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9-13 03:57
2015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
导言:这个周末,伴随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下简称西岸艺博会)、Photo Shanghai,以及“艺术都市”的先后闭幕,紧锣密鼓的”上海艺术周”随即落下帷幕。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十天里,共有不下三十场艺术活动,其中包括十余场摄影艺术展。
“以往我每年来一次上海,去三、四次北京,现在完全反转。”一位台湾的画廊主感叹道。
今秋9月,以西岸、上海展览中心、M50创意园为主的各项展览全面辐射上海艺术影响力。“中国经济之都”上海成功将艺术黄袍加身,进入全城热“艺”模式。
沪上两大艺博会的蝴蝶效应
9月6日下午,张恩利最新个展在上海香格纳画廊开幕,展示新作“老树”系列的同时,也拉开“上海艺术周”的序曲,当日,周子曦、叶凌瀚、邵文欢等艺术家个展也齐放M50创意园。9月7日,倪有鱼个展《隐力》登陆阿拉里奥,在三层楼的展示空间中,围绕“星空”与“引力”的专题展开文献式的探讨。同日,丁世伟个展《西风凜》在上海Mao Space衡山坊开幕。
真正将“艺术周”推向高潮的是第二届西岸艺博会。9月8日的开幕现场不仅云集了国内外重要的艺术家、策展人、收藏家、艺术经纪人等,也展示了一场高品质的展会。在该展会开幕之际,香格纳西岸空间与重要藏家乔志兵的个人空间(乔空间)同时开幕,带来耿建翌个展《2015夏》与威廉·萨奈尔在华首展。另外,于9月6日开幕的摄影群展《从颗粒到像素》,也于当日举行开幕酒会。
而在距离西岸艺术中心不远的余德耀美术馆,成功在9月初引入兰登国际的科技艺术项目“ 雨屋”,并举行杨福东最新个展《南辕北辙》,使观众得以在“红房子”里领略“淋不着雨的5分钟”同时,也能安静欣赏《新女性II》中影像的静静流动。若再步行数分钟到龙美术馆,还能一睹王郁洋的个展,这是艺术家在中国举办的最大型个展。
一场艺博会,两大新空间,以及数展齐放,成为今秋西岸进一步完善艺术规划的显著标志。
另一方面,第二届Photo Shanghai重返上海展览中心,展示全球50家画廊的500余件作品。几日内,Ormond Gigli的《窗中女孩》、Terry O’neill的《碧姬·芭铎》、Willy Rizzo的《萨尔瓦多·达利-放大镜》等作品已确认售出。不少二度参展的画廊表示,今年“比去年卖得好”。
去年,25000人次的观展量,让艺术摄影这一小众门类首次卷入全民关注的热潮,也为艺术机构捕捉了新的机遇。在本届Photo Shanghai展期,至少有十场摄影艺术展在各空间开幕,艺博会的“蝴蝶效应”可见一斑。
在10日Photo Shanghai开幕当天,李津在长江以南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回顾展在龙美术馆浦东馆开幕;当天几百人齐聚开幕现场,营造了不小的展览声势。
而在接下来的11号开幕的艺术都市,主题展由成熟与新锐画廊及独立艺术空间共同呈现了17个艺术项目,这些机构来自包括北京以及上海在内的全国各个城市。带来一场商场与艺术结合的大型艺术展览项目。
观看9月初以来的上海,艺博会,艺术展览,艺术活动,多到数不胜数。也让艺术圈中的艺术家、画廊主、藏家、经纪人等忙得不亦乐乎。不禁让策展人秦思源发出了“如今当代艺术最活跃的氛围是在上海!”这样的感慨。
2015年Photo Shanghai博览会现场
政府与技术官僚推动下的全城热“艺”时代
在这几天要随便去观看一场当代艺术的展览,就得花上超过100元的票价,然而这似乎没有阻止上海民众的观展热情。余德耀美术馆的“雨屋”体验票价是150元,在展厅里等待体验的观众可以排上好几排的队;两大艺博会:西岸艺博会票价为60元一张,Photo Shanghai的票价为100元一张,即使这样,周末的西岸艺博会现场,许多画廊的展位依旧人满为患,而Photo ShanghaiVIP预展当晚,也几乎到了人挤人的地步。据了解,Photo Shanghai去年仅门票的收入就超过了200万元,上海民众的热情可见一斑。
在许多前来参加西岸艺博会的海外画廊看来,上海这个城市具有很强的包括性,是可以刺激当代艺术发生的地方。而且它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很容易培养起一批新的对当代艺术,视觉艺术感兴趣的观众。所以在这儿正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展览,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观看。
虽然被称为“上海艺术周”,但与“北京艺术周”不同,这些在“艺术周”内发生的活动并非有组织有安排地进行的。而在这些艺术活动背后,西岸集团的产业推进部副部长陈安达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认为:“所有的这些艺术活动聚集的现象其实是市场的需求。当然,作为运作方来说,大家也都意识到了资源整合的必要性。而目前上海所形成的比较活跃的当代艺术气候,其实可以说是自发形成的。因为上海在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去催生出多元化的艺术产生。”
也许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表现之下,可以看到上海市政府在进一步推动艺术发展上给予的大力政策支持。这是许多人认为上海的当代艺术氛围在近两年内能够如此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站台中国负责人陈海涛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谈到:“上海资本的发达与上海政府的支持是两个最根本的原因。要想艺术生态链运转起来,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资本的进入。而在经济上,上海本来就非常发达,是国内的经济中心,所以在这儿的钱是可以活用起来的。一旦得到政府相对宽松的政策支持,整个艺术氛围的发展就会非常的迅速。”
而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夏季风看来,当前整个上海当代艺术氛围的形成,多少和当地政府以及有远见的技术官僚的推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对世博会遗产的重新分配,西岸艺术区的规划,对私营美术馆的扶持,甚至政府出面参与西岸艺博会等,无疑都会活跃上海的当代艺术环境。当然,上海本身浓厚的国际性商业氛围,也是当代艺术蓬勃的不可或缺的土壤。
也正是基于整个当代艺术的活跃氛围,他们与玉兰堂合作,共同在沪上最重要的美术馆之一的龙美术馆推出了李津从艺三十年的回顾展,成为艺术家首次在上海地区举办的大型个展。
2015年K11“艺术都市”现场
“交易中心”与“创作中心”的新格局
已经在上海呆了将近8年的邵希亚(Arthur Solway),是上海科恩画廊的负责人,他见证了上海这8年来当代艺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两年来上海的突出表现:“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这些重要的私人美术馆的落沪,国际大的拍卖行佳士得进驻上海,以及不断出现的新的画廊,和因此形成的更加活跃的一级市场。使得上海形成了一个可以循环的艺术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的良性运转下,无疑使上海在当代艺术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
而除了邵希亚所提到这些上海本身艺术生态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家私人美术馆形成的话语权下,如今,越来越多的重要艺术家个展都发生在了上海;而随着沪上艺博会的品质、服务的不断地提升,比起北京,国外的画廊似乎更加倾向于选择上海的博览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也开始在这儿打听新的工作室,决定搬到上海进行创作。而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使得曾经一枝独秀的北京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被撼动。
在秦思源看来,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专业人士与一个城市兼容的时代,而能够做这项工作的城市无疑是上海。因为从整个城市对当代艺术认知的水平来看,上海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在对当代艺术进行普及的过程中,观看是非常重要的。而提供什么样的观看内容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虽然在北京也有798艺术区,但是现在在那儿的画廊和艺术机构质量已经变得参差不齐。你会看到有好的像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这样的机构,但同时它的旁边会有更多的不好的机构。所以对于普通的大众来说,看到这些水平不同的展览时,他们是很难去做判断的。这也就让北京在做当代艺术普及的工作时变得更加困难。”
秦思源补充道:“但在上海,有这么多好的美术馆、机构,而且它们以集群的方式出现,就会让这个普及教育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所以对于当代艺术的普及工作,上海是能够慢慢做到的。”
然而,艺术家施勇则认为,虽然9月份以来,上海的艺术活动很多,使它看起来非常的活跃,但从展览的整个体量来看,目前肯定还是北京占有绝对的优势的。所以并不存在所谓的艺术中心转移的现象。
秦思源也表示:“上海虽然在城市文明,艺术与商业、公众的结合方面都走在了北京的前面,但目前来看,北京也有他不可替代的优势,那就是北京是一个艺术家的聚集地。因此,也不存在彼此之间的较劲,而是可以达到一个互相平衡的状态。”
陈安达认为:“每个区域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上海是金融中心,北京是政治中心,放眼全球来看,艺术中心都是根据城市的特点来划分的,交易类一定在金融中心;创作类则是在政治中心,而且每个阶段也不一样。比如美国的艺术中心原来在华盛顿后来转到了纽约。而中国的北京与上海,也很像美国的洛杉矶与纽约,一个是创作中心,一个是交易中心。”
不过,夏季风认为:“北京和上海将来当代艺术发展方向的调整是肯定的。就眼下来说,北京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有了些不那么利于艺术活动的微妙变化,许多艺术家开始搬迁到上海工作。当然,北京作为全国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更多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依然会在北京,毕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只不过上海的艺术生态环境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多种选择的可能性。许多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会依照自身的特质,作出合适自身发展的选择。在北京或者在上海?其实是一个难以选择的选择题。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能够形成多中心化的态势。南北呼应,平衡的艺术生态,肯定会有利于整个艺术市场的发展。”
就像作为艺术家的张培力所认为的:有越来越多的展览举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当代艺术感兴趣,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相关链接】
【西岸艺博会观察之二】西岸艺博会VIP开幕战报 装置多媒体作品的试水平台?
【2015西岸艺博会系列专访】香港白立方总监周晓雯:用精品来对待西岸
【2015西岸艺博会系列专访】站台中国陈海涛:博览会不应该一味的扩张
【2015西岸艺博会系列专访】豪瑟沃斯画廊总监Neil Wenman:中国的影像收藏正逐渐成熟
【2015西岸艺博会系列专访】陈安达:打造文化 艺术 传媒的新型西岸模式
【雅昌专稿】2015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开幕 全新精彩现场图集出炉
【雅昌专稿】2015西岸艺博会 “雕塑 影像 装置多媒体作品”抢先看
【雅昌观察】Photo Shanghai VIP之夜战报 日益开拓的摄影市场
【雅昌观察】2015 Photo Shanghai 再次启动摄影市场的引擎?
【雅昌专访】Photo Shanghai创始人Scott Gray:打造东西交融的成熟平台
【雅昌专访】Alexander Montague-Sparey: 上海影像市场具有巨大潜力
【雅昌图集】2015“Photo Shanghai”影像艺术展精彩作品先睹为快
【雅昌观察】Photo Shanghai今日闭幕 本土藏家买气升温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罗书银,彭菲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