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7-09 00:00
□冯国伟
1931年,韩羽出生于山东聊城,今年已经84岁了。他退休前曾是河北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散文集曾获过鲁迅文学奖,设计的动画片曾获国际大奖,《三个和尚》更是家喻户晓。他喜画戏曲人物,与关良、高马得并称为画戏曲三家,为中国美协理事。文学、书法、绘画兼擅,老而有名,算得上艺坛名宿了。但他却自称是画坛布衣,为何?
韩羽在农村长大,后来进城。很多人进城后开始厌弃或竭力改变那种乡村的土坷垃味,但韩羽一辈子的生活习性都有着乡村味,不但不改,反而享受。比如他每次到乡下总是要找乡野的剃头挑子刮一次光头;比如他最喜欢到小镇上找那种小馆子吃那种民间美食;比如他最喜欢淘碟,自称千碟富翁,喜欢被窝一坐,清茶一杯,听碟跟着梅兰芳、程砚秋等泰斗名角哼上一段;比如他喜欢听鬼故事、讲鬼故事、看鬼故事……这样一个老头,粗布衣衫,光头光脑,往集市里一钻,可不就是个乡下老汉吗?可是他一说话,又风趣机智,往往成为所有人的焦点,又显然是个不一般的老头。
同样,韩羽的艺术观自然也与农村生活大有关系。他艺术所受的启蒙来自于民间寺庙里的壁画和农村的年画。他读书到初一辍学,当学徒,当老师,当编辑,也当过官(但当官是组织安排的,非他所喜,推又推不掉)。他画过连环画、年画、壁画、漫画,跟那一代很多艺术家一样都是自学成才。他自言20岁还不懂素描和速写。他后来画漫画,搞动画片,最后选择画戏曲人物,除了喜爱,其实想法非常简单,只是想在当时一片歌颂的环境中给自己找点乐趣。这都是出生乡村的人非常朴素的想法,然后这乐趣就成为了韩羽艺术最独特的气质。
看他的文,你不得不乐,那是一种针砭时弊的担当。比如他的《水浒乱弹》,潘金莲说:“卢俊义的老婆比我坏得多,可人们偏偏戳我的脊梁骨。”《金瓶梅》里的西门庆说:“在狮子楼上武松杀不了我,看来似乎是让我活着好串演《金瓶梅》。其实不然,实则是合乎事理。试想,我上有官府,下有帮闲打手,凭他一个草莽汉子,怎能轻易动我一根毫毛。”而在《水浒传》里的西门庆却说:“在狮子楼武松杀了我,是顺乎民意,有谁不说杀得好,杀得解气?!”
比如他的《画话聊斋》,谈“泥鬼”,说“泥鬼不找挖其眼珠的孩子算账,却迁怒于某表亲。……足见官之尊之贵,不仅威加于世,还及于阴间。就连现在还不是,将来才是个官儿的穿开裆裤的孩子,泥鬼也畏之若此。”如此等等,配上他那些漫画,让你在莞尔之余,却不免吸口凉气。再细想,又深为韩羽的机智和态度赞叹,那不是一种浮于表面的油滑和生存之道,而是内方外圆的人生智慧和阅历。
看他的漫画,你不得不乐,那是一种暗藏机锋的幽默。看他的《孙猪比武》,一身本事、又有文凭的孙悟空却抵不过土豪猪八戒,被打倒在地,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你不得不有所对应和感叹。看他的《水浒家庭》,妈妈是武松,爸爸是老虎,孩子是宋江。这种巧妙的人物关系借用,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而诸如《窝里斗》《倒蛋图》《见利忘义图》等等,无不有所对应又态度鲜明,让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人却是一个爱憎分明而且敢于表态的人。
看他的画,你不得不乐,那是一种怡情养性的超脱和深入骨髓的热爱。韩羽为人为文的机智风趣自然带到了他的画里。对于藏有两千张戏曲碟片的韩羽来说,那种可以闭着眼睛随着节拍进入情境的状态,使他笔下的戏曲人物已不是停留在某一局部的刻画和摹写上,而是对整部戏所带来的感受凝聚在了一个动作和细节上,所以韩羽的戏曲人物并不在意于服装、色彩,而是瞬间人物的情态和肢体语言。他的画吸引人之处也在于人物的眼睛、身体所呈现的那一刻的风采,所谓精神立现。看他画的《叱咤风云》,寥寥数笔,人物极简,却通过人物动作和表情以及眼神,将关羽的英雄之气表现无遗,似乎耳畔能听到“哇呀呀”的叫声。而韩羽颇具特质的线条更保证了这种简练的人物刻画韵味悠长。而更为难得的是,欣赏韩羽的戏曲人物,能让我们从一个虚拟的舞台生发开去,与他的文和漫画一样,在一种现实的对比中碰撞出另一份心境和滋味。
因着他的兴趣,韩羽的人生是多元的,他的艺术也是多元的。除了戏曲人物,他的书法,他画的山水、花鸟都一样的自出机杼。欣赏他画的《红楼梦人物》,就似乎进入了另一种境界,笔触收敛,注重情境,一片寂寥诗心尽现,也让我们看到了热闹之外另一个安静的韩羽。但无论怎样,韩羽艺术的源泉都是一个普通人的热爱,持久而盎然,并把这种生活的机趣和智慧带给了读者。他的艺术是朴素而真实的。
时代决定了个人的生活,个人的兴趣又引导了他的艺术。这种水到渠成的选择自然也只能属于韩羽。他不是大江大河的,他也不是顺流而下的,他更像山间那弯弯曲曲的小溪,清亮清澈而生机勃勃,让人顿生亲切亲近之心。
于是想,这样有智慧有活力的老头就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稀缺而宝贵。为什么没人写本《可爱的老头》去记录下他们的生活和艺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们,珍惜他们,那该多好呀!(附图为韩羽画作)(来源:《中国书画报》副刊版)
来源:中国书画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