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当舞蹈介入当代艺术 艺术家们的“转换狂欢”

  【编者按】“舞蹈解决的是‘自我矛盾’,而艺术可以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得主提诺·赛格尔称自己不是很喜欢行为艺术,而更喜欢舞蹈这一类艺术形式。6月8日,陈天灼最新表演作品《自在天》将在长征空间呈现,艺术家借用身体、形象的改造以及舞台环境、不同的舞蹈种类和音乐类别,以更加抽象的方式,直指人的存在和精神性探索。令人好奇的是,当舞蹈介入当代艺术,艺术家们将如何演绎打破常规的自我创作?当肢体的感性倾注,视觉“混搭”突现,也许,即将带来的便是一场挑战审美意象的“转换狂欢”。

  【当舞蹈介入作品本身 当身体的改造成为艺术家的“设想”】

陈天灼《自在天》海报

  陈天灼:携手舞蹈家将普通人转换为艺术家设想中的神

  在近年的作品中,陈天灼利用缤粉的色彩和超现实的影像陈述不同的话题: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LGBT)、嘻哈文化(hip-hop)、宗教、伦敦的锐舞文化(Rave)、日本的舞踏(Butoh)、纽约的voguing舞蹈和时尚界。

  6月8日,作为前不久亮相上海表演的《叁十叁天》完整版,陈天灼的最新表演作品《自在天》将亮相北京长征空间。此次表演由陈天灼携手舞蹈家北鸥、表演者周琪、玉中国、巴黎艺术家团体HOUSE OF DRAMA、舞蹈家KIRIKOO DES和NDOHO ANGE。他们的演出将配合不同风格的现场音乐一同呈现。

  陈天灼将此次表演中的人物拟作原质、原人、虔信等有象征含义的不同概念,借用身体、形象的改造,舞台环境及不同的舞蹈种类和音乐类别,把一个个普通人转换为艺术家设想中的神,并且加入了更为盛大场面的狂欢,延续了多彩、怪诞、媚俗的审美意象。

崔岫闻《灵魂之爱》展览现场

  崔岫闻:从视觉、听觉及能量上的全新体验式艺术形式

  提到将舞蹈形式融入当代艺术创作这一话题,开始最直接想到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便是崔岫闻。2014年5月1日晚7点30分,崔岫闻携手天音吟唱者东方妙音、古传瑜伽士祖亦及多位舞蹈家、戏剧艺术家,在今日美术馆360度全景展现多媒介跨界综合艺术,倾心演绎震撼心灵的“灵魂之爱”。

崔岫闻《灵魂之爱》展览现场

  与传统艺术展览不同,《灵魂之爱》是一场只展出1小时左右,同时从视觉,听觉,能量上的全新体验式艺术形式,每一个参与者不单单是普通的观看者,同时也融入了整个作品当中,成为艺术能量场的一份子,是整个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崔岫闻《灵魂之爱》展览现场

崔岫闻《灵魂之爱》展览现场

崔岫闻《灵魂之爱》展览现场

  崔岫闻表示:“‘灵魂之爱’即灵魂交融的瞬间,是生命能量的互动与转换,是人类情感释放的高能量状态。如何呈现这一极抽象的瞬间能量,是艺术家的思考,也是这个项目的缘起。艺术的革命往往是由作品内涵、实践形式及艺术事件共同决定的。这一全新的展览方式融合了多媒体影像、当代舞蹈、肢体戏剧、艺术装置、自由吟唱的心灵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从身、心、灵、命四个生命空间维度展现生命能量逐层递增的过程,完成一个对生命命题的深邃探索过程。”

拉罗扎与艾玛《变奏·城市》的行为艺术表演

  拉罗扎:希望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人与城市的空间关系

  2013年5月,夜色中的武汉上演了一场别样的行为艺术:伤感音乐中,来自比利时的造型艺术建筑师拉罗扎与舞蹈家艾玛,分别在两个透明塑料球中扭曲舞动,挣扎、倒地、抽搐,直至纹丝不动。接受采访时,拉罗扎表示,这场名为《变奏·城市》的行为艺术表演,希望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人与城市的空间关系。

提诺·赛格尔的成名作《吻》

  提诺·赛格尔:更喜欢舞蹈这一类艺术形式

  英裔德国艺术家提诺·赛格尔,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艺术家金狮奖得主。提诺·赛格尔称自己不是很喜欢行为艺术,而更喜欢舞蹈这一类艺术形式,因为后者的技巧性更高。另外还有一点,他认为在行为艺术的产生过程中,人可能会做一些极端的行为,这其实是将身体物化了,这是反人性的。

  提诺·赛格尔的成名作《吻》(Kiss)于2002年展出于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两名舞者伴随着音乐在空旷的展厅内旁若无人地接吻,缓慢地移动,模仿艺术史作品中接吻的情态。这一作品最终以4万美元的价格被MoMA收购,然而这件作品并未留下任何视觉图片。美术馆获得的也只是作品的著作权而已。

  “但是这件作品展出非常不容易。”提诺·赛格尔谈到:“因为对于舞者的要求非常高,你并不能够随时找到具有这种能力的舞者,但是具体到《吻》这件作品来说,当时演出过这件作品的几个舞者就在纽约,所以与其和工作室联系,不如就去找当时演出过的那一两个舞者。所以联系我与否还是要视情况而定。”

  【展览“混搭”现代舞 打破作品与空间的静态关系】

陈丹青“画册作为静物”写生展现场

  陈丹青&侯莹:现代舞呼应画作中的“留白”及“能量”

  今年4月,陈丹青“画册作为静物”写生展在中国油画院陈列馆中展出。在展览期间,策展团队为这次画展及空间策划了多维艺术的介入,包括音乐、舞蹈、电影。4月17日下午,一场由现代舞家侯莹编创的现代舞演出在1-10号展厅中分别上演。现代舞以一种当代艺术的介入方式出现在展厅中的任意空间,呼应陈丹青画作中的“留白”及“能量”。

陈丹青“画册作为静物”写生展现场

陈丹青“画册作为静物”写生展现场

  在这个“绘画”空间中,侯莹为“绘画”也为“空间”编创一出现代舞作品。现代舞作为展览空间中的第三语言,将打破作品与空间的静态关系,为作品和空间重新创造一道以“身体”书就的现代艺术。在侯莹的创作想法中,这第三种语言的创作可以和色彩有关系,可以和文字有关系,可以跟空间有关系,或者毫无关系。

“大脸画--岳敏君 (雅昌指数116) 新作展”现场

“大脸画--岳敏君新作展”

“大脸画--岳敏君新作展”

“大脸画--岳敏君新作展”

  岳敏君“大脸画”:舞蹈语言演绎“笑脸”

  2014年4月8日,南京艺术学院环境编舞专业的师生们在“大脸画--岳敏君新作展”上为观众表演“身体的笑容--红脸人的故事”现代舞。当日,中国当代画家岳敏君“大脸画”个人作品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南京艺术学院环境编舞专业的师生们在现场展示为该展览量身定制的“身体的笑容--红脸人的故事”现代舞,用舞蹈语言向观众演绎了“笑脸”由内部积蓄向外部拓展的过程,以及空间和环境对人们情绪的影响。

  据了解,运用现代舞为展览演绎主题,是南京艺术学院环境编舞专业师生们的大胆尝试,拓展了表演艺术的展示空间。

“约翰·凯奇诞辰100周年”群展现场

  洪信子:先锋舞蹈家绘制《约翰·凯奇画像》

  2012年,在798的AAW(Asian Art Works)画廊,举办了为纪念20世纪著名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诞辰100周年”群展揭幕的行为艺术表演,而女主演则是享誉中国舞蹈界的美籍韩国舞蹈大师--洪信子。

“约翰·凯奇诞辰100周年”群展现场

  与洪信子同台表演者是她的先生,著名德国韩学家维尔纳·萨瑟。两人妻唱夫和,先后三次,将三大瓶中国墨汁轮番倒入韩国簸箕里的容器中,然后各站一侧,双手通过两根竹篙摇晃架起的簸箕,由于摇晃幅度的不断递增,墨汁以不同的密度,从簸箕的缝隙间自然地流到了已提前铺在地面的四方形画布上。

  有趣的是,每当两人共同完成一轮泼墨行为后,都会绕场一周换位,然后面对地面站在画廊的两侧,照着乐谱架上的空白乐谱,用既非韩语亦非德语的语言,向着对方振臂呐喊,而每当其中一人往簸箕里倒墨汁时,另一人则会双膝跪地,虔诚之至地向着后天幕的方向叩拜。接着,他们各自将一只装有红颜料的鸡蛋摔碎在画布的右上角处,溅出的红色为这张行为绘画盖上随形的印章。最后,萨瑟先生点燃香炉,两人一道向天幕顶礼膜拜,将全体观众带入祭祀氛围中。令人惊艳的是,当这幅行为绘画悬挂起来时,其斑斑墨迹形成的构图颇有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趣。而后得知此画已取名为《约翰·凯奇画像》。

“约翰·凯奇诞辰100周年”群展现场

洪信子《四面墙》

  值得提到的是,约翰·凯奇生前不仅是一位大胆妄为的作曲家,也是一位对视觉艺术颇具天赋的画家,洪信子有幸在1985年得到他的特许,将他的音乐《四面墙》编演成舞蹈,其石破天惊的舞蹈形象得到了约翰·凯奇的高度赞扬。

王冬龄与舞蹈演员合作在浙江美术馆上演“书法与舞蹈”的“对话”

  王冬龄:现场演绎书法与舞蹈的“对话”

  2011年10月31日,书法家王冬龄先生与杭州歌剧舞剧院的舞蹈演员合作,在浙江美术馆内上演了一幕“书法与舞蹈”的“对话”。书法家在轻柔、跃动的舞蹈演绎和空灵、悠扬的音乐伴奏之中,席地书写咏赞西湖的巨幅书法,双方共同演绎了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完美融合。

王冬龄与舞蹈演员合作在浙江美术馆上演“书法与舞蹈”的“对话”

王冬龄与舞蹈演员合作在浙江美术馆上演“书法与舞蹈”的“对话”

  伴随着古典的乐曲,身穿白衣的舞者,用曼妙的肢体,勾画出一个个苍劲有力的书法大字;而在那一幅巨大的书法作品中,人们仿佛看见一群富有活力的舞者正在舞动着自己的身体。王冬龄告诉记者,这样的形式是舞蹈和书法的第一次有益尝试,下一步,他将尝试舞者和书法家共同书写,挑战新的艺术形式,碰撞新的火花。

  【用舞者的身体作画:艺术不只是一种感性门类】

美国艺术家Heather Hansen用身体在画布上作画

  Heather Hansen:在画布上随心起舞

  2014年,美国艺术家Heather Hansen启动了一个新的实验性艺术项目,她用手脚蘸上黑色颜料,摆动身体及四肢,在画布上随心起舞,所有舞动的轨迹最终幻化出一幅黑白画作,创作的过程也被摄像师记录下来,成为视觉艺术品。然而说到用身体在画布上作画,必然绕不过去的有一人,华人编舞家沈伟。

《连接转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画卷”的创意源头

  沈伟:对人体带动出来的视觉感痴迷

  如果一生要看一部现代舞,沈伟的作品在必看之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画卷》篇的编导就是他。而作为一个在欧美舞蹈界享有盛誉的舞蹈家,沈伟则自幼修习中国水墨画、书法和戏曲。19岁那年,他报考中央美术学院时专业成绩第二,却因英语落榜,转道南下加入广东舞蹈学校现代舞实验班。

沈伟《天梯》

  2000年,沈伟创作了《天梯》,灵感取自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保罗·德尔沃的画作。这部几乎不像舞蹈的作品里,纯白场景中只得一副阶梯,舞者用素净的布条裹身,裸露上半身,如一尊尊庄严的雕像挺拔静立,四处游走。《纽约时报》后来用了半版文章描述此剧,沈伟几乎一战成名。

  2008年沈伟重归中国视野,受邀担任北京奥运会创意策划和《画卷》篇编导,沈伟严格计算了舞者们画下的每一道痕迹。他对现代舞的态度比其他人更严谨:“艺术不只是一种感性门类,而是需要理性和智慧去处理,尤其是舞蹈。”

  因为戏曲和学画的经历,沈伟对人体有熟识的了解,他认为身体多变,有趣,是人自身最值得探讨的部分,他也尤其热爱身体曲线、皮肤和骨骼的魅力。沈伟对人体带动出来的视觉感痴迷,他其实是在用舞者的身体作画。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程立雪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