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90后,自出生以来一直处于被标签的舆论风口。事实上, “90后一代”青年艺术家正悄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力量。为此,雅昌艺术网面向出生于1985年至1995年的艺术家,“艺术90后”系列,试图用专访的形式,走近他们的艺术世界…
冯子莱(摄影:简小钧)
2018年4月,冯子莱首次个展“健忆舒心茶”在扉美术馆展出,展览还配有专治各式“粤式身体不舒服”的表达。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冯子莱是位医生。
小时候,冯子莱误吞一粒花状贴纸,以为自己要死了,还幻想各种死法,这梦魇般的情绪环绕着她,久久不散。直到大便后,妈妈告诉她已经把“花花”冲走了,她才如释重负。这种情绪便是她儿时对死亡和疾病的幻想。
每逢生病,妈妈都带子莱去看中医,从小就看着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来配药治病。2013-2014年高中时期,她以中医的经历为题材写了一篇中篇小说,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自己虚构的幻想与情节。
“健忆舒心茶”展览现场
2017年,冯子莱进行《健忆舒心茶》的毕业创作,获得了“首届全国动漫美术作品优秀原创动画奖”。片中讲述了一位老中医把代表童年玩具的各种元素组合在一起,尝试调配一副记忆汤,为自己误吞“花花”的病症制解药。
她的父亲冯原常说子莱与其他人“不在一个频道上”。同学听周杰伦时,她偏爱“披头士”;展览团队与她开策划会议,她却“神游”四方;在皮克斯公司实习的头脑风暴环节,她永远跟不上节奏。
这种“掉队”、“走神”、“跳频”的标签共同指向冯子莱身上典型的艺术家特质。虽然她“跟不上节奏”,却总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点子。看似她在神游,可本人早已进入自己的无限世界,在那自由创作。
“胡思不乱想”展览现场
2019年8月,她的作品再次亮相广州,借逵园艺术馆“胡思不乱想”之机,雅昌艺术网对话冯子莱。
雅昌艺术网:你的艺术是怎么启蒙的?
冯子莱:我出生在很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对我的教养相对比较自由,他们不会干涉我也不教我艺术的内容。我妈妈是少年宫的美术老师,我两三岁就在少年宫上美术启蒙班。
雅昌艺术网:你小时候觉得这个班有趣吗?
冯子莱:有趣,从小我就很喜欢画画,有如鱼得水的感觉。其实我从小开始一直画画,这是我最大的兴趣,但我爸妈挺反对我考美院的,他们一直想让我读艺术史或者是哲学,更希望我考中大这类学校。
冯子莱 《安兴小区》数码绘画 2018
雅昌艺术网:你受父亲的影响有多深?
冯子莱:主要在思维方面,我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受他挺大的影响。虽然他不会对我的美术直接指导,但我初、高中时会定期跟我散步,讲很多艺术史的问题,包括他的观点,还有关于政治和哲学方面的观点。因为他的影响,我的思维方式还是偏理论的,后来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创作。
雅昌艺术网:你曾自嘲是“万年大学生”,能谈谈从中国美术学院到肯尼特艺术学院,再到加州艺术学院的经历吗?
冯子莱:最初我想要读纯艺,进中国美院的理想方向是要做偏当代的观念艺术。我入学那一年,中国美院的跨媒体学院正好没有这个系可选(隔一年才招生),所以就想要出国。
高中时我已跟肯尼特艺术学院有联系,他们也提供比较多的奖学金,我就决定去那边试一下, 选了插画系。我在高考和美院的一两年里,对各个艺术种类都很感兴趣,像建筑设计、纯艺、插画我都考虑过,唯独没有想过做动画。
冯子莱 《狗》数码绘画 2018
雅昌艺术网:后来怎样进入这个领域?
冯子莱:其实也是机缘巧合,很多关节点上的选择其实并不是完全自主的。在中国美院的第二学期,有一位加州艺术学院动画系的老师到中国美院讲座。当时我申请了加州艺术学院纯艺术系,但是被拒。我就给他看我的作品,并问他为什么我会被拒?他说我的作品集更像是做动画的作品集。他建议我申请角色动画系,并说给我写推荐信,第二年我就申请上了。在加州艺术学院修了四年动画。
冯子莱《瓦伦西亚 》数码绘画 2016
雅昌艺术网:你以前的艺术学习经历对动画有什么影响?
冯子莱:我的动画有挺强的绘画感,可以说是一种特点,但也可以说是一种弱点。我大一、大二时做的动画风格偏绘画性,同时电影感较强,而灵活性、变形是动画本身的强项。所以我在毕业创作《舒心健忆茶》里尝试更多动画本身的特点和优势。虽然我不知道这到底是更自信的选择还是出于别人评价的反应。
雅昌艺术网:《健忆舒心茶》的创作历程是怎样的?
冯子莱:这个故事已经存在很久了,主角是一个真实的人,是我从小就认识的医生,我妈妈的朋友。2012年至2014年,我写了一本关于这位医生的中篇小说,这个动画就是提取了小说里的人物,加上一些我自己的经历,以及对中医的情怀。
冯子莱 《无处之人概念图之二》数码绘画 2016
雅昌艺术网:能否谈谈此次逵园的展览作品《无处之人》?
冯子莱:《无处之人》来源于我中学时期的两个故事:一是数学老师说曾在学校后山两座居民楼的夹缝中发现过一具尸体,发现的时候已经发霉了;二是一次大扫除的时候,有同学在电视机柜后面发现了一个被遗弃已久的饭盒,里面的饭都发霉了。
这两个故事给我一种很大的吸引力,觉得两者之间有着一种联系。构思期间除了事件与角色之外,循环的这个结构形式也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主角在寻找的可能是他的一种意象、一种幻想,可能发生过,但也可能是没有发生过的东西,像是童年时一种挥之不去的梦魇。
冯子莱《一天》动画 1′53″ 2018
雅昌艺术网:你觉得一部动画作品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
冯子莱:最重要的东西是给我带来感动的地方,有一种魔力。
雅昌艺术网:你现在读研继续动画这个专业?
冯子莱:是的。也是我毕业后状态的一种延伸,重新去调整自己,希望能找到一种节奏,我对于好坏的判断似乎随着毕业反而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以前我自然而然的就找到自己的一个爱好,现在我好像一方面增加了动画理论上的知识,甚至对整个电影理论上的知识是增加了,但是在我个人的审美方向上反而好像缺乏一个方向。
雅昌艺术网:太多理论知识会束缚你创作的审美感觉吗?
冯子莱: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年纪变了,可能也是有信仰方面的变动,因此,我对时间产生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触。
雅昌艺术网:有什么方法把束缚减到最低?
冯子莱:还是直接做。我现在把理论对我的影响也看作是一种自然的影响,不会以更多的理论去分析这个理论对我的影响。
雅昌艺术网:以前有人说你是容易走神的,你自己觉得是这样吗?
冯子莱:是挺容易走神的,其实是一种集中力的缺乏,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迷恋。一方面喜欢进入自己想象的世界;一方面还是缺乏跟人交流的能力。正因这种能力的缺失,更希望在自己的世界里跟自己深入沟通。
雅昌艺术网:你最讨厌的事情是什么?
冯子莱:就创作方面讲,我可能不太擅长合作。喜欢自己创作。我暑假去皮克斯实习,做分镜的实习,让我感到最挫败和最具有挑战性的是——跟别人合作。我觉得最吃力的部分是头脑风暴。我跟不上别人的节奏。
就算在国内,所谓走神,其实是在一个团队里,我没有办法跟上别人的节奏,所以我更倾向于想自己的事情,有的时候,甚至是在上一个展览策展时,我们也有头脑风暴,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展览,一般这种场合下,我是发挥不了我自己的能力或者想法。
雅昌艺术网:你自己的特点、特长在哪里?
冯子莱:还是长时间地进入自己的状态里去想事情。比如说在皮克斯工作的时候,他们给我的评价是说我不擅长跟团队去头脑风暴,但我很擅长个人头脑风暴,因为他们觉得我想出的东西很特别。
冯子莱(摄影:王棚)
雅昌艺术网:美国的生活令你产生一种怎样的文化冲突?
冯子莱:我来美国之前,其实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地道中国人。因为我爸爸是很西化的,也喜欢看美国的电视和书。我从小不太看国内的电视,总看国家地理,看探索频道,HBO等这些美国的频道。家里的房子也是爸爸自己设计的,与那种典型的广东家庭很不像,我觉得自己跟别人不太一样,还有点优越感,不喜欢很老广的环境。当时我觉得自己已经很西化了,但到了美国后发现自己一点都不西化,我在这个文化里产生非常强烈的疏离感,然后我开始去思考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我发现自己还是一个广州人,到了美国我才发现我是一个中国人。
语言就是一种思维。虽然我在国内英语算很好,英语成绩一般都是班里前几名,即使这样我到了美国也还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感觉是另外一种思维模式。我在这边呆二十多年也不可能完全像他们一样,不可能完全进入那种语境里。
就像《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他中年离开自己的故乡哥伦比亚,后半生一直住在墨西哥。他说只有当他离开了故土的时候,才知道何为故土。没有他者就没有所谓的故乡这个概念,故乡似乎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作者:周欣欣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