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6-20 16:54
被邀请写一些给毕业生的话,我觉得一定是年长的人才有这样的机会,非常珍惜。但转念一想,在这样一个变化迅猛的时代,作为长者和教师,我们经历过的人生,又能有多少经验还具有意义,值得与他们分享?更何况,我无法用成功学的标准衡量自己的人生。估计,也就是一些普世价值观,属于永恒的话语。
每一年我们都欢送毕业生,告别的次数多了,感慨也就越来越多,情意深切是这个写作的基调。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国家政策刚开始有所调整,同学们必须与单位来人见面。邱世友老师见到等待见面的女生略微地涂脂抹粉了一下,就在系办公室大声说:“中文系的学生,要象梅花一样高洁,至少,也要象菊花”,那一记鞭策,我们年级所有同学估计都不能忘怀。于是我选择逃避,始终躲在校园里,躲过了涂脂抹粉见用人单位的那一关。
事实却是,成年后,路崎岖,人孤单。
这是一定的,无论你躲到社会的哪一种区域哪一个角落。
现实很煎熬,即便是校园里,衡量价值的标准也在变,学业、学位、职称、科研、发表、参展,这些不知道从哪里杀出来的拦路虎,会让“教与学”——这个在我看来最核心的事情——变得不开心。好画家未必能教得好书,好老师不一定能出好画,眼界和趣味,是教育要给予年轻人的核心,这个基本逻辑现在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一边是俗气的社会不断要求你的才华顺应,另一边是高级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万年来肉身的人孕育了那么丰富的美术、音乐创造力,描述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人工智能的新算法可能转眼间就颠覆了那些才华。
年轻的你们,还能怎样?
保持一个有趣的灵魂,这是我能够给予的唯一有价值的建议。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樊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