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2018年9月14日,“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在武汉合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毛旭辉工作室助手张光华女士担任策展人,展出毛旭辉绘画艺术作品、文献及其艺术生活资料,包括创作手稿、速写集、收藏书籍、往来书信、记录影像乃至音乐磁带、录音机等,从而建立起一个历史语境,以帮助观者进入其中,进而对毛旭辉先生艺术面貌的形成与演变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映证中国当代艺术40年来的发展脉络。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嘉宾合影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部分嘉宾合影
毛旭辉,1956年生于重庆,1982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中国当代艺术同改革开放一起历经了40年的发展,而毛旭辉则是这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实践先锋之一。
合美术馆副馆长姚华主持开幕式
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张光华致辞
艺术家毛旭辉致辞
本次展览主题“深度阅读”,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毛旭辉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艺术文献勤奋而深刻地学习,从而将日常生活以史诗般语汇凝练出来;另一方面,也是对于相关研究者投入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时,必然要“深度阅读”的启示。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毛旭辉不仅积极进行艺术创作和学术探讨,更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收集、整理、保存了大批原始文献,其中有节点活动的组织文本,有与重要策展人、批评家、媒体人的往来书信,有发表于代表性媒体的重要文章,有西方现代艺术、文学、电影、音乐的早期译介读本。这些证明了一个中国艺术家向西方现当代艺术人文思潮学习借鉴的历史原型和过程,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近4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尤其是“’85新潮美术”的宝贵资料。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分为“一单元 艺术启蒙(1956-1983)”、“二单元 现代思潮(1984-1989)”和“三单元 具象图式(1990-2017)”三个以现代主义艺术价值体系为创作取向的主单元,以及呈现毛旭辉非方法论艺术主张的“附一单元 红土恩赐(1979-2016)”。通过展览的结构和展品可以看出,“毛旭辉的修炼方式是深入阅读、摘录笔记、书写感悟、联系现实进行矛盾辩证,与同好书信探讨,并转化、提炼成大量草图、手稿,最后创作出一件又一件具有日常史诗性的当代艺术图像,构建存在的寓言体系”。
挂着列宁帽和衣服的凳子 27×20cm 纸本铅笔 1973
从得胜桥看盘龙江 23×30cm 纸本油画 1975
法国电影《沉默的人》记忆 21.5×23.5cm 纸本水粉 1978
美丽的橄榄坝 43×112cm 纸本水粉 1981
月光下的护城河 29×19cm 纸本水粉 1982
董家湾夜晚的路灯 18.5×16.5cm 纸本钢笔 1982
爱 27.5×20cm 纸本炭精笔 1983
艺术启蒙
毛旭辉在青年时代接触到艺术入门书籍后,从一名业余爱好绘画的少年工人成长为一位学生气十足的美院青年。阅读使毛旭辉对艺术的向往由萌动走向干涸,亟待更多知识灌溉。此时他阅读、摘录、剪贴期刊与书籍之外,利用寒暑假进行采风考察,参观各地美术馆,游览历史文化名胜,速写古代造像,写生风土人情,是更为直观的学习途径。当然,最具震撼力的学习莫过于直面包括米开朗基罗、米勒、莫奈等大师原作,在原作展开的人性长河中启智艺术之灵。
红色人体 23×14.5cm 纸本水彩 1984
版面设计 70×72cm 纸本拼贴 1985
夜 31×43.5cm 纸本水墨 1985
自画像和圆凳 27×37cm 纸本水墨 1987
自画像 22×15.3cm 纸本油彩 1988
现代思潮
“行动——呈现——超越”,是毛旭辉统一生命、生活与艺术的逻辑内核,也是“’85新潮美术”重要群体运动“新具像”的精神纲领。“新具像”崇尚直觉,追求生命本体、自然意识、宗教情感的统一。作为“新具像”的灵魂人物,毛旭辉热烈、偏执甚至疯狂地构建表达路径,一方面以多样化语言呈现于作品,与他大量阅读的混杂哲学和矛盾的生存境遇相关;一方面宣泄于书信和文章,在见字如晤的最后时节,笔尖下的文字串联起中国现代艺术潮流中的关键会议和运动。
家长和城门 34×26cm 纸本油画棒 1991
基本的位置 20×28cm 纸本水彩 1993
权力的词汇·家长·钥匙 55×39cm 纸本水彩 1993
日常史诗·自行车和垃圾桶 40×55cm 纸本水粉、报纸 1993
剪刀和沙发 20×27cm 牛皮纸本油画棒 1995
日常史诗·书架 27×38cm 纸本炭笔淡彩 1996
权力的词汇 55×79.5cm 纸本油彩 2003
倾斜的剪刀 80×70×60cm 玻璃钢 2005
永远•她安详的走了之二 39.5×55cm 纸本色粉、水彩 2009
紫色•创作草图(三) 14×9.5cm 纸本碳素 2014
靠背椅·冬月 39×27cm 纸本色粉 2016
具象图式
毛旭辉的艺术痕迹即是一部日常史诗。他的题材通常来自日常生活的物品、形象和情景,他说他要描绘的恰是普遍而平凡的生活。日常生活中被艺术家偏爱的那些部分和片断,不是即兴写生,而是艺术家敏感性和深刻性的渗透,艺术家能够从这些资源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世界——一个与现实有关,又有所超越的精神世界。
圭山写生·村口的石头房子 44×35cm 纸本油彩 1982
圭山·牧归 28×55cm 纸本水粉 1984
圭山之夜 No.2 40×55cm 纸本彩色炭精条 2006
太阳落山了 25×39cm 纸本毛笔 、炭精笔 1987
夏天的核桃树 21.5×30.5cm 纸本水彩 2016
红土恩赐
毛旭辉第一次到圭山写生是1979年暑假,拥挤的喀斯特山丘,炙热的红土之母,着民族服装赶羊进山的牧羊女,使他确认了时间可以永恒。对于明知没有梦却渴望做梦的城里人,圭山就是真实的梦,一处治愈城市虚无症的梦。圭山,就像毛旭辉情感盛开的宗教,无论现实世界如何流逝,回到圭山是时间的重复,是感觉和生命的重复。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艺术启蒙(1956-1983)”单元展出文献
在展览开幕式上,本次展览策展人张光华谈到了在为艺术家进行文献梳理时所面临的问题:“毛旭辉艺术创作的本质是反思生命的存在价值,无论是象征还是隐喻,无论是发泄还是思辨,无论是呐喊还是抒情,无论是绘画、拼贴、诗歌、随想、摘抄、书信、草稿、音乐还是疯狂阅读,路径是分裂的,初衷是坚定的。思想、激情、怀疑、矛盾、混乱、困惑、信仰、爱恨、生死,都是存在,都是艺术。所以,认识毛旭辉不能用符号,分析毛旭辉不能用公式,理解毛旭辉不能用标本题,对象和时间的纠缠不清为他的艺术增加了深度,也为梳理他的文献制造了难度。”
毛旭辉应高明潞、舒群1987年为《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的组稿要求,写就此文
珠海会议相关信件1986.8.15-19
黄山会议相关信件1988.11.22-24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现代思潮(1984-1989)”单元展出文献
因此,张光华运用了丰富的形式来呈现此次文献,“文献是时间的载体,是已发生的历史时空留存下的印迹,无论价值几何,也无关媒介属性,具体才是其最根本的意义。只言片语与华彩文章,经典论著与展览帖册,信手涂鸦与恢弘巨构,不相上下,不分贵贱,都是毛旭辉存在的映射。如何为有限的空间挑选更合适的文献,是一个痛苦的减法过程。姑且循迹于时间线索,把个体生命与社会、与他人、与哲学、与文学、与音乐、与自然的关系轨迹整合在一个假定的线索中,去繁就简,客观陈列。”
20世纪90年代翻录的电影录像带
毛旭辉以1985年6月上海首届“新具象画展”标志T恤为核心设计的主题词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具象图式(1990-2017)”单元展出文献
“做文献展就是回顾历史,一个人在路上走了六十二年之后留下来的资料,里面必然潜伏着那么些值得回味的东西。其实这样的文献还在增加,因为生活还在继续,但是不加以整理就意味着放弃,历史在现实中往往给人以可有可无的感觉。时间的进程非常冷静,一不小心就过去了,时间不等人也不会等待,无论是谁都绕不过它,它的特性就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所以,整理文献就是整理时间,但客观上也是在与时间作对,是一种较劲”。
艺术家毛旭辉认为此次文献展的意义在于:“尽管从表面上看它只是一个画家的历史脚步,但任何个人都会与时代相关。这种对个人的信任,对个人历史的开放姿态,在我们所处在的现实环境里,是非常难得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芒”。
据悉,本次展览自2018年9月14日展至12月14日。
“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展览现场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洪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