下的力量重新呼唤出来,让观众去感受到启迪:

“比如说70后、80后、90后有什么各自不同的特征?但你如果停留在这样一个圈子里使用这种特征,那就是人云亦云。如果你跳出来,用你的特征放到其它的地方去,它可能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这正是一种对惯性认知结构的突破:“你吃的什么,决定你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同时也决定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释你看到的东西。”而这,正是关于徐震的人类学的艺术实践,他用一种近乎嘲弄和戏谑的方式,来挑战人们关于自身和世界的认识,而这一切新的认知形态,正如刻板世界眼中的异形。

▲ “异形”(Alien)

展览信息

异形

艺术家:徐震

策展人:鲁明军

展览时间:2018年5月26日—7月26日

展览地点:香格纳画廊,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