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由刘海粟美术馆主办的“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项目将于2020年8月8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启动,首发以上海为重点,回顾以往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研究和形成的具体实践,从当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角度对此工作的推进,以一系列“艺术社区”案例为对象,包括近几年来在上海的社区美术馆项目、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专业学术的互动项目、文化志愿者与社会的合作,以及城乡社区微更新和各方创意理念等所形成的相关案例研究为背景,为建构“艺术社区理论”提出新的思考。
项目中八个论坛议题也通过一般原理讨论与实务分析而滚动展开,它由每一个论坛大议题根据不同的实际状况而延伸出各种小分支研讨。
“社区与社工艺术家身份:一种艺术生态与一种社会互动”
论 坛 概 述
艺术家进社区不但改变了其固有的工作室与美术馆之间的活动场所方式,而且有助于社区中的艺术生态丰富化和公共文化创新中的艺术家参与。本次论坛邀请四位嘉宾分别从不同视角分享他们对此话题的见解。
围绕近五年来以为爱上色、不停车场、艺仓公共艺术专项基金、社工策展人、口述史、社区微更新等项目推动社区传统群文活动向现代公共艺术变迁实践,勾勒社工和社会组织在活化社区艺术中的特征与角色,为社区艺术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可能路径。
艺术下社区是时代的需求与召唤,社工艺术家的角色更是时代赋予艺术家更艰巨的使命。
博物馆效益(绩效)评价中定量方法已经成为主流甚至主宰,而叙事性的博物馆学方法却被日益边缘化。艺术社区建设以及社区艺术行动提供了一个回应与思考叙事博物馆学的绝佳个案。强调“可感知的历史”是人类的群体属性。叙事(Narrative)指在公众中可以像“病毒”一样传播的故事,即可感知的历史,能够激起情感共鸣,通过日常交流传播。一首歌、一则笑话、一个理论、一条注解或一项计划,均属于叙事的范畴。王南溟、马琳等倡导并践行的“艺术进入社区”“社工艺术家”“社工策展人”以及“边跑边艺术”等等,都为叙事博物馆学(Narrative Museology)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案例,也具有体验性(Experimental)、包容性(Inclusive)博物馆学研究范式的意义。新冠疫情带给人类更多关于“叙事”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论坛信息
/ 时 间 /
2020年8月8日(周六)
/ 地 点 /
刘海粟美术馆B1报告厅
(延安西路1609号)
/ 主办单位 /
刘海粟美术馆
上海市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 论坛主持 /
(批评家、社区枢纽站创始人)
/ 论坛嘉宾 /
(自由艺术家)
(双平台,同步直播)
/ 现场参与人数 /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行预约
我们会通过“我的预约”发布预约审核结果,
请大家密切关注“我的预约”!
名额有限,约满即止
每人仅限预约一次,
请于当天活动开始前15分钟前往活动地点,
如未按照导师的统一调配、安全指示而发生的一切意外结果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 媒体支持 /
社区与社工艺术家身份:一种艺术生态与一种社会互动
社区微更新与社会建筑:创意的历史在地性与主题多样化
上海乡村与新江南:景观与图像的文化记忆与艺术乡建
社工策展人与社区设计师:两个专业的对话
更多展览及论坛信息,请持续关注“刘海粟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观展小贴士💌
/ 开放时间 /
9:00AM-17:00PM
请观众们合理安排参观时间,避免集中入馆。
/ 地 址 /
刘海粟美术馆
/ 目前开放展览 /
文字证源——刘海粟书法研究展
作者:刘海粟美术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