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沿古丝绸之路,再转到鸣沙山的东麓,可以看到南北长约1600米的崖壁上布满了洞窟,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1725)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注意。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以下这组图片来自《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敦煌石窟),由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编著:
每个人印象中的敦煌莫高窟都是不一样的,或庄严肃穆,或历史悠久。
越来越多人向往大西北戈壁的风光,若是前往,定然要一睹莫高窟的辉煌。如今只对游人开放一小部分洞窟,即使是一个小角落,也可以看见它千年的沧桑。
这些文化风景,未能看见其千年前的原始样貌,那就在千年后的当今,通过这一张张无比珍贵的照片让我们在西北的戈壁与莫高窟相遇,记录下自己与它的千年文化对话,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古老的历史,可以感受其千年风霜后饱含的深邃苍凉。
图片致谢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拍卖资讯!
作者:艺狐在线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