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02-23 00:00
在今天,光影艺术已经成为了许多城市夜间的一张名片。这些公共艺术装置不仅能丰富城市形象、带动城市夜间经济,还能构建新的生活价值观,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但是,在经济高速腾飞的深圳,如何利用新的媒介帮助人们走进日新月异的城市景观?
深圳光影艺术季前海湾展区,就在前海湾畔的前海、宝安两地多个商圈和公共空间呈现。其中,《风景编码-Encoding Landscape》展由刘铭熙策展,邝佳玲负责策展其中的香港媒体艺术Online展览板块,通过深港共融绽放湾区之光。而来自全球的多位艺术家也为这片海湾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有趣的艺术作品。
这些在夜晚更美的艺术装置具备独特的造型,散发出炫丽的色彩。但是,它们并非止步于此。面对已经开发多年的原有城市场所,艺术家们尝试对风景进行“编码”,拆解前海、宝安原本被设计或自然而生的景观,并进行再次解读,试图超越观者的期待视野。
《永恒空间TIMELESS SPACES》STUDIO TISH(Yves Peitzner)(德国)
在这些发光的物体中,承载了艺术家对大自然与城市边界的思考,对用艺术装置进行仿生的探究,对现代城市人类生存状态的模拟,以及对都市进程的畅想。
艺术家们也希望在这些作品中重构观者对原有空间价值的认知。而在编码与解码的动态交换中,他们将尝试开启一场全新的、人们与城市空间的交流。
在城市间复刻自然
在本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与“人造物”并不是一对反义词。艺术家们将自然元素从原本的语境中抽离,将它抽象化地释放在人类生存的场域中,并使它们和城市空间和谐共生。
在前海湾沿岸,咸咸的海风顺着洋流而上,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给这里带来了潮湿的水汽。
那么,如何将“风”可视化?
《变换/时刻 01FLUCTUATION/MOMENT 01》 武藤努TSUTOMU MUTOH(日本)
通过风向标,人们可以轻易地“看”到风的来处。在《变换/时刻 01 FLUCTUATION/MOMENT 01》中,艺术家把风向标的理念融入到装置的设计中。在巨大的黑色面板上设置了两面的棱形风叶,前海的海风带动风叶旋转。但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跟随风摆动的装置。
《变换/时刻 01FLUCTUATION/MOMENT 01》 武藤努TSUTOMU MUTOH(日本)
作品通过内部联动的光线,为风叶投去变换的色彩,延伸了棱形风叶的几何视觉效果,为风的可视化带来了丰富的变化。
与风的可视化不同,《光水母》使某种海洋动物脱离了他们的生存环境,在陆地上以一种机械的形式显现。
《光水母Light Jellyfish》 饶广禛
在一片水域中,有一组钢材质的“水母”在水面上浮游。这些水母的机械触须正在模仿水母划水的姿势,托着它的伞部上下摆动。
在作品中,艺术家正在尝试摸索自然与人工机械之间的边界。作为一种柔软的生物,水母被以坚硬、刚直的材质及结构再次重塑,似乎象征着其自然特性的消失。
到了夜间,发光的机械水母拥有了超越自然的科技感
艺术家在水母的伞部设置的发光元件再次证实了这一点——人类持续万年的自然视觉经验,在人为的作用下可以找到替代。但它们真的能取代自然的产物吗?显然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这种思考可能来源于多种方面,也许是对当下“不自然”的城市生活的戏仿,也可能有一些出自古老的信仰——超越自然。
《雷电KAMINARI》 TASKO(日本)
日本艺术家TASKO的作品《雷电KAMINARI》,试图为每一位与自己作品合影的观众留下一道属于他们自己的闪电。这个闪电形状的装置看上去高大、凌厉,就像是真正出现在天际的闪电一样。它的外部使用了特殊的涂层材料,使这件雕塑在强闪光下能成为这一区域最亮的事物。
当观众站在特定区域打开闪光灯拍照时,周围的闪光设备会被强制启动,为观众的视觉中心形成一道真正的“闪电”。
作为一种稍纵即逝的自然现象,“闪电”被以装置的方式“捕捉”与再现,并长时间地在某一区域保留,这与当下追求快节奏、震惊效应的艺术创作方式是相反的——它在消解人们对闪电的种种想象,包括恐惧、惊讶、敬畏等等,并尝试使它转换为一种能长期保留的视觉经验。
《发光体-涟漪Fluorescent Tower-Wavelet》 招冠良
《发光体-破晓Fluorescent Tower-Dawn》 招冠良
《发光体-视窗Fluorescent Tower-Window》 招冠良
《发光体-视窗Fluorescent Tower-Window》 招冠良
《发光体》被分布在三处商业体的,人们可以透过这些天际线、水中波纹以及视窗,看到光线中的“另一个城市”,而非“城市的光线”。当人们用这种方式再次凝视城市时,城市与自然的视角似乎产生了有趣的反转。同时,人们可以通过装置上的轨迹球变换发光体的光效,并改变互动屏幕的动态海报,使自己的人为痕迹出现在装置中。
《回声顶点ECHO SUMMIT》 近未来乐器FANCY FUTURE INSTRUMENTS.LTD(日本)
《回声顶点ECHO SUMMIT》 近未来乐器FANCY FUTURE INSTRUMENTS.LTD(日本)
在《回声顶点ECHO SUMMIT》中,装置的几何造型来自抽象化的鸟类与山峰的融合。在这片人造的山谷中,人们说话的声音被装置模仿和学习,并在3个装置之间回响变化,就像是变形的回声。
以光影艺术畅想湾区未来
腾飞中的深圳为人们制造了大量的惊奇体验。与亘古不变的星空与日月不同,城市在高速地变化着。庄子曾将日行千里的希望寄托于幻想中的鲲鹏,而当下的人们也许也在期待汽车、电子设备以一种超乎想象的方式巨变。
那么,深圳乃至湾区的当下与未来,如何在艺术家们的手中以“编码”的形式呈现?
《光影巴士:幻景光途GLOW BUS:Radiant Route》 PHORMATIK(保加利亚)
来自保加利亚艺术家PHORMATIK的创意,由国内的蓝典照明远程落地,利用一辆深圳的双层观光巴士进行投影。巴士的每个面,包括车轮的部分,都被设计了投影的内容。从带有科技感的、以光为表现的车内横截面图,到一些旋转的几何元素,艺术家将一辆普通巴士变成了表现城市高速腾飞的载体。
《光影巴士:幻景光途GLOW BUS:Radiant Route》 PHORMATIK(保加利亚)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城市空间密度越来越大。
在RADUGADESIGN带来的《体素The White Pixel》中,艺术家将城市的繁华从抽象的意义转化为视觉与听觉。一个正方形的装置正在检测着城市的活力。
《体素The White Pixel》 RADUGADESIGN(俄罗斯)
我们知道,最小的数字视觉常常被描述为“一个像素”。艺术家把城市的声音,以及混合了现场反馈的声音信号元件插入到这个“像素”中,再体现为一种基于城市维度的视觉,使观者在观看声谱与光谱中,进入现实与数字的直接循环。
同样以城市声音为创作母题的,还有《光谱·浮游》。
《光谱・浮游Spectrum-Planktons》 ETHER.STUDIO
《光谱・浮游Spectrum-Planktons》 ETHER.STUDIO
这件作品尝试用听觉和抽象的视觉描绘深圳城市轮廓。艺术家总共收集了60种不同的音效,其中有一半来自大自然,而另一半是人工的。这其中,包括梧桐山的鸟鸣、深圳湾的海浪声,以及光明区工厂里的声音等等。这些“深圳之声”通过人为搭配,形成一段特殊的旋律,并在装置对面的巨大“细胞”上形成不同的波纹。
装置组合中负责呈现视觉的“细胞”部分
同时,因添加的素材不同,“细胞”上的投影也会随之变化。与“像素”的隐含逻辑类似,“细胞”同样是一个最小个体。在这个装置中,观众将捕捉到许多在日常中被我们忽略的城市微音。脱离了宏大叙事,这些小小的个体应该被“看见”。
《光谱・浮游Spectrum-Planktons》的操控台,观众可在此操控作品及扫码进入作品小程序
城市的发展或许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与之类似的反思还有许多,因此,也有艺术家看到了城市应当“慢下来”的一面。
知名照明设计师许东亮,与深圳本土照明生产企业爱克莱特、工程公司千百辉强强联合,实现了照明行业在光影艺术创作、产品、施工的闭环。作品《M+W》在外部使用了玻璃镜面结构,以这种形式反射城市的光芒,城市在镜面下似乎实现了无限的延伸。
《M+W》 许东亮
而在内部,废弃回收的塑料瓶填满了装置的一侧内墙面。整个内部通道被装上了播放视频的模块,形成了一个数字视觉的微型剧场。
《M+W》内墙用塑料瓶填充的部分
在剧场中,由中外视觉艺术家呈现了4个立意不同的影像作品。《M+W》剧场既突出了人类文明与城市、世界之间的关系,也以游戏的形式,将公共空间还原为少年儿童游乐的场所。
观众正在《M+W》剧场内体验美国艺术家Sam Cannon的视觉作品《声浪Sounding Wave》
装置,让人与城市更加美好
快速发展中的前海湾面临种种革新,与城市景观共同生存的人们常常担心跟不上城市的步伐,亦或者丢失自我。
装置与媒体艺术如何关注人们的心理需要,缓解人们对待下一次技术更新而带来的不适应?又如何给予人们试探的空间?
一个个“漂流瓶”在数字的洋流中,在城市的两处地点来回传递。
《树联网TREE OF THE MOMENT》 SEEEKLAB
这棵树状的装置仿佛是一个发射与接收的灯塔,人们可以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将自己的“漂流瓶”向城市的另一边投掷。当对面的人们扫描二维码时,就可以收到这个漂流瓶了。
《树联网TREE OF THE MOMENT》 SEEEKLAB
《树联网TREE OF THE MOMENT》 装置展示与互动演示
在两棵大树间,两个陌生人交换着同一份心情。冰凉的大型装置事实上也能承载人类情感,成为填补人们精神空缺的一个城市元件。
在《飞艇乐团AIRSHIP ORCHESTRA》中,人们能感受到群体的交集。艺术家创作了一群外太空来客,它们长得像一些圆圆的小动物。
《飞艇乐团AIRSHIP ORCHESTRA》 ENESS(澳大利亚)
复杂的内部结构与程序并没有以一种佶屈聱牙的形式外化。人们可以轻松地接近并了解这些新的事物。
在这些装置上,艺术家设置了可以触碰的按钮,随着人们的触摸,这些像气球一样的装置会变换光线的颜色与声音,给予人们反馈。而当一群人同时触碰按钮,这将引起一场大型的声光合奏。
《飞艇乐团AIRSHIP ORCHESTRA》 ENESS(澳大利亚)
在此一时刻,人们因为“触碰”的方式,又将孤独的心汇聚到了一起,并产生共鸣。
结语
在艺术家们的“编码”与大众的观看与互动中,人与景观、建筑的结合越来越密切。
除了传递艺术美学、利用科技力量再次叙述艺术家的创意与思考,它也让社会活动空间的价值被充分发现,让想象力在城市间共享与流动。
人们最终会发现,当观赏、“阅读”这些光影艺术时,他们也将更好地理解自身的生存空间,理解城市景观。
作者:陈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