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2019秋拍】“董永孝义”人物故事镜鉴赏:大唐西市2019秋拍铜镜撷英

                                                       

十二月底,跨年之际,北京景星麟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如约而至,于初冬的北京,给广大收藏爱好者呈现一场内地极为罕见的高规格,高品级的古代铜镜艺术盛宴。汇集了自齐家至明清四千余年历史长河中近二百余面古代铜镜佳品,并以三个专场呈现,其中有早期祭祀礼用之镜、战国恢诡谲怪之作,两汉规整敦凝佳品、隋唐堂皇瑰丽精诚作品;亦有两宋隽秀温雅之作,辽金粗狂辽远之境,明清皇室御用陈设礼镜。不仅涵盖了战汉唐三大铸镜巅峰时期的极致作品,亦有宋金铜镜文化与文人绘画艺术的相结合的天成之作,可谓莹质天工,佳境如云。此次拍卖会所呈现的铜镜等级极高,涵括了巅峰时期的大名誉品种,世之罕见,亦有皇室御用品,不乏馆藏重器级别,部分拍品甚至远超馆藏级别,实为古代顶级铜镜的一次精彩呈现,亦是一场文化审美盛宴。如果有幸参观预展或参与拍卖活动,那么所经历的不仅是一场普通的铜镜专拍,更是一场铜镜发展历史的精彩回顾,可见到各个历史时期顶级铜镜,亦可窥见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与伦理风尚。

端形鉴远 | 净月澄华

大唐西市2019秋季艺术品拍卖会铜镜撷英

大唐西市2019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拍卖时间

12月25日下午至29日

拍卖地点:北京昆仑饭店二层昆仑堂

宋代市民社会趣味的标本

“董永孝义”人物故事镜鉴赏

文/老赵

d3582 “董永孝义”人物故事镜

直径25.7cm厚0.7cm重1955g

此镜菱花边缘,线条流畅,布局大气沉着。镜子画面中右下方为一男子,身穿重孝斩衰丧服,括发以麻,身披粗生麻布制成之斩衰之服,断处外露不缉边,手持哭丧棒(苴杖),守丧结庐边,一边向左上方招手致意,左上则为重层祥云,云头上主妇女尊神灵端坐,左右为持凤仪两女胁侍,镜子中间饰以蟾蜍钮,镜子上方鸾鸟对翔,祥云辰星之间,月兔在焉。

此镜表现的是董永卖身葬父、成就人生姻缘的故事。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董永画像 西汉晚期 四川渠县蒲家湾无铭阙楼部背面,采集自《文物》1964年第6期

董永事父 东汉 四川乐山柿子湾一区一号崖墓出土 采集自《中国画像石全集.四川汉画像石》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有董永孝义题材,可惜漫灭不可辨

董永故事最早刻于石碑上的是立于东汉元嘉元年的山东省嘉祥武梁祠,河南洛阳出土北魏孝子石棺和宁懋石室上,就刻画有董永的故事画。刘向《孝子传》有载,《古贤集》也云:“董永卖身葬父母,感得天女助机丝”。《董永变文》唱文长达一百三十四句,其中亦有董永拜别仙女一事。

山东嘉祥武梁祠后墙 董永画像 采自《武氏祠汉画像石中的故事》

泰安大汶口汉画像石墓门楣上的孝子董永(局部)(书籍资料)

唐末五代时,董永传说极盛,至宋代时又有小说《董永遇仙记》,宋金墓葬雕、绘图象则是抓往了故事的关健情节,即织女告别董永升天而去的场面,极富代表性。这也是董永故事的高潮。后人把这一故事演化为“天仙配”的戏曲,正是将这一高潮发展成人仙相爱却被迫分离的悲剧,从宋金墓葬砖雕壁画看来,可能宋代民间就已经酝酿了这种剧情的萌芽。

“孝子董永与父独居”线刻画像 卢芹斋旧藏石围屏第三石 采自《美术史》

“子董永”线刻画像 孝子棺右帮 采集自《洛阳北魏世俗石刻线画集》

而此镜子的图形含义,则更多涉及卖父一节,不唯在渲染市井的传奇情感,更多着墨在孝感动天的关节上,从流行时期看,应是北宋早期的话语内涵。

董永故事,自汉代肇始流布,为政府推广孝义张本,至六朝,逐渐演变为孝子感应的灵验故事,孝道故事已从宣扬道德而转变为灵验要素。汉代董永故事的布局要素,是董永在一侧,七仙女在云头,底下为坐着鹿车的董永父亲,因为董永故事的基本构架是董永卖身葬父,这份孝道感动了七仙女而已。

宋金社市民会风俗大变,董永故事的价值要素,也从汉代以来强调葬父要素的孝义内涵,演变为董永与七仙女二人世界的传奇情感俗本,世俗的趣味变化了。

此镜中,无论蟾蜍、月兔、鸾凤,都在暗喻西王母的存在,西汉之时,西王母曾经担任过一元大神,后逐渐与东王公分理二元,宋代西王母作为天界女仙的管理者,在此代替上天既表彰董永的孝义,也承接了安排七仙女与董永婚姻的奖赏,汉代以来,董永卖身葬父故事中,感动的那个仙女,到了六朝以后逐渐转变为织女,因为只有织女更适应替董永织布卖钱的情节,由此,牛郎织女的某种故事要素与情调,也被暗暗与董永故事进行着某种渗透与勾兑,这个在西王母要素上尤其突出。

在宋金孝义文物遗留中,我们可以反复看到董永孝感的主题,即使存在着“董永卖身”的题记,卖身的目的葬父,已经被象征为坟墓,大部分的图形中,连坟墓也不再出现,仅仅设置为董永与仙女的天上人间的相会。这更加佐证本阐述。

宋元主体时期董永美术的美术趣味散议

宋明现存的壁画、砖雕、铜镜等实物中,董永故事的美术布局大致已经确立,并得到反复呈现与认同。大致划分为几类。

一类是在画面中依旧醒目地存在坟墓元素

强调孝道的本题

《文物》杂志考古资料

此图应是董永行佣图,左边有坟茔,此图并非宋元孝义主题中容易与董永主题混淆的其他两个带坟茔元素的主题闻雷泣墓与曹娥投江,闻雷泣墓的重点在有雷的表达,与主人公被雷惊动的表达;曹娥投江则一是女性主角,二是必须表现江水的波涛,所以此件应是董永主题,这件的特点是明确存在葬父的要素,与董永行佣的要素,但是仙女的形象完全不存在,对于仙女的要素,只用了一朵祥云来表达。

完全规避了女色对董永高大上行为的干扰。可以称为董永主题的纯洁本。

网络资料

此图中,董永以手加额,遥远云端,仙女神情高贵严肃,冉冉下凡,双方并无情感的欢洽,男女中间突兀着螺旋状坟墓。可见作者是非常强调葬父的孝感道德核心,而并非渲染儿女私情的成功。

网络图片

此图不清晰,如果确为董永故事,则此图从构图看,主角应是坟墓。可见孝感要素的政治正确的先行。应是某地出土壁画。

网络图片

此画面中,董永面向观众,神情正当,正向吃瓜群众表示自己与仙女的姻缘并非出于好色与情欲,而是处于孝道,所以对自天而降的老婆不予理睬。仙女坐在热气球一样的祥云之上,只露个头,决无婀娜的身段来蛊惑董郎。

由此,此画面绝对是道德大片而决非是小情感主题,是可以明确的。大家注意,坟墓的尺寸变小了,虽然还是居中,但是其重要性在画面中知趣地退缩了。

陇西县博物馆网络图片

此砖雕品已逊色,右上为云端,仙女形态模糊。依稀看见仙女。坟墓要素显著。如果右上是老虎,则此故事有药王可能,只是在墓砖中,孝感故事从逻辑上看还是顺理成章。

陇西县博物馆网络图片

同样是陇西县博物馆孝感主题藏品,此件董永故事品相清晰,也更能说明问题。画面中,坟墓要素虽然依然重要醒目,但是墓碑取代了吓人的坟茔,已经提炼为象征要素,使得画面出现了久违的祥和感,仙女的云朵也不断铺陈,营造着人物心理上的愉悦感,看官注意,董永的右边,罕见地出现了爱情的结晶。整个画面体现了世上人伦的亲情之乐。

网络图片

此画面中,墓碑取代坟墓,提炼象征意义,祥云美化装饰,仙女服装装饰细致,呈现某种欢乐,董永身体朝向爱人,拱手致意,但是面部依然不是直视爱人,而在爱人与观众(道德观察家群体)之间游移。

网络图片

左下为董永故事,董永在画面中呈现出一种行为的转折性,身体与肢体前进的目标是墓碑,即孝道。但是他的面庞却惊异地反转朝向身后云端的仙女。

网络微拍图片

这个构图把董永逼到了墙角,父亲的墓与云端的仙女从同一个方向存在,你咋办,既不能报以悲掬,也不能绽放笑颜,董永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把面孔朝向观众,这种舞台感的设置,难道是取自同时期的杂剧舞台表现?

《文物》杂志考古图片

董永在此画面中,打扮已经由村夫变成了城市民,迎合了当时日益发达的城市文化与市井趣味,后面的墙体与门,其实仍然在提示坟墓要素的存在。只是一切都美化了。

盛世收藏论坛图片

此画面中,仙女已经从云端降落人间,画面写实,坟墓要素明确。但是不再横亘于董永与妻子之间。不构成障碍,而是人间平凡生活真实的一部分。

另一类则在画面中只存在渲染

董永仙女两人世界的欢愉

私人收藏

男方翘首以盼,女方欲拒还迎。衣袂飘飘,尽显风致。女神是有姿态的,偏不看他!

《文物》杂志考古壁画图

女神终于从云端俯视着了人间董永。

《文物》杂志考古壁画图

女神终于从云端俯视着了人间董永。

网络资料

董永拱手,只露两眉,是感恩,或是羞怯?仙女除了秀气的云朵,其他衣着十分亲民朴素。看来已经做好了人间过苦日子的准备。

同类题材图形,火花提供。

网络图片

仙女正视董郎图。

网络资料

此应该是某地文管会砖拓片网络资料。

山西沁县上庄金墓董永题材砖图

山西博物院藏品。乐艺会图库

美丽的仙女,光鲜的郎君,好一个爱情故事。

董永人物打扮与本文铜镜非常类似,仙女下凡快着地,强调了故事中的槐荫要素。陇西县博物馆藏品。

网络资料

另一面董永铜镜,尺寸比较小,仙女下凡快着地,强调了故事中的槐荫要素。上部有喜鹊飞翔,说明织女要素已经顺利过渡。

《文物》杂志考古壁画图

女神飞行器平稳降落,平视人间董永。平等构图。

盛世收藏论坛资料

女神飞行器平稳降落,平视人间董永。平等构图。于是人神大同,事便谐鸟。

第三类则在画面中强调人间生活的劳作

此类不强调葬父要素,没有坟茔,也不强调男女欢洽,只强调小日子的劳作,可见已经过了恋爱阶段,而进入了婚后日常生活。一图作者陈少梅(1909-1954),《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所以与宋元的世俗画风旨趣迥然不同。

行文涉及图片物件所有者,因为网络采集图片时间跨度长,物件换手频繁,未能一一辨明,在此作揖。如有明确归属,可以告知乐艺会,将来再有发表出版,将加以更正完善。

艺术的魅力是可以透过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在不同的维度依然能够给予感官上愉悦的享受,铜镜艺术亦是如此,绵延了四千余年,在时空的不同节点满足了不同时期人民的文化审美需求,它不仅是一部浓缩的古代青铜宝典,更是中华古典美学最为辉煌的篇章。本次专场还为大家呈现较多精美的无底价铜镜拍品,诚邀您莅临鉴赏,以镜之名,赴大唐之约。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