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09-04 10:44
2023年9月1日,“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的第四期展览“虚身棱境”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层C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耿雪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肖怀德共同策划,展出八位艺术家(耿雪、陈昭辰、陈旭、甘浩宇、李尚儒、石若宜、时子媛、杨艺)的十一件新近作品,从古老的摄影术作品到新技术的机械交互装置,从原始的陶土到对人工智能与人类生活的幽默想象。
现场合影
展览希望探讨这样一个话题:“在技术和媒介环境加速迭代的境遇下,技术媒介如何影响身体与观察的互动机制,以及自我、身体与外部世界的知觉反馈。”
耿雪/索拉里斯星/综合材料装置,包括丙烯、画布、金属、画框、亚麻布、树脂内昆虫标本、屏幕、LED 灯、交互系统、影像、灯光等/160cm×160cm×87cm/2022
陈昭辰《捉月亮》2021
陈旭/作为一种强度结构的理由/瓦楞纸、灯箱/10cm×6cm×200cm/2023
这种新的知觉反馈机制形成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触发:比如,有新的技术软件的发明所携带的命令,有人与自然世界之间互动经验的变化,有城市化进程中隐匿的技术座架,有人类对自身知觉的新的科学探索与认知升维,新的技术支撑的社会治理和“生命政治”形态等。
蚯蚓三味 甘浩宇
李尚儒/证明此处存在一只不可见的兔子/现成品、电子元器件/58.5cm×37.5cm×40cm/2020
Gaze Machine 杨艺
鱼腹中书 2021 5分30秒
时子媛 《捕捉》 2020 影像
“虚身”与“具身”相对,是对人类身体的微观介质和感知能力变化的隐喻,指人处在身体“在场”与“不在场”的即时切换之中,人类身体的“具实性”正在面临挑战。“棱境”与“灵境”相对,如果说“灵境”是一个万物有灵、生生不息的世界,是一个人类意识、身体与自然万物相通的境遇,“棱境”则是一个经过技术屏幕“折射”化的倒影和错置。
开幕式中,策展团队代表耿雪谈到自己第一次作为策展人的心路历程,她希望可以给予年轻艺术家更多的展示机会。本次展览的作品很朴实,虽然跟科技有关,但它的实验性在于没有局限在视觉表象,而是深度思考如何表达科技与人的境遇。
联合策展人肖怀德谈到,今天很多当代艺术和文化都在讨论艺术和技术这层关系,而本次展览正是从这几个具体的角度来探讨背后的深意:一是艺术怎么回应技术?;二是艺术如何保持它的一种独立性;三是艺术如何表达在技术快速迭代的状态下,人们的身体及情感的这种“不适感”和“精神困境”。同时展览也提出了两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第一,具身和虚身的关系。具身是身体与世界之间的直接交互关系,虚身是身体与世界之间因技术座架或屏幕中介而生成的一种新的关系,身体性境遇的改变会改变人的思维,认知和情感表达方式。虚身处境隐藏着某种身体的自噬。第二,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自我认知与认知世界之间有一个相互建构的关系。世界是自我认知的意义显现。技术改变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改变了世界之为世界,也在影响自我的认知,意义,价值与理解。仔细观看展览,会有一种“自我的眩晕感”,这是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放大了技术造成的这种自我眩晕感,我们平时没有这么强烈的感受,我们以为我们控制着自己,其实我们的身体和思维已经深陷一种技术控制论体系之中。
艺术家代表陈旭认为,这些作品大都从各个角度切入了技术迭代和身体经验之间的关系。在技术爆炸的时代,知识、技术永远在产生的过程之中,人的知觉在不断被种种更新的技术削弱成一个接收终端,在钝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失去某种更具身、更直接的能力,本次展览的作品大体上都有直面这种缺陷的倾向。对于展览来说,它并不是指向新事物,而是更多指向于新事物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新事物发生之后所被遮蔽掉的某些东西。从这一点上看,有的作品试图在掀开技术遮蔽的背面;有的作品试图在避开谈技术,直面一种身体经验的本能;有的作品是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令人信服的链接。参展艺术家的一点努力也许仅仅是一种提示、一种闪光,但是都试图在这种混沌的关系中寻找一个出口。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21日。
关于策展人耿雪
策展人耿雪,现任教于中央美院雕塑系。作品涉及陶瓷、雕塑、绘画、影像等不同媒介。受邀参加的重要展览包括2022年月 “瓷器:材料与故事”,受巫鸿先生策展邀请参展芝加哥大学斯玛特美术馆艺术展, 2022年至2023年参加 “出走,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身份,”三地美术馆巡展,于挪威利勒哈默尔美术馆,丹麦哥本哈根Kunstforeningen Gl Strand,奥地利萨尔茨堡现代博物馆,2019受邀参加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8年受邀参加第21届澳大利亚悉尼双年展主展等。曾受邀的学术讲座有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艺术学院艺术与考古历史系、英国威尔士卡的夫学院、英国威尔士格拉摩根大学、中国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河南博物院、河北经贸大学、日本濑户市立美术馆、西班牙巴塞罗那米罗美术馆、中国景德镇陶瓷学院等。
关于联合策展人肖怀德
联合策展人肖怀德,当代文化研究者、社会教育探索者、公共文化行动者、文化策划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见地沙龙召集人,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将当代文化置于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演进等多种文明语境中展开观察与思考,关注文化内涵的演化及与意识形态、社会互动进程;以见地·创造者学习型社区为肌体,探索人的整全性教育与创造力养成的潜能与方法;以策划者角色,捕捉跨学科互动和交流中“结晶”生成的当代精神文化问题意识,转化成思想行动和驻地行动,介入公众意识,主持当代精神思辨场—“见地论坛”及“听闻见地”若干期,发起“见地·敦煌艺术驻地”、“见地•发现地方”、“见地•生态艺术行动”等驻地实验艺术项目。作为文化总策划,主持多项城乡地方文旅、空间性公共文化建设项目的前置性文脉梳理和文化灵魂提炼工作。
关于“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
“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于2022年初启动第一期,秉承推动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在策展与创作方面多维探索的共同理念,由美术馆与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使美术馆二层半的独立空间,成为青年教师创作研展、展览策划的一块实验田。经历数月的方案征集和方案评选,第一期“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选定5份展览方案落地实施。耿雪团队的“虚身棱境”为第四个实现的展览。
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
主办单位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
支持单位 |见地沙龙
策展人 | 耿雪、肖怀德
策展顾问|夏彦国
执行策展人 | 王沛
策展助理|刘祥琪、李尚儒
参展艺术家|耿雪、陈昭辰、陈旭、甘浩宇、李尚儒、石若宜、时子媛、杨艺
展览协调|胡晓岚、王若冰、马亮
设计总监|纪玉洁
视觉设计|王沛
公共教育 |任蕊、姚轶群、梁雯、王军
翻译|石若宜、韩静
特别鸣谢|李丹、惠瑞、韩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