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0-09-27 21:09
“隐秘的现实”展览海报
隐秘的现实
The Hidden Reality
2020.9.30—10.07
开幕 OPENING:2020.9.30 15:30
策展人 CURATOR:尚辉
艺术家 ARTIST: 姜建忠、张新权、任传文、殷雄、何军、董文通、石至莹、潘文艳、周胤辰、汪一、游帅、黄菁菁、任璐、庄婕、张迪扬、吴玉琴
从“隐秘的现实”看具象绘画的可能
——有感“2020上海美术学院具象绘画实验工作室全国邀请展”
“具象绘画”在今天的提出,就是中国现代以来艺术的历史性与当代性承续又杂糅的一种较为复杂的经验的真实反映,它既体现了这段时期里中国绘画发展中本土化系列变革的历时性线索,也反映了当代多元艺术尤其是各类新兴媒体艺术兴盛的共时性现实语境。强调“具象”,意味着不脱离一定的可辨识的具体形象,显示出与造型语言之间依然有着基本关联,并与纯粹抽象的形式保持适度的距离。
在当前中国美术院校普遍重视造型等基础训练的绘画教学中,这不失为一种非常具有发挥和延展空间的实践方式。与过去学院所遵循的写实绘画传统相比,具象绘画似乎更具有观念和表达上的开放性,可以较少受到如实、准确地描绘客观对象具体形象的限制。因此,无论是语言表现的空间,还是精神表现的维度,对于创作者而言也都更富于弹性和自由。
在国际范围内,1970年代以来,艺术界出现具象绘画的回归浪潮,从欧洲到美国都发展出了带有各自风格特点的具象绘画,也被统称为“新具象绘画”。其中著名的有德国“新表现主义”和意大利“超前卫”等。相对现代主义以来绘画发展至过于强调点线面等形式构成语言,并越来越抽象化甚至装饰化的倾向来说,在这些“新具象”绘画中可以普遍看到形象性与叙事性表达——如宗教、神话、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图像以及艺术家个人情感、情绪的直接反映,画面显示出浓郁的人文主义特征。像意大利“超前卫”和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传入国内,就曾对中国当代绘画产生过较大影响。在当时主流的现实主义写实绘画模式外,一部分中国画家找到了在绘画观念和表现方式上另辟蹊径的诸多可能性。这样的影响在今天的当代绘画创作中依然存在,并仍在不断地发展与更新着当代绘画的内涵与外延。
董文通 《遗落的世界之小学no.7》120x200cm 2012年
在国内美术院校的绘画教学中,“具象绘画”作为一种绘画研究与实践方式,不仅存在于美术院校的教学和创作,还辐射到院校以外的艺术家的绘画创作。且由于各院校教学传统、艺术脉络以及所在地域文化的特点而呈现出不同的“具象”绘画面貌与创作形态,如对于图像学研究、主观性表达、形式意趣追求等方面各有侧重,而这也正体现了“具象绘画”概念的包容性和延展性。
上海美术学院具象绘画实验工作室成立后所开展的系列绘画实践活动,可以说是基于这样的当下艺术发展状况和绘画教学的现实背景。其近年来以“具象绘画实验工作室”名义策划的数次不同专题的展览,体现了所倡导的绘画宗旨即“在疏理油画史的基础上,继承、突破、转换。在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中寻找‘第三条路’:不为时髦的观念所左右,也不是传统的卫道士,在学院中颠覆‘学院’,在当代语境中坚持绘画性的回归。……强调绘画语言的表现性和时代性,关注绘画造型与本体语言的探索和实验”(姜建忠语)。这是一种既温和又执着的艺术态度与实践方式——视野开放、观念自由,但带有某种折衷主义色彩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特质。这样的态度与方式,或与上海内在的城市文化精神及市民性格有着诸多关联,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关于在今天“绘画与地域”关系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石至莹 石头18-4 2018 布面油画 240x180cm
都市感、心理化、生活流、蒙太奇手法,是我对前几届上海美院具象绘画邀请展作品的基本印象。因参展画家大都工作、生活于上海,所以我也将这样的印象作为上海学院派绘画的一种视觉表征。今年的展览主题——“隐秘的现实”,顾名思义,依然是“现实”的一部分,“隐秘”作为一种修辞性语言,这里或许可以理解为内在的、遮蔽的、潜在的、非显性等诸多意思,将其作为“2020上海美术学院具象绘画实验工作室全国邀请展”的主题,显然颇具深意与考量。十五位参展画家均为学院背景,或任教、或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和吉林艺术学院等几所国内高等艺术院校。或许与此次展览主题“隐秘的现实”的关注点与倾向性有关,这些参展画家的作品普遍体现为个体叙事与私人经验的反映与传达,无论是内观式的对私人生活、情感、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关注与表达,还是基于个体视角对外部世界浮光掠影般的图像捕捉与塑形,画面都暗含着一种内在世界与外部世界间的张力。记忆、现场、日常、梦幻、寓言等内容,构成、表现、写意等多手法“具象”语言,在画面中常常交错地出现和运用,使得原本熟悉的现实场景和人物变得陌生化与不确定,从而形成更具象征意味或特殊意趣、也更令人玩味的画面图景。
周胤辰 苏州河 2020 布面油画 130x110cm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审视,不同城市的文化性格和人文气息通常会对画家的创作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姜建忠、殷雄、潘文艳、石至莹、汪一、游帅、周胤辰、任璐、张迪扬、庄捷、黄菁菁等居住、工作于上海的画家,尽管绘画风格、面貌各有不同。然而,上海这座被称为“魔都”的国际化城市,其中西融合的海派历史,摩登与时尚的潮流,充满速度与压力的社会节奏,以及林立的高楼与逼仄的私人空间等等……可以说悉数纳入了他们的观察视野,再经由各自的过滤、吸收与转化后,从个人的感受与经验切入,形成属于自身的绘画形象与特点。画面的构成主义形式特征,被分隔或叠加的图像,带有速度感的笔触,变幻不定的色彩,怀旧或孤独、疏离的情调,以及对于社会心理、情感与欲望的关注,是其较为基本的共性;当然,也有干脆反其道而行之,体现为完全地过滤掉现实色彩,返回对于单纯“物”本质的探究,如石至莹。而临近上海的画家张新权所处的城市南京,是一座六朝古都,文人传统深厚,当代艺术也很活跃,但工作与生活节奏和上海相比要慢许多。反映在他的绘画中则体现为轻松写意的用笔和优雅文气的色彩,现代构成与表现手法的运用增加的是画面音乐般的律动感和迷离的情调。再看长期生活在东北的画家任传文,他此次参展的《浮生》系列和《故土天风》等作品,画面沉郁而神秘,充满了浓重的个人情感诉求和北方地域文化色彩,引人玄想。同样生活在古都西安的董文通与何军,都是1970年代出生的画家。董文通的参展作品多与“废弃”的场景有关,那些凋敝凌乱或破败空旷的现场给予他极大的绘画表现空间,也承载了他白日梦般的荒诞想象。何军的参展作品则营造了古雅幽静的园林内景,仅露一隅的假山、池水、高墙,孤独的人,昏黄的分不清晨曦还是日暮的光线,画面弥漫着深深的令人产生窒息之感的寂寥情绪,带给人无限怅惘。或许这就是所生活的古老城市给予画家的某些隐秘感觉与经验,或许这城市的经验激发了画家的某种内在的艺术灵感。
此次“隐秘的现实”展览向我们展现了当代学院“具象绘画”实践的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方面,它极大地容纳了艺术想象与思考的多种维度。期待未来有更多在这个领域探索的画家参与进来,进一步丰富其创作形态以及表达的深度与广度。
作者:江梅
艺术评论家、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院美术馆负责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