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索卡艺术外景
2023年12⽉1⽇,王小双"生命礼赞"及张银亮"螺旋航行"双个展在索卡艺术启幕,展览特邀宁文策展,首次呈现了两位艺术家创作于2023年的二十余件新作。
(左起)宁文、张银亮、萧富元、王小双、郑嘉莹
(左起)郑嘉莹、宁文、王小双与萧富元
(左起)郑嘉莹、宁文、张银亮与萧富元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王小双(左一)与朋友
张银亮(左二)与朋友们
王小双《生命礼赞》
文|宁文
一直以来,对身体、距离、情感的思考是王小双的一条创作主线;而《生命礼赞》则呈现了艺术家从2022年开启的另一创作主题“对生命的探索”,这也是艺术家近期创作的核心。展览名称《生命礼赞》因此而来,呈现了2022年之后,艺术家对于生命以及人生新的感悟;作品也从之前较为个人的心理体验,逐渐更为宽广。《生生不息1》是这个新系列的第一张作品,灵感来自2022年艺术家孩子的降生;而《沉思者》是新系列的最后一张作品,与作品《生生不息1》一首一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艺术家对生与死的思考:生命的回归不是终结、是另一种重生。
王小双 沉思者 80x200cm 布面丙烯 2022-2023
王小双 绿色旋律 60x90cm 布面丙烯 2022
王小双 生生不息1 150x300cm 布面丙烯 2022-2023
王小双的作品容易让人联想到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看似与现实无关的画面人物,却是现实之中人的镜像,她们彼此交织而成一幅幅抽离的生活图景,以“可见”反应“不可见。王小双的绘画看上去是具象的、平面的、静止的,而画面下则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旧作还是新作,都有一些一脉相承的特点:(1)她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种,神秘的静谧感。(2)王小双喜欢画人,而作品中人物的眼神,多少有些怪诞——他们都很少直视观者。(3)服饰上,画面总好像把你带入中世纪的欧洲——无论是宽松的大袍,还是褶皱的、收紧的袖口。而在王小双的新作中,两个新的特点出现了:(1)突破了艺术家以前绘画的平面感。王小双首次尝试用砂石胶泥混合丙烯颜料,这样呈现出的画面会有颗粒感和一定的厚度,好像古老的岩壁画,增加了画面的质感。(2)用色上,新作中出现了色彩饱和度更高的作品,打破了之前低饱和度为主的特点。
王小双 生生不息2 150x300cm 布面丙烯 2023
王小双 无声 80x120cm 布面丙烯 2023
《生命礼赞》体现了艺术家对生命的尊重、敬畏和感恩之情,是对生命存在和生命力量的赞颂。生命礼赞不只是对自身生命的认同和珍视,亦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与关怀。通过向生命致敬和珍视,让我们更深刻地体验到生命的美好和神奇,以及自身与整个宇宙之间的联系和共生关系。
【展览现场】
张银亮《螺旋航行》
文|宁文
似曾相识,却又素昧平生——这是对张银亮绘画的第一感觉,那种图像带来的不确定性(ambiguity),让她的作品“不能被立刻认出”。
虽然张银亮绘画的图像大多源自艺术家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但画面看上去却有一种超越现实的陌生之感,一种与当下的疏离之感。在我看来,张银亮好像一个勇敢行走在世界之外的“局外人”,同时她也是一位观察者,冷静地观察着我们的生活和世界。
张银亮 餐厅-BJ-130x220-2023-布面丙烯-张银亮
在张银亮的作品之中,看似日常的景观,却是被抽离了生活气息的异度时空。如梦境般的熟悉且陌生感使得观者始终保持着他者的角度去俯瞰凝视画面中艺术家构建的不同文化的生活地景,即是真实的,亦是虚幻的。
从中学时代开始,张银亮就对自然、人和建筑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伦敦斯莱德美术学院上研究生时她已确定把这三者作为绘画的主题。看上去,张银亮好像在画人与城市,但更准确的说,其实张银亮一直感兴趣的、一直在描绘的主题始终都是公共空间——安置了人、建筑与植物的当下地景。
张银亮 山体-HK0852-250x200-2023-布面丙烯-张银亮
《螺旋航行》展出的九张新作全部创作于2023年,呈现了张银亮从绘画角度出发正在探讨的几个问题:首先是对色彩的调度。新作中,大量出现了强对比色、互补色的运用——尤其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些常见的配色方式:比如红与绿、黄与紫等——选择这种配色方式无疑是危险的,一旦运用不好就会落入俗套,而张银亮在画面中保持了微妙的平衡。第二是在空间的处理上,作品中出现了一种奇异的时空交错之感。艺术家没有遵循传统透视法:她把不同的建筑变形、共置于同一画面;最重要的是,画面中的人亦表达了艺术家对空间的理解:“人本身也有正向空间(positive space)和负向空间(negative space)”。基于此,张银亮作品中的人物都是虚实相间的,你也许会恍惚,看到的是人本身、还是人的影子?甚至有时人几乎抽象为块状的几何形状。
张银亮 阳光广场-BJ010-130x220-2023-布面丙烯油画-张银亮
张银亮的绘画去除了叙事性。她的创作主题散落在每张画中,好像一个伞状结构;所以她的画,需要并置起来呈现与观看。如果用电影来比喻,张银亮的绘画在传递艺术家对多样化生存形态的感知。每件作品都好像电影中的一个场景、一个片段,都是局部;而只有将她所有作品组合在一起,才能看到这部电影。
“生命不是循环(cycle)而是螺旋(Sprial)“,美国作家凯伦·汤普森·沃克 (Karen Thompson Walker) 在她的科幻小说《奇迹时代》(The Age Of Miracles)中分享到,”曾经向你呈现的每一堂人生课程都会再次出现,直到你学会为止。”
张银亮 转角-BJ-120x160-2023-布面丙烯
“螺旋”(Sprial),在美学、哲学、文学、生物科学等不同角度都有不同的阐释。选择《螺旋航行》作为张银亮本次个展的主题,灵感源自艺术家的创作与生活轨迹。张银亮从小就在多种不同文化中成长与穿行:泉州出生、香港长大、去英国读大学、回国后居住在北京。她像一个安静的旅行者,飞翔于不同的地域与文化之中,汲取营养、观察世界。如果说,人生是一场大航海、人生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旅程——就像我们每个人细胞中的DNA——呈现的也是双螺旋结构;那么对于张银亮来说,对于一位画家来说,“对绘画语言本身的探讨”是张银亮创作的核心。以此为始发点,无论她在绘画主题、内容、形式上如何变化,无论航行到哪里,始终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在螺旋上升。
张银亮 机场-CD028-150x210-2023-布面丙烯-张银亮
个展《螺旋航行》,一方面呈现了张银亮在绘画中思考、关心的一些问题,例如“图像中有意义的形式是哪些?画面成立的准则在哪里?”,一方面也呈现出张银亮在艺术创作上与之前不同的探索,“到最后我画的不是对象的具象,到最后其实画的是感知和关联”。在《螺旋航行》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人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到人在人造环境中生存的转变的观察,艺术家对人类作为生物体到作为文化体的演进的探究。
【展览现场】
【艺术家简介】
艺术家 王⼩双
王⼩双,⼥,1986年⽣于重庆,2010年毕业于川⾳美院油画系,职业艺术家,现⼯作和⽣活于成都。作品曾被澳⼤利亚⽩兔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机构及私⼈收藏。主要展览有:《王⼩双个展:众妙之妳》(芳草地画廊798,北京2019),《透明度》(宽云艺术馆,成都,2015),《蝴蝶镜⼦》(S.O艺术空间,上海,2014),《来⾃深处的谜》(⼗⼋度灰艺术馆,⻄安,2014),双个展《城市—两个年轻⼈的⽬光》(芳草地画廊798,北京,2017)等。
艺术家 张银亮
张银亮1988年⽣于泉州,后移居⾹港。2015年获英国伦敦⼤学学院斯莱德艺术学院硕⼠学位。2012年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绘画与版画系。现⼯作及⽣活于北京。张的创作以我们所处的城市空间为载体,涉及⼼理地理学,通过观察各样社会活动表述对个⼈和社会环境的感知,探索其隐含的⽂化特征。她的绘画及独幅版画常运⽤鲜活的⾊彩及独特的界外视⾓来描绘在场氛围,揭⽰集体或个⼈内在的差异性认知。
【展览信息】
王小双《生命礼赞》 X 张银亮《螺旋航行》双个展
艺术家:王小双,张银亮
策展⼈:宁文
展期: 2023年12⽉01⽇~2023年12⽉30⽇
地点: 索卡艺术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07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