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11-08 02:09
艺术家展望 (摄影师张豪拍摄)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即将于2016年11月12日在南京百家湖美术馆拉开序幕。此次展览设置了主题展、征集展、平行展等多元化的呈现形式,其中主题展邀请了国内外300多位艺术家,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展望即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位。
据了解,艺术家展望是第二次参加南京国际美展,在南京国际美展即将开幕之际,新浪当代艺术频道有幸采访到艺术家展望,希望通过此次对话能够让更多艺术爱好者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家本人。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
抛开了金钱、权力和名望,在哪里做当代艺术都一样
新浪当代艺术: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的主题为“萧条与供给”,您能否谈谈您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展望:这是策展人从经济学的角度描述艺术,怎么理解艺术,我其实不太懂,但从字面上理解,大概是世界整体比较混乱和萧条,艺术家能提供些什么呢?大概是这么一个意思。
新浪当代艺术:此次南京国际美展的学术团队有一个特点,偏年轻化,但是他们策展经验比较丰富,您觉得这样一个年轻化的学术团队会给美展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展望:现在很多年轻的批评家、理论家、策展人都出现了,而且非常活跃,这很好,很厉害,年轻一代都上来了,包括艺术家。我觉得这是中国最有正能量的地方,大概就在中国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和这些学术团体身上,他们不一定喜欢老一代的东西,但是我觉得不喜欢是正常的,如果他陷在老一代的那里边,其实反而影响年轻人独立构建自己时代的机会。我们有时候太过注重一代一代传承这种关系,实际上它影响年轻人构建自己的世界。所以我觉得年轻带有一种反叛,或者否定上一代,其实都很正常。因为我当了很多年老师,我看这种事都比较正常,年轻学生里边,他既尊重你老师,同时又在内心世界里有另外一个很不忿的东西,每个人都是这样,我年轻的时候也这样。我尊敬的是前辈、长辈,但学术是另外一回事,学术不分年龄,它就是一个感觉,其实年轻有的时候也很传统,不一定年轻都前卫,那倒不一定。
新浪当代艺术:在南京这样一个地方,比北、上、广的艺术氛围可能相对来说要弱一些,您觉得像南京这样一个“六朝古都”做当代艺术,它的前景如何?
展望:其实当代艺术是大家都喜欢玩的一个领域,它不分地域,不管南京,还是天津,还是西安,还是哪里,都会有很多年轻人愿意玩这个。只是说由于市场和功利的原因,大家都追逐权力,追逐名望,所以造成了北、上、广是很重要的城市。如果你抛开了金钱、权力和名望这些东西,这在哪里做当代艺术是没有关系的。但是我也想说一点,艺术家或艺术从业者比较集中的地方,它交流更频繁一些,刺激更大一点。人烟稀少的地方交流少,刺激少,人会更安静,这都不一样。
新浪当代艺术:那您对第三次国际美展有没有自己的一个看法?比方说它想追求国际化,您觉得它要走国际化的话应该要做一些什么?
展望:比如说有些艺术家他同时兼具策展人的身份,就比较爱思考这些事,比如像邱志杰,我属于喜欢工作时做我自己的作品。所以这种事,思考比较少,我也不好乱讲,任何地方的活动都想国际化,这都没有问题。但艺术家创作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你撞上这个主题合适,可能就参加了;如果别人觉得这个展览不适合这个艺术家,你就别参加。我不喜欢那些追着展览跑的艺术家,我比较倾向于艺术家必须建构自己的艺术历史,自己的艺术脉络,适合你的展览就参加,不合适你就别参加,跟着展览主题跑,或者跟着策划人的理念跑的艺术家,会有问题的,这是我的一个基本想法。但是展览我不拒绝,有展览就可以交流,可以参加,让大家看一看,这都是挺好的事,是否国际化的展览都没关系,但国际观还是应该具备一些。
展望《病床》 超轻彩色粘土 病床 尺寸等大 2015
用变化甚至于幻觉的方式看世界,可能反而更准确
新浪当代艺术:那您可否谈谈此次的参展作品,跟我们分享一下?
展望:参展作品是很晚才定的,2015年我做个展的时候,我创作了一批作品,最后展览选了一批比较大的作品,然后还有另外一批作品没展出。今年CIGE博览会有一个专题展,第一次展出那件作品《病床》,吕澎也看到了,他后来就邀请,说这件作品适合“萧条与供给”这个主题,所以我就参加了今年的南京国际美展。
新浪当代艺术:是什么形式的作品?是雕塑吗?
展望:对,雕塑,三张床,上边分别放了一件作品,有点像人肉撕开的病人准备被修理的感觉,有一个偏白皮肤的,一个黄皮肤的,一个黑皮肤的。当时做的时候也没有故意这样做,就是后来在挑拣作品的时候,好像比较完整的就是这三件,不知道怎么就那么巧。
新浪当代艺术:您跟我们分享一下,关于这件作品,您创作的一个想法。
展望:这件是《幻形》系列作品其中一个版本,意思是假设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我把雕塑变成一个动作,不是说非要雕和刻,而是说用拉、拽、挠、叠等等,所有手能做到的动作都是雕刻的一部分,甚至身体也参与,就用这种方法来做雕塑。因为我觉得这样可能会有一种更自由的感觉,能把我幻觉的东西做出来。以前用泥一点点做雕塑那种传统的雕塑方法,实际上它对艺术家的表达是限制极大的,非常限制,里边得搭架,还得考虑泥是否干,还得考虑那个泥要捏紧,要不然就掉下来了,它那个约束太大。
所以我一直幻想有一种材料能够更自如地去做,后来我就找到一种“轻质土”。这种土的特点,其实是很难做雕塑的,它只能小孩拿来玩,因为它的拉力特别大,就跟抻面似的,但是你没法塑造,它是一个玩具。然后我就把不同颜色的“轻质土”混在一起,就拿这个做实验,做了一批雕塑。但是它的限制也挺大的,限制在于它立不起来,它只能躺在那里。后来我采取了让它弯曲变成立体的状态。所以这也是它的限制。总之没有一个完全自由的状态,总要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
新浪当代艺术:那么这个《幻形》系列,跟之前的《假山石》系列是否有所关联?
展望:其实《幻形》就是从《假山石》的不锈钢来的,你看那个《假山石》不锈钢的时候,其实里边都是幻觉,就像吸了大麻似的,看里边不断各种各样的变化,就反射了你自己,反射了周边的环境。因为自然是不确定的,所以它的变化也是不确定的。我觉得这特别映射现实世界,很多事情都是变幻莫测的,我们习惯用一种非要弄清楚、非要固定的想法去看世界,其实是不科学的。最科学的就是你用变化甚至于幻觉的方式看世界,可能反而更准确。所以这个启发了我,就是让我自己处在就像不锈钢石镜子一样的状态去创作,所以做了这批作品。
新浪当代艺术:像《假山石》里的“假”,还有《幻形》里的“幻”,似乎都有些脱离现实的意思。
展望:有一种对应关系,但它不是机械地对应,它是实践出来的。
新浪当代艺术:您之前也创作过其他类型的媒介作品,摄影、影像、装置,包括雕塑,有些媒体称您“不按套路出牌”,您认可这种看法吗?
展望:确切地说是不按别人的套路出牌,我有我自己的方法,这个“套”是指的别人的“套”,因为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习惯。你就按照自己的习惯和自己心里边指引的方向走,这样就不按照别人的套路走,主要指的是这个意思。
展望 《病床》 超轻彩色粘土 病床 尺寸等大 2015
搞艺术也是一场战争,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新浪当代艺术:刚才谈到了南京国际美展,现在国内还有艺术北京、艺术南京、艺术长沙、艺术厦门、艺术深圳、艺术郑州等等。现在每个城市在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把艺术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层面,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城市的附属价值。对这样的一个社会现象,您作为艺术家的身份,有一些怎样的看法?
展望:这挺好,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喜欢艺术,都搞艺术的话,肯定就不会有战争,因为艺术里的战争都是理念上的,既没有身体接触,也不可能见血。我觉得人类社会应该把身体接触和见血的战争,全部转化为这种理念的战争,就像搞艺术一样。搞艺术也是一场战争,一场看不见的战争。我觉得这是好事,我绝对支持,所有的地方都搞艺术,那我是百分百地拥护。如果大家真能从内心世界里认识到这一点,就跟体育比赛似的,和平竞争,这是最好的。因为人类必须要竞争嘛,你不竞争,活着就没意思。艺术竞争和体育竞争,这都是非常好的。只要是搞艺术展览,搞这种竞争,全部是正能量。
新浪当代艺术:在国内外很多大展上都能看到您的作品,您对于展览的选择和参与,除了人情方面,您有没有自己的一个标准?
展望: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我有没有适合这个展览主题的作品,如果这个主题跟我的作品一点关系都没有,让我参加,我有时候可能会拒绝;第二,我有没有时间,因为有些展览需要创作新作品,但我没有时间去做。我也不会无缘无故非要拒绝一个展览,一般也不会的。我会看我的时间,只要不耽误我时间的情况下,我一般能参加就尽量参加,社会活动嘛,这方面我没有什么太大的个性。
新浪当代艺术:前两届的南京国际美展都是借用别人的场地,今年将在南京的百家湖美术馆举办,此次大规模、多元化的展览在美术馆举办,对于总策展人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当然外界也有一些质疑声,能不能办好之类的话。
展望:现在很多人把钱投到展览里边没什么不好,当然也会有人说乱花钱、图热闹等等各种评论,但我觉得全中国都搞艺术展览才好,这没有什么不好的。反正也得花钱,钱不花在展览上,不花在艺术作品上,那花在哪呢?房地产?艺术也是一种制造,你管它制造的是不是垃圾,反正艺术制造消耗的能源,可以说跟所有的制造相比是最少的,只是说艺术家自己的创作不要被这些东西感染,你要按照自己的创作线索一点一点地去研究自己的作品。
来源:新浪收藏当代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