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从2020年9月到2021年1月,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大型展览“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经历了许多,其中包括艺术家的远程布展,观众的参与和互动;也有疫情的反复,新年的交替;甚至艾伦·拉斯和艾德蒙·库绍两位参展艺术家离世的消息……2021年1月17日19:00,整个展览就将正式落下帷幕。我们也从中挑选出十件作品,一起进行最后十天的倒数。
10.
十天之后,当我们站在“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的展厅入口,将会告别屏幕上飘扬的黑色旗帜。
约翰·杰勒德
《西部旗帜(纺锤顶油田,得州)》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影像由ActionMedia提供。
在展览的入口处,《西部旗帜(纺锤顶油田,得州)》呈现了由拟像组成的画面——其中的拟像没有明确的起止点,而是由现场运行的软件实时计算出所需的每帧画面。艺术家约翰·杰勒德用这种拟像技术重现了1901年在得克萨斯州南部被开垦的油田“纺锤顶”,黑色烟雾构成的旗帜不断飘动和变形,由计算机生成的油田景象呼应着一年中得克萨斯州的实景变化。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9.
十天之后,当我们走入展厅,也将与特别为本次展览创作的,由红色线条组成的迷幻空间说再见。
彼得·科格勒《无题》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影像由ActionMedia提供。
彼得·科格勒一直在建筑和新媒体的交叉点上进行创作,构建出具有雕塑感的沉浸式环境,重新定义着传统的物理空间。在他的墙纸房间中,线条被投射在地面、墙壁和天花板上。本次展出的墙纸图案为艺术家为UCCA专门设计,随着人们的走动,整个空间却仿佛流动起来——这挑战着我们的视觉感官,也将封闭空间的潜力拓展到了极致。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8.
十天之后,我们会走过由262根镜面不锈钢棒和近两万个白色LED灯组成的闪耀椭圆。
里奥·维拉瑞尔 《椭圆》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影像由ActionMedia提供。
《椭圆》中的流动光点通过艺术家维拉瑞尔设置的定制软件而激活。镜面不锈钢结构映射着作品周围的环境,从内部观看时又仿佛消失得无影无踪。起伏不定的光以精心编排的节奏徐徐晕开,变幻成星辰、银河,以及其他宇宙现象。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7.
十天之后,我们可以用气息吹散屏幕上最后的一株蒲公英。
艾德蒙·库绍与米歇尔·布雷
《蒲公英》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影像由ActionMedia提供。
互动装置作品《蒲公英》的屏幕上展现了9株蒲公英的合成动画,犹如真实的蒲公英一样随风轻微摆动。当观众对着固定在支架上的传感器吹气时,蒲公英绒球上的冠毛便会飞舞向空中,然后缓慢下落,再次聚集成新的伞状绒球。《蒲公英》的最初版本于1990年展示,是三维计算机图形领域最早的互动数字艺术作品之一。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6.
十天之后,我们还会想起那些高低错落,缓缓移动于空中的几何装置,以及它们投射的影子。
埃利亚斯·克雷斯潘
《圆形排列248》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埃利亚斯·克雷斯潘
《排列的12个立方体(双层挂毯11)》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埃利亚斯·克雷斯潘
《绿色荧光三重奏》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埃利亚斯·克雷斯潘常在作品中使用定制软件控制的马达来驱动装置,这些手工金属几何形体构成被几乎看不见的尼龙绳悬吊在半空,并在程序指令的调动下不断翻转和变化着,产生极其轻微的舞蹈效果。通过这些富有诗意的机械装置,克雷斯潘探索着形式、空间、运动和时间的概念,建构着色彩、材料、纹理或光与影的动态关系。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5.
十天之后,绵延的声音与坐标上的数据终将淹没在一片黑色之中。
池田亮司
《data.tron(WUXGA版本)》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池田亮司关注声音的本质以及视觉作为光的特征,并通过数学的精准与美感将之呈现。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艺术家探讨着数据作为一种将现实抽象化的方式,是如何被用来编码、理解和控制世界的。视觉图像的每个像素点都是严格按照数学原理计算而成,编曲则来自于纯数学和当今世界海量数据的结合。这些图像以极快的速度在大屏幕上闪现,比普通电影的帧率要快4倍。它们延伸和增强着观众的感知,令人完全沉浸在作品之中。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4.
十天之后,画布上的小型机器人也将停止相互间的移动,画下它们的最后一笔。
莱昂内尔·莫拉,《尼欧》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尼欧》是艺术家莱昂内尔·莫拉为此次展览专门设计的一组全新的绘画机器人,无需人为的外在控制,就可以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这些抽象图案是机器人与周遭环境互动时涌现的结果,位于机器底部的颜色读取传感器决定了画面的色彩分布。它们在开始时会随机运动,一旦感知到特定的色彩、位置或发生了和其他机器人或环境的互动,轨迹就会发生变化,并将画布的部分区域上色,其他区域留白。整个过程逐渐变得自主、有组织性,但画面的最终形态始终无法预料。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影像由ActionMedia提供。
3.
十天之后,面对夏日花园的影像,从印象派的梦中苏醒。
夸尤拉 《夏日花园》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夏日花园》是夸尤拉向法国印象派绘画致敬的作品,探索了自然是如何被我们所观察与合成的,这也是19世纪的艺术转向完全抽象主义的一个出发点。艺术家重新创造了法国印象派风景画家观察自然的类似条件,以获得全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并运用了超清摄像机、定制软件等大量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能够准确捕捉到人类所无法感知的细微的环境变化,使我们得以透过与主观的人类之眼相对立的机器之“眼”去观察自然景观。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2.
十天之后,让我们从冥想中起身,走出素材与图像的包裹。
梅莫·阿克腾,
《深度冥想:60分钟万物简史》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在长达1小时、极具电影感的沉浸式影像装置《深度冥想:60分钟万物简史》中,艺术家运用人工神经网络,使其深度学习Flickr等图片分享网站上包含生命、爱、艺术、信仰、敬奉、上帝等人类抽象概念的图像,再以此为基础,自动生成新的影像。同时,艺术家从YouTube等网站收集世界各地的宗教音乐,经由另一套人工神经网络在深度学习后生成新的声音。最终呈现的影像、声音等美学元素完全源自人工神经网络的加工,传递着机器智能对这些人类抽象命题的“理解”与想象。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1.
十天之后,当我们离开UCCA大展厅,就听不到那句
“Art must be artificial”。
费亦宁与官承翰
《早餐与人工艺术》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费亦宁与官承翰共同关注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下人们的精神状态,以及艺术如何对这些问题做出回应。《早餐与人工艺术》展现了一段后人类世的时间断片:少女形态的人工智能在早餐时刻改编重演了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1975年的行为作品 《艺术必须美丽,艺术家必须美丽》。整段影像的叙事建立在未来的人工智能产物对我们的想象之上,主人公反复吟诵的长诗暗示着旧世界的终结。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期持续至2021年1月17日。在整个展览的尾声,欢迎来到UCCA,欣赏30多位艺术家创作的70余件作品,领略“计算机艺术”的魅力。
开放时间
▼
周二至周日
10:00-19:00(18:30最后入场)
票务信息
▼
展览图录
▼
赞助与支持
▼
如何成为UCCA会员?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加入UCCA会员,
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或致电垂询UCCA会员部:
+86 10 5780 0200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展览信息
作者:尤伦斯UCCA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