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第七届“艺术长沙”开幕式将于2019年12月7日在湖南省博物馆举行。展览将分为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三个展区,呈现包括罗中立、段建伟、杨茂源、何岸、梁远苇、李津、刘庆和、武艺、王迈、傅瑶在内的十位艺术家精彩作品。同期开幕的还有"艺术长沙"的平行展——“边·际:陈淑霞&废园:尹秀珍”双个展【点击前往】,将于2019年12月7日上午10点半在美仑美术馆开幕。
作为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区“三少——李津、刘庆和、武艺作品展”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刘庆和个展“回见”将在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3楼展出。此次展览被视为刘庆和“白话”系列的延展,作为当代水墨的代表人物之一,除了展出他的水墨作品以外,与他的绘画作品密切相关的八件雕塑作品将会首次公开展出。
艺术家刘庆和
而刘庆和并不希望将这些新尝试作为展览的亮点:“小的时候算是有些中国画的童子功吧。但是在大学时期学得很杂,几乎把国画以外的专业都学了一遍,所以,这次个展中我会做一些不太‘国画’的作品,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体现。今天看来,年轻时候这些杂乱的学习,反倒给我现在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支持,也算是种幸运吧。”
刘庆和想强调的是时间。回见,回头再见。“于我来说,‘回见’其实是想见到,所以佯装偶遇。”
【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对话刘庆和】
雅昌艺术网:您此次展览主题是“回见”,您是如何理解的?
刘庆和:“回见”是策展人吴洪亮院长提出来的,这个名字也让我有了一段消化的时间,后来发现没有更好的名字替代它了。现在看来,这次的“回见”和我之前的“白话”一样,其实就是一种回望的关系,所要表述的就是时间,我一直觉得在时间面前,一切都是次要的。从“白话”到“回见”,吴洪亮馆长很有发言权,2014年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做“白话”展时,我们就有许多的交流,他很清楚我的思路,也了解我的释放和症结,从“白话”到“回见”是我的一个回放和展开的过程,这当中的生发、排解和平复的过程也让我对自己不同时期的创作有了些比照,对于将来的路和方向也有了较为清晰的判断。
我爸用红油漆把原本黑色的铁门整个覆盖了一遍,这样,红门就与周围环境和谐了。然后再在大门上写了八个大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铁门历经多年开始斑驳,时有露出黑漆的地方,爸爸赶紧用红油漆在上面修补。门的两边有两个石狮子模样的东西,但已经破碎了,开始时破碎的边角还会划到人,后来就慢慢地没了棱角。我喜欢坐在上面看着台阶下过往的行人和家里进进出出的亲戚们。与展览同名的画集 《白话》 汇集了上百幅作品,所要串起的就是这些能够忆起的碎片,在将近百年的跨度里,所呈现的是不同的大背景之下的我和我的家人,等等。
——节选自刘庆和《旁白》
我这代人许多方面都不是健全的,成长的时候没吃上什么好东西,能吃饱就不错了;小学、中学也是一路荒废过来,考上大学更多的是幸运,当年我能同时考取天津美院和中央美院必是幸运了。那个时候觉得天津距离北京好远,我清楚地记得全家到车站送我到北京上学的场景,特别地有仪式感。
我其实清楚自己在逻辑思维方面有欠缺,但是感受力上很强。我在意自己的感受,所以也不愿意别人强加给我别的感受,所谓感同身受往往是客气话。我甚至不愿意别人给我戴什么“帽子”,害怕时间久了会自诩为什么,那样对我的创作思考没什么好处。
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介意水墨是否能够当代,或者能否进入当代,今天看来,这些符号化和形式语言的东西,都抵不过个人的情怀的重要,从这一点来说,我也算是止步不前了,但我觉得,我的这个感觉是对的,一个人的初衷基本就是一辈子的事,为什么要改变它呢。
看到了 55×65cm 2019 纸本水墨
梦游 192×250cm 2019 纸本水墨
红 尘 55 cm×65cm 纸本·水墨 2019
灼日 纸本水墨 300x150cm 2017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中,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区主题是“和而不同”,在您看来,您和其他两位艺术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刘庆和:首先在一起做展览就是一个相互了解并欣赏的过程,如果没有个人的坚持,也就不是这个年纪的人了。没有这个前提,就只有“和”而没有“不同”了。
这个组合的展览应该说在今天的水墨现状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和一个人的身心中还是否具备创造性有很大的关系。三少,从字面上虽有“沙”的理解,其实这里面也有种力量蕴含在里面。相同的地方在于我们都是从传统走过来的,都对当代人的生活多有关注和个人的解读,所以,作品中传达出来的感受力会很容易与当代人交融和沟通。在当代水墨里,不放弃传统又不局限于传统的情怀表达还是相对较少的。坚持用传统的方式来表现当下鲜活的生活,是有难度但很有趣。
雅昌艺术网:这也是您当初开启都市水墨题材的原因吗?
刘庆和: 水墨不管是背离传统或者回避当代,都是可惜的。我对于所谓题材的拓宽或开启这类话题不感兴趣了,那只是在特定的时候为自己不同于旁人,而从题材开始介入当代找的借口和契机,真正能够长久支持自己的不是这类过于追求形式感的东西,而是逐渐积累和逐渐形成判断的心底的力量,它是属于自己的,它是最鲜活的,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雅昌艺术网:您这次展出的一幅作品,两个男女在床头分开玩手机。这个现象,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您是如何将这种生活场景转化到艺术作品的画面中来?
刘庆和:对我来说,画面的表达其实就是生活的转场,我算是具有这方面的长处吧,我有时会担心自己在这方面没了难度,什么都能胜任是个可怕的事。我想,对自己欣赏又能挑毛病可能是个好的状态。除了这幅“大床”,还有另外一幅同时期的作品,名字叫《深深的》。画面中一个人夹在悬崖的缝隙中,上下两难,好像很契合自己的某种心境啊。
我们站在高高地谷堆上面 198×236cm
纸本水墨 2019
雅昌艺术网:请您介绍一下此次的展览情况。
刘庆和:此次展览是我的“白话”系列的延展。“白话”系列有近百幅作品,在这些回忆的片段中,在某个敏感的节点重新发生了我的新的感受,它们就被放大了,也许就做成了空间的作品,但终究是摆放在“白话”的线索中。现实社会,是不是我想要的现实,我有时候脑子里是错乱的,让自己回到以往的回忆中,逐渐形成现在的心境。如果说2014年的“白话”的创作状态还有些矫情和较劲的话,如今,我对于现实更多的是种乏力,本来,在年近六十的时候,找到压力不是个坏事,好在我尚有自愈能力,这给我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力量。
不管是展览主题“回见”,还是作为“白话”延续,无外乎是关于时间的思考。我想通过时间来表明、表白的一个事实:在时间面前,我们必须认输。就像我曾说过的,“石狮子被磨得没有了棱角,变成了一种圆滑”。这就是时间的作用。因为时间,我们才自居经验,因为时间才让人有消耗的资本。通过时间客观地认识当下,还能想到将来,这应该是这次展览最大的收获。至于展览的效果,赏心悦目也好,震撼也好,让人厌恶也罢,这都是很自然的事了。
雅昌艺术网:听说您此次展出的作品都是以新作为主,还有您的雕塑作品首次公开展出。
刘庆和:其实,我从没想过跨界,2009年在苏州做的”浮现”展就是一个将平面作品立体化的过程。这些雕塑作品跟我此时的情怀很接近,像是包过浆的东西,让人能够顺着这些实物的重量回到那个时代,说到底,所要讲的还是时间的概念。
比如,雕塑《灼日》就是根据水墨作品《灼日》而来。在一些评论家看来,这张作品与1999年创作的《流星雨》恰是一种对话。在这次展览中,这两幅作品将同时出现。这次还展出了一件雕塑作品:《芒果》。差不多我这个年纪的人,都能回想到芒果的记忆,那是一个时代的图像,我将芒果放大了几十倍,是因为忘记?也许我的思考能让人有所理解吧。
灼日 雕塑(青铜)
110 cm×26 cm×36 cm
2019
芒果 雕塑(玻璃钢)
90 cm×110 cm×200 cm
2019
雅昌艺术网:刚刚看到您在展墙上留下了很多手绘,这样的方式在以前的展览当中还是罕见的。
刘庆和:作为一个展览,这种即兴的情绪化的表述,和固定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最后随着展览的结束而消失,也是一种过程。我一直喜欢书写的方式,在书写面前可以完全没了制作的规划和刻意的渲染,我在墙上随意的状态是个很享受的过程。
雅昌艺术网:您的工作也很繁忙,您此次展出的作品大多是新作,您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刘庆和:还不是大部分新作,只是穿插了新作品,而不全是老面孔,这些新作真的是在时间缝隙里挤出来的。好在,我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在情绪化的时候将情绪化尽可能滴记录,无论时间过去多时,看到这些情绪化的手稿记录,都会勾起我彼时的情感,同时也能到位地表达。
雅昌艺术网:您现在的展览也不少,香港个展“踏浪”也是前几天开幕的。
刘庆和:是的,香港唐人艺术中心的展览我拿了20幅作品,新旧作品相搭,也能展现出我的几十年来的创作主线,当然,大部分新作还是在艺术长沙这个展览中展现,我把这次展览看的很重要。
朝 阳 雕塑(青铜)
60 cm×38 cm×46 cm
2019
雅昌艺术网:您对艺术长沙的看法如何?
刘庆和:我是在2015年参加了艺术长沙的平行展,在美伦美术馆我和谭平一起做的双个展,我的个展名称是“限行”,展览的主题大概是想说关于规则和制定规则的关系,我们每天都活在规则之中,从不适到适应再到已经和自己的生活难解难分。当然,作品表达和我自己的意愿甚至观众的感受完全不是一回事。
艺术长沙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下来,真是很不容易,现在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谭国斌馆长的当代视野毋庸置疑,太厉害了!
雅昌艺术网:谢谢刘老师!
作者:江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