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少辉这几年的学习获取了立场。精神的诉求能够唤起觉悟,表达的欲望是最重要的,在精神的感召之下,才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高层次的表现,才能从传统语言体系中分离或抽取出今天的语言符号。这是一种态度。
少辉的作品形式上有两类,以我看来并没有有很大区别,尽管有些作品是比较“工笔”的,有些是“水墨”的,立场却是一致。比如那些用绢本的作品,其“入点”是用箔去支解一些“程序”,通过箔和绢的对话产生一种能量,以获得开放的姿态。
少辉做的水墨画,有很好看的“水”和漂亮的“墨”,有的作品有很“深入”的感觉,十分难得。他把墨理解为一种质量,而水作为介质,二者的碰撞所形成的形态却只是情感传播的平台而不是终结。因此,作品的意味才能不停的发散。
少辉的作品能够带给我们很多想象——如果那些层层叠加而又化开的水和墨的接触更加迅疾或恬静,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状态,升起、坠落还是向四方延伸……
我们谈到过一个话题,“破坏与重构”。
无论是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大约都是在“临界”状态的把握上出奇出彩,这是一个即模糊又极端的行为过程。艺术行为的过程中,每一个后续的思维或动作都具有对之前行为和状态的否定、脱离、延续和发扬,不仅仅是补充。若从这个意义上讲,也算得上是“破坏”。而由此得到的体验与觉悟又成为“重构”的素材和基础。
所谓“临界”是两种思考或行为方式接触、冲撞、接收或者排斥之际的心理与视觉空间,这个空当儿愈是狭窄、压迫和聚集,出来的能量就愈大,往往通过上升、坠落和延展来释放。少辉水墨画的妙处正在这里,他转变了墨的语言形态,我们欣赏笔情墨趣的同时还感受到一些别的东西。
在链接思考与表达的层面上,“材料与表现”已经浑化,精神的诉求是贯穿艺术表现的命脉,材料技法都将在思想中融化。
08.6.10
胡伟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作者:胡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