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原文刊发于《艺术当代》2019年第 2期 3月刊
艺术-社会之相互作用关系,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基因,无论美术革命、中国画之改良、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改革开放,都深度对应着艺术-社会结构性关系的变迁。延绵至21世纪的新艺术,不断呈现社会中的新问题,还是艺术诉诸的核心之一。近十年来,中国实验艺术的发展,作为艺术界、教育界现象级的事件,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从经典的学院系统到现代艺术之启蒙,逐渐走向当代文化实践逻辑的必然过程,实验艺术以某种通行的艺术样态,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中,以个人体验为出发,不断去探求有价值的社会文化问题。可以这样说,中国实验艺术的发展,也高度对应中国社会之时代现实,直面现代及后现代的根本问题——经济中心、技术进步、个人主义以及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反映这种历史性变化的印记,并努力成就为变化的一部分。实验艺术及其教育,搅动了原有的审美范式、艺术认知、技术要求,更重要的是,从艺术逻辑、方法论、创作论等方面,改变了旧有教育知识模式,这种改变是根本性的,因其朝向历史与现实的开放状态,朝向自身与他者的开放态度,使其能开拓出一片多元并存、生机勃勃的艺术生态。
《行动的主体:2018·中国(西安)青年实验艺术展》展览主海报
行动的主体
2018年12月1日至15日,由西安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行动的主体:2018·中国(西安)青年实验艺术展》,在西安西部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着眼从教育者、实践小组、艺术家三种不同维度的“行动主体”,去观测艺术变化的微妙内核,三种行动主体分列于不同的社会现场,呈现出不同的实践策略与诉求。组织者这样阐释其主旨:
“实验艺术经历着对艺术核心判断的某种演化过程,从传统的对经典范式的追求,到现代主义中语言本体的纯化,进而转向以“人”或组织的行动主体,以态度、实践、参与、构建等行动语境,建立起独到的认知系统。‘我们在(去)行动’,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艺术逻辑实验室“板块中中国美术学院宋戈文的作品《断山根》 装置 尺寸可变 2015年
三支不同的“行动主体”,展示了不同探索的意义现场:
第一支,以新知为目标的教育行动主体。
截止2018年,全国重点美院中已有七所院校成立了实验艺术相关院系,各学院从自身的原有阵地出发,寻求教育教学体制的某种突破,并力求建构新的有机方法和开放系统。十余年来,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为代表,逐渐形成系统清晰、脉络明确、特点鲜明的实验艺术新逻辑。展览设《艺术逻辑实验室》版块,邀请各院校著名的艺术家-教师,举荐近3年来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展现各院校在人才培养领域中的独到之处。中央美术学院吕胜中推荐陈胄;中国美术学院管怀宾推荐宋戈文,高世强推荐宋晓宇;广州美术学院冯峰推荐何利校;天津美术学院邓国源推荐李隽和王凯;四川美术学院李川推荐廖文超;西安美术学院武小川推荐崔凯敏;湖北美术学院魏光庆推荐谢琦;鲁迅美术学院张丹推荐许毅博;南京艺术学院薛问问推荐韩旭。这些青年一代的艺术作品,某种程度上带有不同区域不同谱系不同诉求中的文化基因。实验艺术专业没有规定统一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各地的艺术家-教师们,以某种坚定的艺术意志和饱满的教育责任,建立谱系,构建方法论,并呈现出不同区域的文脉特征。教师、艺术家与青年人一道,搭建起纯粹的艺术“实验室”,教学相长、和而不同、相互扶持、互相砥砺。青年一代,以其敏感精神触角,以饱含“荷尔蒙”的学习力、行动力、批判力,反映着时代的印痕和社会的镜像,标注着各区域社会中“教育共同体”之微言大义。
"艺术逻辑实验室“板块中西安美术学院崔凯敏作品《海市蜃楼》 空间影像装置 尺寸可变 2018年
第二支,以社会为对象的艺术实践主体。
该板块以《社会实践组》为题,邀约近年来在各方城市与各地乡村开展的在地艺术实践的7个艺术团体小组,它们是:羊磴艺术合作社、盒子艺术空间、关中艺术合作社、史晶歆+歆舞界、草场地工作站、草台班、本地、华杰工作室+白鲸剧院等。他们是社会现场中重要的行动者,他们在社会一线,面对重重艰难阻碍,呈现自我意识在社会现实中与他者间遭遇到的各种危机,努力搭建艺术与社会现场、与时代境遇之间的有机关系,建立新联结,生发新价值。艺术,理应成为社会之“作用”因素,艺术,不能再沉浸于语言化、审美化的小天地中自娱自乐,艺术正在进入城市、乡村、社区、群落,介入个人议题,介入公共议题,社会艺术、公共艺术、合作艺术、社区艺术等多元化的艺术样态,都成为实验艺术所涉猎的新领域新空间,实验艺术正在通过自身的努力与迭代,为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认识的新角度,探索新的独特价值。
“社会实践组板块” 《市井西仓》 Local本地 文献 尺寸可变 2015-2018年
第三支,个人化创作的文化自觉主体。
艺术其实也是“人”主体性完满的过程。一代代持续创作并抱持坚定创新意志和实验精神的年轻艺术家,是决定艺术发展的核心。展览方以《个人创作方法论》为题,邀请王郁洋、邬建安、孙逊、张亚谦、张锰、邓碧文、郑达+低科技艺术实验室、李镇+张欣、梁半、林欣、彦风+吴帆、郅敏等十二位青年艺术家(组合),他们直面当下社会的现实问题,以鲜明的文化立场、广阔的国际视野,完善的艺术逻辑、形态语言、工作方法、观念体系,呈现其独立的个人艺术系统。
“个人创作方法论板块”中张锰的作品《七里海 》 影像装置 尺寸可变 2012年
其中有几组作品,表面看都以绘画的方式来呈现,但其背后二等创作逻辑又与传统造型的绘画方法论完全不同,这些作品,放在以传统写实绘画为主旨的学院环境中,别有深意。而王郁洋、彦风+吴帆的作品,是用数字影像、数字原码的演算方式,打通绘画与摄影、写实与抽象之间的壁垒,邬建安的《五百笔》,更是从社会上征集了千万的“笔画”,作为个体的象征,重新拼合,寓意着错综复杂之现实关系。这些“绘画”的作品,又完全不同于传统审美逻辑堆砌出来的“绘画”范式,在学院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但又让人受益匪浅。
“个人创作方法论板块”中王郁洋的作品《2 in 1》 绘画 175cm x 230cm 2017年
开放活跃的青年艺术家们,对新技术尤其敏感,展览现场经验丰富。其艺术作品,常常能从一种非常规的方法,呈现他们的认识。对他们来说,这个被认知的世界,是与个人成长、现实期待、情感关系相关,他们不断建造某种能被体验的艺术世界,丰富复杂且又变幻无常,沉浸感、科技性十足,光幻闪耀的动荡节奏,光怪陆离、矛盾多面,这都是他们作品中对时代的最佳注脚,既缥缈又无羁,既切肤焦虑,又充盈着疑惑的混合自我。
“个人创作方法论板块”《捕食器的函数》 郑达+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装置 180cm x 50cm x 75cm 2018年
身体作为主体的自觉
特别要提到的是,本次展览中的几个社会实践小组,还以“身体”为媒介,进行六场现场表演,包括:赵川草台班的《摔杯为号及480”》、史晶歆+歆舞界的身体博物馆《器·气》系列、华洁工作室+白鲸剧场的《暴雨将至》、鲁潇+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的《身场》。
现场表演《器·气》演出团队:史晶歆&歆舞界
身体表达与空间呈现,是近年实验艺术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央美院、中国美院、西安美院院等院校,多将其作为实验艺术专业“开门课程”,通过身体训练来开启自我的意识,同时,也注重用身体之行动介入到各类社会现实的议题中。青年学子们由肢体语言、舞蹈表演而延展出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空间不同现场种,去碰触、去探索、去尝试,阐发体悟,建立关联,渐成体统,常常十分感人。这种从肢体而延展出的表演课程,在美术学院的教学系统中,我认为其价值在于:
其一,拓展艺术范式,促使学生摆脱艺考的固化模板,摆脱西化的古典学院派写实主义绘画建立起来的单一的造型观,建立开放的艺术视野,在更为开阔的实践中体会造型与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的联通;
其次,身体,与“个”与“人”相关,肢体语言的表达,最能直接地验证着“个”“人”的存在感与个体性,通过体感经验与身体表达,建立自我意识,这是展开艺术表达的前提;
关中艺术合作社在户县进行艺术实践期间白雪颖与其作品“大地的主人”
其三,通过具体的、细腻的肢体语言的环节设计,不断激发身体作为思考的载体,用身体去感悟去追问:艺术意味着什么?与人的关系是什么?与社会的联系是什么?这都是学习艺术的根本性问题,用反复磨砺的肢体语言所能呈现的表达方法、专业叙事,去积极应答;
其四,反复训练的身体,更会涉及到某种“主体性”指向,具有主体建构的意味,很大程度上,能纠正青年人“自我中心”的狭隘观念,而逐渐进入“自我意识”的价值建构,自我意识是在与他者的“遭遇”中产生的,是在通过实践来“反观其身”,而自由正是从自我意识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自觉过程,主动建构其文化的主体性,是成为一个人、一个现代人、一个有价值的现代人之前提。
其五,因为有空间——情境——的介入,往往能带动人去体验“个体”于环境中的处境,这里不仅仅有艺术的行为主体,更多的还有主体与外界(空间)冲突、矛盾、融合等复杂关系。有些表演包括多人参与,多“个体”的主体之间,又不断对撞出新的关系,也涉及对“主体间性”的思考。
“社会实践组板块” 《关中艺术合作社—粮食计划》 文献 粮食 摄影 尺寸可变 2018年
空间与现场,强烈的“在”的意识被搅动出来。这种“在”,有两种指向,一种是指向内——“自身的存在”,一种是指向外——自身存在之于存在,也就是萦绕在人之存在的周遭境遇,这种萦绕着的“在”,可能与空间、环境、习俗、文化、社会等具体的或抽象的空间现场相关。将具体的人的经验、体验、意识,作为主体的前提条件,作为有意识的存在而开展主体的行动,这种“在”,不仅仅是某种人的生存、人的生活等现实,更多是带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带有价值导向之作用,影响着作为人的价值延展。
“人”作为主体性的明彰,能动于“在”之真实情境、现场空间中,不断行为,不断涌现,构建着“艺术”之作为、之所以为。
“人”之所“在”,“行”“为”艺术。
《行动的主体:2018·中国(西安)青年实验艺术展》平行展《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2015—2018年教学展》海报
“问题”的实践者
实验艺术在学院的发展,是近十来年的新事物。2014年教育部在艺术学门类的美术学一级学科中增设实验艺术专业,编号130407KT(K为控制,T为特设)①。当年,中央美术学院首个获批该专业。之后几年,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也相继获批了该专业。
因为本次展览在西安举办,主办方特别设立一个平行展览《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2015-2018年教学成果展》,提供一个本地近些年实验艺术教育的改革案例。西安美术学院自2013级开设实验艺术硕士方向,累积招收二十一位研究生,已毕业三届共八位。现具备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培养层次。聘请邱志杰教授为博士生导师,订立“实验艺术的中国方式研究”方向。而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在实验影像、实验纪录片、沉浸式影像、艺术社会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专题研究、现场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成果。
《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2015—2018年教学展》现场呈现的实验艺术文献资料和课程资料
本科层面上,提出“以学科为核心”建立艺术教育,搭建1+2+1的教学模式,一年级为学院统一安排在造型艺术部学习,二年级、三年级在教研室学习学科基础,四年级进入专业方向工作室进行学习。依据于此,建立4×X的具有开放性的课程系统。其中四大模块是指:1)学科基础;2)媒介语言与创新;3)在地课题实践;4)艺术表达与批评。作为一种知识或者认识的基础,四大知识模块的系统是稳定的。四大模块内,建立了一批主干课程,称之为“X”,因为,我们认识到,教育的固化根本上来自于课程体系的固化,尤其是课程内容、方法、评价的固化,因此,我们每个模块中都设计一批课程,并根据时代发展,灵活定位,调整增补,加速知识迭代,这就是那个灵活、开放、迭代的“X”课程。
《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2015—2018年教学展》展览现场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在“身体与空间”“观念摄影和动态影像”“材料与观念”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非常重视在地性的实践,在以艺术社会学的文化实践方面,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历史现场,深切关照发展巨变的社会现场,努力发挥区位文化的鲜明特质。
中国整体的文化生态,太缺丰富的艺术样态了,目之所及,传统艺术还在“统御天下”,但是,有一定历史眼光和清醒判断的人应该明晰,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那些被神化和鼓吹了的传统,也是“被重新认识”“被重新理解”“被重新发明”的东西,和历史事实,常常不是一回事情,更多的是一种保守裹挟的思维惯性,是一种由既得利益裹挟的行为惯性而已。这种观念在卡普尔的“世界三”的概念中,被阐述的非常清楚。正因为如此,那种具有实验精神的艺术实践才应是我们要维系的最为珍贵的部分。实验艺术,就是一个以教育系统为基础,以专业知识的系统型构建的平台,在当下社会语境中以当代文化研究为理论基础去完成的各类艺术命题,是以有价值的主题思想作为表达的契机,寻求恰如其分的形式载体或个性化的语言,它跨越画种界限、材料界限、形式界限、语言界限,探索建构一种具有实验性质的自洽的艺术范型。
《行李箱——筒子楼》 郝永博 综合材料 2018
这几年,总觉得时间非常的快,每次回顾,总觉得其实不远的时间中却饱含了某种“历史的况味”。对于实验艺术的理解和着力点,也是在不断的更迭演进中变化着,因为,实验艺术更深刻的对应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应着社会变革进步、文化丰富繁荣。我经常发现,执着的问题和面对的情境,也在快速变化着,我们都是在现实的社会情境中,用艺术的方式来揭示或者回答“中国问题”的实践者,随着问题与情境的转换,实践的认识落脚点会发生位移,但是只要在“问题”中,自身与群体的判断系统,一定会依赖某种文化意志的顽固坚持和不懈努力。
《家庭记忆馆•坐客》之一 刘琴 装置 9件 2018年
本次展览,就如同谭平表示的,实验艺术专业就需要行动,需要在行动的过程中去发现、去创造、去发展、去扩展。他对关中艺术合作社、本地等艺术团队的在地性社会文化实践,予以肯定。而参展艺术家郑达表示:实验与青年,是一对兄弟,是一种对未来的想象,也是改变当下的现状的一种测试。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劳作,不仅仅是艺术家对于媒介、观念和工作方法上的实验,更多的是一种知识创新和社会实验在现实中的构建。
艺术及其教育,立足于真实、立足于当下,更应深入到时代的内在肌理之中,艺术,不是学院中设列的专业领域,指涉勾画的那样壁垒森严,更不是既有的观念与知识的固化框架,以及被编排出的上下文谱系。古今中西的历史传统、文明谱系已经全然向我们敞开,凡是固化的范式,都会成为某种约束与束缚,蜕变为“文化僵尸”。只有开放的社会,才能成为人之意识与情感的安放之所,并作为他者,给予每一个时代的自我意识予以强烈的冲撞,使得自我意识在不断的危机之中,得以清晰与明朗,自由意识得以呈现。艺术发展的历史,用黑格尔的话语范式,就是人类自由成长的历史,只有在社会现场之中的人,自我意识才能在不断发展中呈现自由意志的价值。
(文章转载自陕西实验艺术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