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29 10:16
不大的10余平米的空间被布置的非常精致,钢铁夹杂着盆景,既荒诞又和谐。
2015年6月27日下午,法国年轻艺术家蒂埃里•勒乔瓦(Thierry Liegeois)个展“巭孬嫑烎”于实验性空间LAB47开幕,不大的10余平米的空间被布置的非常精致,钢铁夹杂着盆景,既荒诞又和谐,呈现了一幅明日的世界的图景。
最近北京的天气开启了桑拿模式,闷热的下午沿着东四七条胡同穿街走巷,胡同的宁静与外面的车水马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使燥热的心情安静了不少,本来是要赶着看展览的,脚步不由得变慢了许多。胡同很深,不时有游人穿梭于其中,街边有很多卖小饰品的店,走着走着,看到一个三轮板车停在路边,聚集了很多人有说有笑,还有东西吃,起初以为是在卖什么好吃的,走近了之后才发现是艺术家蒂埃里•勒乔瓦的展览现场。
左为LAB47创始人之一奥赫丽•玛蒂诺、右为艺术家蒂埃里•勒乔瓦
展出作品局部
艺术家用三轮车零件做的装置
那画面非常的有意思,与以往参加的很多展览都不一样,很多时候,展览的开幕式都非常的高大上,艺术家、策展人、社会名流聚集在一起,喝着红酒聊着艺术,显得非常的高雅,但“巭孬嫑烎”不一样,开幕式的酒水是艺术家自己调制的,放在板车上面非常的接地气,像是家庭聚会,又像是“路边摊”,非常的接地气和生活化。
这也与艺术家蒂埃里•勒乔瓦的创作理念有关,蒂埃里•勒乔瓦1983年出生于法国蒙彼利埃,硕士毕业于里昂国立美术学院,是法国当下备受关注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创作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就像此次展览展出的装置,他将北京胡同中常见的三轮车进行拆解,并在零件上种植微观盆景、布置光电元素,辅以曹小羊和王要配合的声音艺术,营造了一个拥有新奇秩序的世界。
艺术家蒂埃里•勒乔瓦
艺术家创作时的感想
作品局部,像一个小花园
蒂埃里•勒乔瓦对三轮车的感觉来源于他在法国时便留意到的北京印象。他看了许多与三轮车相关的作品,有图片的、影像的、也有装置的。三轮车似乎是一个阶层或更准确地说,一种生活方式或社会分工方式的符号。在勒乔瓦看来,三轮车是早期工业化,前信息时代产物,但在当今都市生活中有不可或缺的作,这种“原始”工业产品与艺术家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相吻合。勒乔瓦通过拆解、组装、重制,将三轮车的机械零件、植物、声音、光电等合构一处,呈现一个有机的微观世界,通过恰到好处的意义叠加,创造一种新奇的美学体验。
这也正是此次展览“巭孬嫑烎”想要表达的内容,展览的英文名字叫做“Cacography”,据艺术家介绍,“Cacography”的本意是一种丑陋的书写方式,抑或一种错字。其既可能是“写好字”能力的缺乏,也有可能是“故意为之”。总体上它是有悖于人们习惯性的判断的。而其中文名“巭孬嫑烎”则是策展人之一夕卜根据英文的意义提取的名字,源自网上一度流行的拆字取义的用字方法。此四字本来念作“bu nao biao yin”,各有自己的意义。它们组合在一起,在字形拆解后则解读为“功夫不好,不要开火”。民间对文字的这种解构与重赋意义深具幽默与智慧,与“写坏字”相比,两者都具有一种对既有的、现存的规则的冲破欲愿。写错与念错,是对循规蹈矩的偏离,是挣脱束缚的快感的溢出,是长久以来自厌情绪的宣泄。
作品局部
现场呈现的创作手稿
作品局部
据了解,对“错”的追求来源于勒乔瓦对人的处境的感受,他认为工业产品对我们的俗常具有普遍意义的强大支配作用。因此他惯以通过改造、捏合日常生活中这些工业产品,创造出荒诞而诡谲的的艺术作品。这些幽默、荒诞的形式既是一种宣泄,而其背后也是艺术家一贯的敏锐而严肃的感受与深刻反思。
对于此次创作,勒乔瓦表示:“我用光影,声音等元素唤醒了那些沉睡的物,它们或许是已被淘汰的机器零件,这些被重塑或者重构的物,共同构成新的‘布景’,营造一种整体的臆象,在这之中,为它们赋予新的‘历史’,这些历史实际上只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小故事。”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陈耀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