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行为和艺术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素养。雅昌艺术网经孙振华先生授权连载《处处尘埃》,《行为和艺术》选自第二辑“艺文杂谈”。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孙振华专栏]

                              

冷美人褒姒站在骊山的烽火台上,这是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她看见沿线一座座烽火台狼烟四起,火光冲天,各路诸侯闻讯带着兵马匆匆赶来勤王,然后又被周幽王草草地打发回去,被捉弄的诸侯们沮丧的样子,终于让褒姒笑了。

在湖北神农架召开的中国行为艺术三十年的研讨会上,有人说,历史上这个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是中国古老的行为艺术,由此推断,行为艺术在中国早已有之,至少在周幽王时期就有了。

如果按照这种眼光来回溯历史,那历史上的行为艺术比比皆是:“草船借箭”应该是,“空城计”也应该是,至于禅宗公案,诸如“磨砖成镜”之类,更应该是了。如果这种说法成立,人们要问的可能不是历史上有没有行为艺术,而是什么不是行为艺术的问题了。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行为和艺术区别开来?行为艺术肯定是有行为的,但是,如果所有的行为都是艺术,那实际等于把行为艺术的概念消解了。

这次神农架会议是中国批评界第一次集中讨论行为艺术的会,就在会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会议的组织者贾方舟先生,在参观香溪源的时候,看到年青的行为艺术家厉宾源倒立在写着香溪源几个大字的石头上,也即兴在附近的乱石堆旁倒立了一下。大家起哄说,这就是行为艺术表演,但贾老师不承认,他说这是无意间的一时起兴。

不过,这个无意的行为倒真是促发了贾老师“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兴致,因为这正好是行为艺术的会议啊!

第二天,他和厉宾源认真商量,决定正式做一次行为艺术的表现,会议休息的时候,就是会议现场的会议桌上,一老一少两个人双双无依托倒立,然后各说一句话。他们为这件作品起了一个名字叫《对话》。

没料到,就是会议临时插入的一个作品,经微信发布后,立即就火了。那几张行为照片在手记、网络上迅速传开,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会议本身,连《纽约时报》记者正在打听贾方舟,要采访他。贾方舟也特别感慨:自己搞艺术批评三十年,辛辛苦苦,似乎没有引起特别关注,偶然客串了一次行为艺术,就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真是没有想到。

贾方舟在会上的现身说法,恰好有助于我们厘清行为和艺术的区别。

行为要成为艺术,首先要有意图,它应该是一件有预谋、有计划的事情。其次,它要有背景和氛围,或者说,它要在一个“艺术的”场域里发生,诸如,要有表演者,要有观赏者,更要有共同的心理预设和相互的默认;换句话说,它依赖于行为艺术的知识,是这种当代的知识决定了行为艺术的命名。在古代社会,有行为,但是没有行为艺术的知识,人们缺乏把一个行为当作艺术来看的眼光。再次,行为艺术之所以是当代的,还因为它要依赖当代的传播系统。贾方舟的行为艺术所以能立即走红,就是依赖当代传播手段,所以,没有传播,就没有行为艺术的生效。

当然,行为和艺术之间,的确有灰色地带,在当代社会,从行为到艺术,有时就只差一点点。例如眼下大热的“冰桶挑战”,目前还停留在有趣的慈善活动阶段,主要是名人和富人的游戏,如果有行为艺术家参与,完全是有可能将它变成行为艺术的。

作者:孙振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