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从得知第二届东湖国际雕塑双年展展览的信息开始,蔡雅玲就在想,自己可以通过艺术作品为这个城市为这个城市的人们给予什么。在构思的期间一直萦绕在她心头的一句话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值得被看到”。
蔡雅玲讲到,自己的童年,经常会跟着父母去给姥姥上坟,听着母亲边烧纸边念叨着我们琐碎的这一年发生的事情,这种对亲人的思念伴随着这些喃喃细语和青烟传递了出去,这种情感的表达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方式。
在展览现场,作品以“灯带”的形式,铺在草地之上,用很多的“字”组成,比如“我找到了新的工作”、“还是很想念你”......
这些话都是蔡雅玲在微博和微信中搜集和征集而来的,关于“你对去世的亲人有什么话说?”这个问题的回答。她希望在将来,可以慢慢将这个公园的游客的话语也通过留言的方式加进去,让这件作品不断生长。
蔡雅玲:1984年生于山西省晋中市,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美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2020年至今,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在读,工作生活于北京。
对话
雅昌艺术网:您之前来过武汉吗?对于武汉这座城市是如何看待的?
蔡雅玲:之前来过几次,武汉人性格中爽快、坚韧和有担当的性格让我印象深刻。
蔡雅玲《思恋的河流》/装置/LED/尺寸可变/2021
雅昌艺术网:此次参展作品与武汉这座城市的文脉是否有联系?
蔡雅玲:虽然目前作品中的话语搜集自全国各地,但相信,在后续的持续更新中,通过话语,一定能将武汉人的性格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让这件作品更具有武汉性格。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示的场地位于石门峰公园,对于这里的空间环境您是如何看待的?这里从事公共艺术创作的优势是什么?独特性在哪里?
依势而建的《思恋的河流》
蔡雅玲:石门峰纪念公园是一个特殊的陵园,这里不光安葬着烈士,也沉睡着很多普普通通的人。所以在这个特殊的场地,将人们真实的对亲人想念的话语通过“灯带”镶嵌在草坪中,这些LED屏幕中的文字白天隐隐地在草坪中流动,晚上当周围一切都暗下来,这些字便成为最亮的部分,成为一条闪光的河流,同黑夜对话。
《思恋的河流》作品现场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您的参展作品为《思念的河流》,能否谈谈为什么选择这件作品参与展览?
蔡雅玲:《思念的河流》这件作品是为这次展览的主题—生态,以及特殊的展览场地—石门峰纪念公园而专门创作的,希望将深切真诚的情感融入到这个环境中。
雅昌艺术网:作品以“灯带”的形式,铺在草地之上,能否谈谈作品创作的背景和初衷?作品您想要传达的是什么?
LED屏上流淌着的“思念”
蔡雅玲:从得知这个展览的信息开始,我就开始想可以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为这个城市为这个城市的人们给予什么。在构思的期间一直萦绕在心头的一句话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值得被看到”。我的童年,经常会跟着父母去给姥姥上坟,听着母亲边烧纸边念叨着我们琐碎的这一年发生的事情,这种对亲人的思念伴随着这些喃喃细语和青烟传递了出去,这种情感的表达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方式。
雅昌艺术网:作品是用很多的“字”组成的,比如“我找到了新的工作”、“还是很想念你”,这些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思恋的河流》俯拍
蔡雅玲:这些话都是我在微博和微信中搜集和征集而来的,关于“你对去世的亲人有什么话说?”这个问题的回答。我希望在将来,可以慢慢将这个公园的游客的话语也通过留言的方式加进去,让这件作品不断生长。而且越来越具有在地性。
雅昌艺术网: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
蔡雅玲: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次使用这个材料,而且因为疫情的缘故,无法提前到场布展,所以在安装的时候有一些返工,多亏了展览团队和石门峰纪念公园的工作人员的全力工作和支持。还有一点遗憾是本来想把整个屏幕镶嵌在草坪里,但因为武汉多雨潮湿的天气,只能用小支架悬空。
雅昌艺术网:在您的思考中作品与观众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蔡雅玲:我希望观众能从不同角度进入作品中,不论是身体、思想还是情感。在我的作品中,观众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思恋的河流》夜间效果
雅昌艺术网:这件作品落地之后,与所处环境会是怎样一种关系?
蔡雅玲:我希望作品能和环境融为一体,毫不突兀,但仔细寻找,又能发现其中的含义。
《思恋的河流》夜间效果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的主题为“百分百”,对于这一主题您是如何理解的?
蔡雅玲:这个“百分百”的主题,在我看来意味着毫无保留的投入,不再妥协。这个不光意味着做艺术的态度,更意味着这个城市人们重新出发后的决心。
蔡雅玲《红海》/装置/水晶珠、不锈钢丝/尺寸可变/2021
雅昌艺术网:展览聚焦“生态雕塑”,关于“生态雕塑”这一概念您是如何理解的?
蔡雅玲: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讨论“生态”显得很重要,因为“生态”一词代表的是“多样性”。如何更合理、持续性地和世间万物相处,反映到艺术家的角度,便成为如何启发人们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世界。
雅昌艺术网:您的作品又如何反映了“生态雕塑”这一理念的?
蔡雅玲《妈妈,我再也不喜欢你了》/装置/炭化枣木/240 x 60cm/2015
蔡雅玲:在我的作品中,用随处可见的城市中的LED屏幕,去承载人们最朴素真挚的情感。这种记录,在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正逐渐消失,如何通过当下的技术手段,去传承我们的一些民俗,便是一种“生态”的记录。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还有新媒体作品,公共艺术的外延似乎在不断拓展,您是如何看待公共艺术在当下的发展的?或者在您看来当下公共艺术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蔡雅玲:当下公共艺术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纪念碑式的形式,通过新媒体技术等材料的加持,公共艺术的“第二性”特征开始出现:如何将公共艺术融于环境中;有机的、可降解、不持久的材料的运用;将关注点聚焦在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的描述中……。可能这个角度的公共艺术在未来会慢慢成为一个新的方向。
蔡雅玲《2012年8月21日》/装置/头发、的确良布/60x60cm/2013
雅昌艺术网:具体到此次展览,在您看来,像“生态雕塑双年展”这样展览的举办对于城市或者公共艺术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蔡雅玲《我算是一个好人吗?》/装置/水晶珠、不锈钢丝/130x220cm/2020
蔡雅玲:“生态雕塑双年展”在当下的举办,是提出了一个当下最核心、重要的问题——公共艺术作品在当下与城市的关系是什么,这个展览便回应了策展团队的思考。我们国家近些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公共艺术是否应该慢下来,不再跟风而是思考它的场域性、人文关怀以及对传统的继承,这些改变需要一个个像这次展览一样的推进才会慢慢找到。
作者:陈耀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