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在众多色彩斑斓的瓷器中大红色高温红釉瓷是非常难烧的。这是因为红色釉不耐高温,烧制非常困难,被喻为千窑一宝十窑九不成之说,因此烧制大红釉成为世界史上一道千古难题,更是历代能工巧匠们的夢想。
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常以红色代表吉祥、富贵,被誉为“千窑一宝”的红釉瓷,也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
红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创烧的鲜红;到嘉靖时,又创烧了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宣德时烧制出了祭红。鲜红为高温色釉,矾红为低温色釉.红釉的种类很多,除鲜红外,由已浓淡而演变为各种不同的品种。深者有宝石红,朱红、鸡血红、积红、抹红等。抹红带黄色的又叫杏子衫,微黄的又叫珊瑚釉,此外还有桔红和枣红。淡的一般称粉红,带灰色的叫豇豆红,灰而又暗的叫乳鼠皮;胭脂红也是粉红的一种。粉红中最艳丽的叫作美人醉。
浑然一色的铜红釉瓷器,是在元代景德镇烧制成功的,此时在红釉瓷器上已经不再见到钧窑器物上那种红蓝相间或红中闪紫的色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纯净的朱红色。
如果说元代的纯红釉还处在创烧阶段,那么明代的红釉器就已红完全成熟了。特别是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成功的鲜红釉,色调纯正,釉厚如脂,《景德镇陶录》称“永乐鲜红最贵”绝非过誉之词。宣德红釉比永乐鲜红更胜一筹,它虽没有永乐红釉鲜明温润,但红中稍带黯黑,红而不鲜,更显得静穆和凝重。又由于釉色中闪耀出如红宝石一样的光泽,耀眼夺目,所以又称为“宝石红”。
《景德镇陶录》因此有“宣窑”以“鲜红为宝”之说。自明代宣德以后,由于铜在高温下烧造工艺标准难于掌握,所以逐渐失传,终明一代再没有得到恢复。到清康熙年间还恢复了失传二百多年的高温铜红釉,而且名品迭出,如郎窑红、豇豆红、霁红等,不胜枚举,充分体现了此时景德镇窑工们对各种金属氧化物呈色规律的熟练掌握和高超的制瓷技艺。
浮雕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视觉而且涉及触觉,与此同时,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出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其中浅浮雕则以行云流水般涌动的绘画性线条和多视点切入的平面性构图,传递着轻音乐般的平和情调和抒情诗般的浪漫柔情,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其独特的表现特质和丰富的雕塑性造型手段是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此拍品红釉浮雕云龙纹梅瓶高30厘米,小口微撇、束颈、长腹下敛、圈足。瓶身浮雕云龙纹。器表祥云缭绕,龙珠,海浪翻腾,龙身矫健,画面气势极为磅礴。其龙游于云中,动态十足。比例和谐,俊秀稳重,端庄大方。以云龙纹包瓶身,层次清晰,动感强烈,威仪横贯,气夺千里。因红釉对烧造的气氛和窑温的要求都十分敏感,配方和烧造条件的任何细小变化都会导致色调不正。此瓶呈色纯正,浮雕工艺高超精细,造型优美,十分珍贵。底落“大清康熙年制”,笔触劲健,是典型的清代工艺风格。流传至今的完整器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可见它的历史性,艺术性,珍贵性。绚烂的珍宝,与收藏家博大的胸襟,交相辉映!善哉美哉!此拍品将上于英国秋季精品大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