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0-12-11 18:54
导言:近期,各大艺术院校响应《新文科建设宣言》,高等教育改革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背景下,2020年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全球院长论坛”,围绕“教师面临着什么样的功能和角色变化?”展开讨论。对于高等院校的教学该如何适应和调整,从事一线教学改革的院长和与会教育界精英、学者,从多个视角展开了话题讨论。
2020年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全球院长论坛现场
以往认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但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直面人工智能时代的当下,已并非如此。
教师角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开设一门“换位教学与自主学习”课程,学生可以自主报名,提出想要给老师上课的内容。内容确定后再用一个星期备课,最终老师会根据学生授课的好坏来打分。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常说,如今的师生关系更是“师兄论”。“老师的角色并不是提供答案的人,而是一整套学术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示范者,更是一个怀疑者、试错者、出难题的人、出丑的人、制造麻烦和困难的人”。
而多位院长也都认同,当下老师和学生角色其实是相互的。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
为什么会如此?在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阿利斯泰尔·佩恩看来,教育工作者角色改变的关键因素,是因数字技术以及智能发展作为一种新的使用工具,创造了新的实践模式。
确实,一方面,在发达的互联网信息之下,学生有能力通过网络搜索获取所需知识。另一方面,课堂传授的知识,其实并不足以满足学生应对未来社会将面临的局面。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在提到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换时说:“面对未知时代、未知问题时,老师和学生其实都一样‘无知’,需要重新学习。”
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俞立中
在这背景下,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俞立中认为,“一定会有很多新问题,也有很多新技术引用到解决问题中。这对教育提出了挑战,需要我们变革学习方式,无论从课程体系、教师、教学方法、培养模式还是教育思想理念,都需要有所变革、有所创新。”
特别是在创意教育上,索尔福德大学艺术媒体与创意技术学院艾伦·沃克觉得,创意教育领域需要不断修改自我项目组合,并确保与学校和行业的密切联系,以保持币值并建立可持续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而队伍需要如何搭建、引领,高等教育就是重中之重。
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工作坊现场
未来,老师该如何教学?
2018年,阿里“鲁班”系统上线,取代了传统平面设计师的很多工作,其中淘宝美工从业者的含金量明显缩水。
在人工智能取代劳力的情况下,如今艺术教学已不能再拿十年前的教案重复上课,要不断更新各自知识结构。
这也是大家在教育中的一个共识:培养未来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人。
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工作坊现场
邱志杰认为,当下培养人才并不是简单满足社会需求就行,而是能引领社会创新或未来生活的变革者。“而今天的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终身学习者的态度教授给同学。”
在课程上,邱志杰会进行物体剧场挑战,“我给自己出考题,让每个同学带十个东西到教室,我要用这些东西来完成十件作品。这种共同创作和把自己当作实验品的试错,很可能是今天艺术教学的唯一方式。”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副校长兼教务长Naren Barfield也觉得,教师不再是一名指导员,而是拥有更加完善和复杂认知图谱,如同伴一般的创造者。在教学中应减少学生手工技巧的工作,更多地帮助他们了解思想、关系、文化、连接分散的点,并形成网络的能力。“老师带来知识、理解力、概念图以及指导和情境化的能力,可帮助学生填补自身知识的空白,联结他们的理解力,以建立人类伙伴关系和合作关系。而好的教育是学生毕业后能够自力更生。”
未来,“艺术”有何立足之地?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
前两年法国艺术组织Obvious用人工智能创作了一幅画作并上拍,这是AI画作第一次在大型艺术品拍卖行亮相,以1万欧元(约7.8万人民币)起拍,最终以43.25万美元(约300万元人民币)成交。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以此为例,并不是为探讨AI智能人工绘画的价值和意义,而是提醒,在技术、智能、网络塑造之下,今天的艺术正在被智能化,“只有明白艺术处于何种立足之地,才能知道艺术教育的立场和对应态度。如果不能准确面对技术,就很难展开艺术教学。”
需要重新定义“艺术家”工种的不可替代性。
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工作坊现场
索尔福德大学艺术媒体与创意技术学院艾伦·沃克认为,对艺术高校从业者的新要求可以分为3部分:“首先,在艺术学校的各个方面体验,都需要将模拟与数字联系起来的灵活性和创造力;其次,在学院以及工商业领域开展跨学科合作的经验;第三,具有高水平的数字专家,包括教授编码的能力。”
而娄永琪也觉得,合格的老师“要‘身体力行’,虽千万人吾往矣。也要‘知行相资’,在行动过程中再创造知识;更要在对的目标上坚持‘博学好成’,克己复礼。”
而俞立中也直言,创新人才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教育来提升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其中设计、制作就是重要途径。
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跨学科发展,术业专攻已不适用?
从术业有专攻,到《新文科建设宣言》中鼓励支持高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交叉课程,再到今年11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就“2035年还有没有学科之分”的谈论,从中可以看到,学院正试图把学科推向更大的疆域。
首先我们得知道为什么有学科之分?其实是一群有共同学术思维、追求甚至利益的人,共同来分享相近的学术规范。这群人在一起就形成了学术的共同圈,也相当于是学科的“砌墙人”。
不过世界但凡有砌墙人就一定有拆墙人,这个时代拆墙的人就是“跨学科”。此前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探讨“2035年有没有学科”的背景,是2010年同济大学与芬兰阿尔托大学共同建立的国际交流平台“同济大学中芬中心”,中心里90%学生来自其他学科,“大家都相信,设计思维是可以整合不同知识的黏合剂”。
至于学科问题,在娄永琪看来,“学科的发展,就是砌墙、拆墙、砌墙、拆墙的过程。即使到了2035年,拆墙人也不会消失,它只是以各种各样的不同形式存在。”
当然,数字技术的发展与传统手工技能学科并不冲突,“相反基于传统手工技能的学科可以支撑技术的创新,并为数字化方法的实践提供进一步的支持。此外跨学科不能仅从创造性教育领域出发,还应该考虑可持续性、环境健康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阿利斯泰尔·佩恩表示。
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例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利用综合大学优势,积极拓展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模式。与其大学计算机学院和新闻学院联合,进行多年的交叉学科项目,以此希望将工文科能有效整合;也与新雅书院合作工业设计跨学科项目;与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合作做艺术硕士培养项目;还与国内其他院校、行业合作GID(全球创新设计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
无独有偶,四川美术馆学院申请了仅面向理工的重庆市新媒介美术创作重点实验室;也得益于成渝双城经济圈,与成都电子科大建立实验基地和校间实验项目。
另外上海纽约大学成立后,也率先设立交互媒体艺术专业,“它不仅是一个专业,也是其他专业能选修的课程。通过IMA的学习,确实提升了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俞立中表示。而这一课程的成功也被引回到纽约大学里。
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除了跨学科,艺术学院也扩宽了“教室”范畴,在各地设立“基地”。
如2016年,同济大学在上海创办了“同济黄浦设计中心中学”,希望培养具有设计思维和创新精神、未来各行各业游戏规则的重新制定者。
2017年,清华大学在意大利设立了米兰艺术设计学院,希望在欧洲平台上更好促进国际交流以及跨学科教育;并充分利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把艺术课堂真正融入实践中。另外,即将运行的青岛艺术与科学艺术研究院,将变成转化教学成果和知识产权的重点基地。
......
亟待师资新“血液”加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冬江
而在这些新增的教学模式之下,师资结构的突破和变化将是最大问题。
现场杨冬江提醒,艺术跨专业、跨学科尤为不易,需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同时也要有眼光和视野。但他依旧认为,“真正的师资,就应该通过跨学科的培养和方案实施,来适应新形势下的艺术教育。只有新鲜‘血液’和新知识不断涌入教学中,才能够真正做到中国教育所希望的目标。”
巧合的是,中央美术学院正尝试这样的师资引进。在全球院长论坛开始的同时,徐震正在中央美术学院首次为在校研究生授课。另外,艺术家曹斐、导演张广天成为了新的师资力量。
邱志杰也透露,如何说服学院将中专毕业的徐震,变成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导师,就得益于徐震非常出色的艺术表现和理念。
所以说,未来可期,从业者一直在实践。但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就像2017年BBC列出了人类将面临的十大问题,但谁又知道就在3年后的2020年,“COVID-19”的突然出现反而成为人类面临最大问题之一?
因此,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认为,“我们不能对未来去真正规划和计划,但未来就像历史,其实是一个多重叙事的结果。既然如此,把握此刻就是把握未来。”
活动详情:
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 FutureLab
2020年12月6日-12月13日,11:00- 17:00(最晚入场时间16:30)
地点:西岸艺术中心A馆、B1馆(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
作者:王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