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09-28 00:00
近日,由OCAT深圳馆主办的“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展览对外开放。展览由鲁明军、方立华和易东华共同策划,意在对OCAT双年展的前身作一简要回顾,同时也作为OCAT B10新馆的预热展,以迎接年底新馆正式开馆。
策展团队以“参与的雕塑”的视角,从OCAT双年展这个品牌项目过往的九届展览中选择了1-2件作品进行展示,意在表明这一系列展览及其所探讨的议题对于公共文化建设及雕塑语言探索的重要意义。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从1998年的“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到“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和“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再到“深圳雕塑双年展”,直至2021年的OCAT双年展,这一系列展览不仅见证了由华侨城集团大力支持,最初由何香凝美术馆主办,逐步发展成为由OCAT深圳馆主办的“OCAT双年展”这个重要品牌项目的探索历程,也见证了OCAT积极参与深圳本土艺术生态的建设与发展。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展览现场
“参与的雕塑”展出了14位艺术家的15组作品,通过观看与互动,观众可以感受到雕塑的概念和语言处在持续的扩展和变化中,甚至已经辐射至装置、表演和影像等领域。所谓“雕塑的参与”或“参与的雕塑”,也不只是限于如何重构作品与观者的关系,而是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或艺术行动渗透到更为鲜活而生动的社会场域当中。本次展览并非简单的回顾与重现,参展艺术家在新的场域中对作品进行了“再创作”,或在形式上增添参与的意味,或强调作品与在地文化、展示环境间的互动关系,同时,策展团队在每件作品旁边,还呈现了一张当年参展作品的现场照片,从中可以看到这些作品在不同场域的展示,生发出更丰富的视觉语言和意义。展览还呈现了相关文献和扩展性阅读出版物,让观众有机会更为深入地了解OCAT双年展这个品牌项目的过往探索和记忆,重新理解和思考雕塑以及当代艺术的公共性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平行于这个梳理性的展览,展馆周边的华侨城公共空间里,在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积淀了许多经典的公共艺术作品,它们进入了日常生活,成为了人们共同的记忆,这或许是“参与的雕塑”的诠释。
蒋志《安慰洞》
徐冰《背后的故事:浮恋暖翠》
徐冰《背后的故事:浮恋暖翠》
宋冬《移山》
王鲁炎《悖行者》
同期在OCAT B10新馆的O-Cat space艺术空间展出了“O-Cat space艺术+”首期项目“场域神经元——姚明峰、王叶子艺术展”,项目由李彧莎策划。围绕“场域神经元”这一主题,展览呈现了艺术家在深圳这一城市空间中的个体表达和在当代语境下的自我理解。两位青年艺术家通过对OCAT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和深圳城市地理结构特点的观察,以类神经元的多点式结构方式触达到核心中枢,并对城市场域的环境生态和人文生态展开艺术内观,探索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技术、人与景观的共生、共存之道。展览展出了6组艺术家全新创作的作品,观众可以通过数字交互媒介,以参与、互动的方式体味艺术家的创作思路。
“场域神经元——姚明峰、王叶子艺术展”展览现场
“场域神经元——姚明峰、王叶子艺术展”展览现场
王叶子《高于生活》
姚明峰《WAVE》
OCAT B10新馆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对外开放。改造自工业厂房的OCAT B10新馆由都市实践建筑师孟岩主持设计,建筑风格极简,共两层,拥有综合的空间和功能,包括展厅(含恒温恒湿展厅)、图书馆、儿童艺术空间、天台公共空间以及兼具艺术周边、艺术咖啡及青年艺术空间等艺术跨界空间O-Cat space。综合的功能配置意味着OCAT具备了进一步开展多元艺术实践的空间条件,也将在当代艺术和城市生活间建构连接,拉近艺术与公众的距离。新馆的落成与逐步开放,不但对已有17年历史的OCAT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增添了当代艺术新地标。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