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原创优质出品 严禁复制转载
优质艺术活动信息,欢迎联系我们
Artyidian@163.com
和风屏山
第五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
图片由浙江省美术馆提供
何谓中国画?
倘若将这样一个问题直接抛掷在我们眼前,那么,我们眼前或心底氤氲的,多会是由笔墨线条勾勒出的图像轮廓。
似乎已经很少有人考虑到,承载这些图像轮廓的究竟为何?它们并未被我们纳入脑海中的“中国画”的范畴之内。
正如巫鸿在《重屏》中论述的:“画的物质形式,无论是一幅配以边框的画心,一块灰泥墙壁或一幅卷轴,还是一套册页、一把扇子或一面屏风,都被遗漏掉了。”
但最近以“和风屏山”为主题的第五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却恰是在试图还原这一缺失的中国画的原境——作为画面重要载体之一的屏风,现在被拉到了中国画的舞台中心。
与往年一样,本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在浙江美术馆举行,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美术馆、浙江画院承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提供学术支持。高士明担任本次展览主策展人,陈平、张捷联合策展。
自2011年创办伊始,中国画双年展已经成功举办四届。八年来,展览坚持深入中国画所牵系着的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从巨幛、手卷、册页、中堂等中国画特有的形制为切入“引子”,从中发掘、衍生出展示形态与形式表达,发现各类形制背后的场所精神与文化意蕴,在自我考古中自我启蒙,重觅传统之意,重访创生之途,重构转化之机。
策展团队说:“重新开启中国画,不仅仅是要强调一个画种在当下世界的语境应对,更是要唤起中国古典观赏的经验,探索中国式展示空间,同时建构起其特定的观看机制。”
第五届中国画双年展的主题为“和风屏山”。
选择“屏风”,属意已久,但对今天画家而言,也是一个挑战。
如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所言:“'画’被约定性地置入其载体,召唤与其原境之间的黏联,在纯然绘画之外铸炼生态空间以及人文社会、世情冷暖的考察。屏风则是最具实物感和空间性的载体,也是最具特色的东方绘画的形制。屏风挡风蔽景,若横山,蕴和风,故曰和风屏山。扇屏颖颖照面,对屏风绘画的语言提出特殊的挑战。”
策展人张捷则为我们系统梳理了屏风自古至今的历史脉络,深入挖掘屏风的历史意涵与表现潜能。屏风,由遮蔽性的工具至王权象征;再进入寻常百姓家,扮演文人生活空间中之极重要角色。“千古风流一丈屏,半隐半现人间态”,皇权威仪、文人雅趣、世俗人情、深闺幽怨,千姿百态的屏风背后隐藏着千姿百态的人生。而今天虽不再成为日常,其古老形制之上却仍可被赋予崭新的艺术生命。
在这样的认知前提之下,我们或可以开始真正观赏这一展览,并理解其所试图呈现的内在意涵。
屏风的历史传统——文人山水之游
美术馆二楼的三个展厅包含了两个板块——「横山」与「叠境」,其内容多为山水。山水向来是文人醉心之物,绘于屏风之上可观可游,自然是文人的不二之选。
也有花鸟。走入第一个板块「横山」,率先映入眼帘的即是马其宽一组尺幅极大的《花卉屏风系列》,八幅高约2.5米的画作如屏风般横向排开立于墙面,观者须仰头走远才能窥得全貌。
而在中间环形隔墙上竖立着的贾又福的《山水六屏》则呈现给人新颖的山水之境,壮阔雄浑。
张捷提到:“尽管屏风一度成为遮蔽的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但它在漫长的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空间里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同时,传统画屏更蕴含了古代文人深刻而隐性的精神指向。”
「叠境」板块中的山水之境无疑是向这种历久而弥新的文人传统所做的一次漫长回望。《韩熙载夜宴图》中用屏风分隔出重重时空,然而这些屏风存在于画卷之上;「叠境」板块的两个展厅中也是重重叠叠的屏风,但它们是置于真实的时空之中。
尚未进入展厅,便会被门口的一架巨大的八折屏风吸引住目光,然而再走进,却发觉里面还有更多架错落林立的屏风,三折、四折、六折、八折,更甚于十折、十二折。
大大小小的屏风将空间划落成一个个独立隐蔽的空间,站立在任何一架屏风之前,我们即刻会觉得自己被其画面中的内容完全包裹感染,视线所及之处再无其他,周围的其他画作似乎都不再存在,人与屏风构成了纯粹的内在空间——难怪古人爱屏风,屏风上这一山水隐喻无疑昭示着文人的内心独白。
屏风的雅致之趣——花鸟虫鱼
文人不止寄情山水,对花鸟虫鱼亦有雅致和闲趣。而屏风功能性减弱后,观赏性更为增强,甚或也成为可“把玩”之物。
二楼的「暗香」板块,展露出屏风绘画之精微。空间内部亦是架架竖立的屏风,但意蕴已然不同。无论是梅兰竹菊《四君子》还是《夜晚樱花》,是《蕉岭夜雨》还是《水禽系列》,内容不尽相同,却都无一例外地散发出一种无可言诠的细致幽微之状。
置于展厅中央的是几丛竹的屏风,其还原出了屏风摆放的场景,床榻几案,难令人不去遥想古人在这样的场景之下该是怎样一番惬意安然。而转过屏风背面,却发现其上竟然还有另一份意趣:陈平用墨笔挥写出的《幽竹赋》洋洋洒洒。
当然,这个展厅中最大的的屏风,要数老圃的《暗香》,日常的朴素瓜果也可入画,瓜子、莲蓬,尺幅虽大,却格外清和素雅。
日常之物置于屏风之上,被赋予了一种琐碎生活中的意外情趣,是为「小雅」,屏风已然成为重构精神生活的特有空间。
屏风的崭新意涵——人物与观念抒发
而今的生活中,我们似乎并不需要屏风了。不过,虽然 传统画屏是否已经“朱帘卷尽画屏闲”的困惑似乎围绕着些许多人,但却总仍有人能够赋予古老的屏风以新鲜的艺术生命。
在「踏歌」板块之中,即展现了许多拥有新鲜观念的作品。
彭薇的《亲爱的朋友我们必须见面聊聊》置于墙面,乍看下,仿佛是一幅纯粹典型的中国山水,然而画心之外的装饰使整体看上去宛若一封雅致的信笺。
而其上的,伪装成题跋的文字密密麻麻,似乎有意不让观者细读。不过倘若细读之后,才发现其上书写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致斯·德·亚诺夫斯基一段文字。
而在这幅画旁的三幅《雅謌攥》,类似于一套三联屏,其上的人物干净立于纸面,似乎是刚被从原来的国画山水树石的场景中拖拽出来,然而他们自己似乎浑然不觉,仍以为自己处于原本的水墨之中,维持着各自的动作神情。
林皖的《庞贝的陷落》,则或许是此次展览中最小的屏风了。她用寥寥浮于绢本之上的几个人物形体,来叙述她观念中的庞贝之陷落,人物背后是庞贝壁画上的场景。这样一件总被陈述得恢宏壮观的历史事件,在其屏风之上,被用一种崭新而轻盈的方式表达。
我们没有忘记中国画曾一度是以屏风为承载物而立于高堂,立于几案的。文人将其置于身后,为自己营造出一片隐逸的内在空间;不过而今,我们却开始将目光扭转,不再以背对屏,而是用正面的目光,在展览之中,对屏风做一直接的欣赏。这一以屏为名的双年展,也正是怀抱着这样的憧憬与追求,来寻找崭新的,屏的存在方式的。
和风屏山
第五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28日-2019年2月19日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
展览内容:展出36位在当代中国画画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中国画作品
开放情况:9:00-17:00,每周一闭馆
门票费用:免费
________________
特别鸣谢
浙江美术馆
________________
出品:林梢青
ART一点
现已开通评论功能
留言分享你的看展感受
▼
作者:ART一点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