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4-02-01 10:44
《“占领”元典》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
新年伊始,姜涛个展《“占领”元典》在北京望京元典美术馆呈现。这既是姜涛作为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展,也是其作为建筑师为观众呈现的围绕艺术、科技以及建筑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的综合性跨界展览。“占领”美术馆这一概念在艺术空间中提出,在当代语境中具有绝对意义。同时,“占领”的含义也体现在作品的取名上,通过采用计算机编程领域的专业术语,将整个展览比喻成了一次深层次的程序“入侵”活动。通过与AI的时时互通,打破物理空间与人工智能虚拟空间的壁垒,探索了未来新型建筑等问题。
《“占领”元典》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
姜涛1981年开始从事绘画,1991年赴美学习工作,长久以来艺术一直是他精神追求的原点。上世纪90年代的纽约是世界当代艺术中心,各种类型的当代艺术在纽约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姜涛在此广泛阅读并深入到鲜活的艺术创作现场中,“这段经历开拓了我的思维和视野,让我感受到了西方当代艺术文化的脉搏和精髓。”他的作品来源于对艺术的直觉,并以一种自然的放松状态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他坚定追求自己的艺术语言并形成风格。他说,“开始—颠覆—重新开始”是他创作的主题 ,每次的开始都是一次探索和尝试,每次颠覆都是对前面的肯定,而颠覆的结果又是一次崭新的开始,每件作品都产生了多种未知的可能性。
《“占领”元典》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
《“占领”元典》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
在《“占领”元典》展览中,姜涛并没把作品依次排列在空间中展示,而是将艺术创作的观念性更加用力地向前推了一把。正如展厅中的第一件艺术作品《索引》,这幅作品创作于2021年,通过这件作品,可对姜涛的艺术追求做一管窥。这正暗合了索引的本意——文档的摘要,通过索引,观者可以不用打开多个文档进行搜索。在作品《堆栈》中,姜涛把自己的画作视为观念的物质化材料,把十余件作品并排堆放在移动展架上,观者只能看到最外面的两幅作品,整个作品成为一件具有观念意义的装置。这个观念正来自于计算机的“堆栈”概念:你不可以把连续代码中的一段抽出来,就像在展厅中不可能看到被夹在中间的作品一样。
《“占领”元典》布展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
《“占领”元典》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
艺术与建筑、科技的对话构成了姜涛的日常生活,三者相互影响,形成犄角之势,平稳坚固。作品《架构》和《噪点》都来源于姜涛的工作室。值得一提的是《架构》复刻了工作室的一角:大幅作品原本就挂在事务所墙上,马歇尔·布鲁尔设计的瓦西里椅放在作品前,旁边的茶桌是用带有八翼螺旋桨的无人机改装而成。其团队成员说,他们的实验室中因为有很多姜涛的作品,所以他们平时所制作产品的色彩与形态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艺术因素,《噪点》即是这样诞生的。在用可降解材料进行3D打印之后,留下的边角料被制作成作品和绘画一起展示。这些色彩鲜艳的材料也体现着科技美,并且在灯光下显示出流动的曲线和光影,更展现出材料的创造性和可能性。这也体现了当代语境的包容性和视觉上的广阔性,姜涛的作品是艺术与科技共生的、自然而然的。
《“占领”元典》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
《“占领”元典》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
最后一个展厅中的作品是《寂静之声》,却是一个声音入侵的场景。当人们走到工作台周围,传感器通过捕捉人体的行动轨迹发出实时声音,这种声音也对人们产生干预,与普遍的安静观展的氛围产生完全不同的体验。作品将电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声响有意识地放大,才有了这件信息流动可听式的作品。同时在这个展厅里也体现了平行空间的概念,一旁放映着姜涛的孩子此时此刻远在波士顿的生活景象,而当其在影像中拿出背包中的手提电脑,既可以操控美术馆空间中的光线、声音等。
《“占领”元典》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
《“占领”元典》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
《“占领”元典》展览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
《“占领”元典》多媒体互动作品,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
当看完所有作品时,再回想展厅一进门的罗素悖论 S1={x : x ∉ x},则使整个展览获得了理论上的完满。罗素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集合可以包含所有不包含自己的集合,那么它是否应该包含自己?这个问题没有理论上的答案,因为不论怎么阐释都会导致矛盾。顺着罗素悖论思考下去,姜涛作为一个集合本身,是艺术、建筑与科技等多种元素的集合,但每一个子集又无法准确的定义艺术家本人,这种多元与跨界也带来了认知上的模糊。所以,不被简单的定义,也许才是艺术家想表达的态度。
《“占领”元典》展览活动现场,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
《“占领”元典》展览的起因是一个多重身份的艺术家自发于内心的对艺术创作的状态涌动,最后展现出超越了单一艺术层面的观念。这个观念既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也体现了建筑师与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劳作,并且展示了一种未来科技发展的景象。所有的观念,艺术、技术与科技等,在这个大时代中,如暗流一般涌动,推进生活向前发展。这种“占领”无疑是成功的,也是深刻的。
《“占领”元典》布展现场,左起:马可鲁、谷燕、姜涛,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
by Amelia梁爽
关于艺术家:
姜涛
出生于1962年
艺术家、建筑师
1981年开始从事绘画,1991年赴美学习工作,2002年移居北京继续专注于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在哈尔滨、大连、武汉等地主持设计了多项“城市记忆系列”建筑作品,从2016年开始参与研发物理数字孪生与建筑人工智能交互的前沿技术。“高情感”与“高技术”是姜涛先生贯穿始终的创作主旨,他一直在探索将“艺术”与“科技”在建筑场景中融合,并诞生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