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从成语中的“觥筹交错”,直至江湖豪杰“以瓢沽酒、大碗筛酒”;从书圣王羲之借“曲水流觞”饮酒,诗仙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到苏东坡“一樽还酹江月”,范仲淹“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再到李清照“三杯两盏,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些“觥”“ 瓢”“樽”“杯”“盏”等等,皆是饮酒之器,可见古代的酒器,已是琳琅满目。
而今天我们要谈的却不是这些耳熟能详的酒器。
梅瓶
先说梅瓶,梅瓶鉴别上拍可询183(三)六叁03778艾老师。唐宋以来,贮酒用长瓶。这种长瓶也叫经瓶。民初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将长瓶称为“梅瓶”,是这样说的:“梅瓶,口小而项短,肩极宽博,至颈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虽然许之衡又说,这类名称皆“市人象形臆造”;但尽管是臆造、是误解,但是这个名称却叫开了。实际上,长瓶本是酒瓶。
请输入图片描述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梅瓶
请输入图片描述
元代青花云龙纹梅瓶
从现代人的审美角度来说,梅瓶似乎更适宜插梅花。但宋元时期在书斋中插梅花则多用胆瓶。
请输入图片描述
明永乐青花桃竹图梅瓶
如杨万里诗中所说“胆样银瓶玉样梅,北枝折得未全开”其中的“胆样银瓶”银瓶指的就是插了梅花的花瓶或胆瓶。明袁宏道说:“书斋插花,瓶宜短小。”他认为胆瓶、纸槌瓶、鹅颈瓶等形制事宜用在书斋插花。
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是大家常见的瓷器造型之一,而它的用途也是酒器。古人饮酒,一般都是先将酒从储酒器倒入注酒器,而不是开瓶后直接就倒入酒杯。因此,我们从宋元时期的画作中,可以看到,作为储酒器的梅瓶通常放在地上;而玉壶春瓶则直接放在酒席上,或者由侍女手执。
请输入图片描述
宋定窑玉壶春瓶
请输入图片描述
宋代磁州窑玉壶春瓶
关于玉壶春瓶这一名称的来历,有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相传在宋代熙宁年间,大学士苏东坡路过景德镇,特地去寻访他的一位禅友佛印和尚,得知佛印云游未归,他就闲逛到一个制瓷的作坊。他看见一位老人坐在轱辘车上拉坯,觉得非常奇异,就对老人说:“久闻景德镇瓷器贯通文化,诗词歌赋皆能以绘画而描述,但不知这瓷器造型能否表达?”说完就吟咏了唐代王昌龄的一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请输入图片描述
元代青花玉壶春瓶
老人听了以后,思考了一会儿,就拨动车轮,须臾间塑出了一个撇口、细颈、敛足的器型来,东坡见了,感慨地说:“冰壶者,表里澄澈,光明磊落。”苏东坡兴情所至,当即赋诗一首,其中有“玉壶先春,冰心可鉴”两句尤为脍炙人口。后来佛印和尚闻讯赶来,也欣然写下了“清如玉壶冰,贞见玉壶春”的诗句。
但是查遍苏东坡的所有文集,都没能找到有关玉壶春的诗句。可见,这只是文人附会的一个故事而已。但玉壶春瓶的确以其曼妙的造型而深得文人们的喜爱。
请输入图片描述
明代青花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最早出现在宋代,以后历代都有烧制,但每个历史时期的造型和装饰都略有不同。从宋至清,年代越晚,瓶的颈部越短,腹部越大、越圆,圈足越宽。釉彩装饰在宋代目前仅见北方窑口的品种,如定窑的白釉刻花、磁州窑系的白地黑彩或褐彩等;元、明时主要有青花、釉里红、白釉(元代为卵白釉、明初为甜白釉)等;到清代又增加了粉彩及其他颜色釉等品种。
由于玉壶春瓶造型别致,在明清时期,人们也直接将其用于室内陈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