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市场行情的火爆,也带动了油画行情的上扬。但是中国画和油画的行情,无论是成交金额还是市场容量都是泾渭分明,油画显然出于弱势地位。
比如徐悲鸿,其国画最高拍卖成交价是《九州无事乐耕耘》,2004年12月在北京荣宝秋拍会上以1705万元成交;其油画最高拍卖成交价是《风尘三侠》,2001年10月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会仅以704万元成交。
在西方油画的最高身价已经超过乐1亿美元的时候,中国油画与之差距十分明显。对此,徐龙森十分坦然,他认为中国油画的“身份”现在还十分暧昧,还处于西画的附庸地位,尚未像国画一样成为一种“国粹”,完全渗透到国人的血液中。这也难怪,毕竟油画是一种舶来品,传入中国也不过百余年历史,而且,目前油画尚缺乏权威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但是终有一天,中国油画会与西画脱钩,成为中国自己的“国粹”。只是,这个过程还很漫长。。。。。。
不过,对于中国绘画与西方油画价格的悬殊反差,徐龙森颇不以为然,人物二者目前没有可比性。他打个比方说,当中国的国民收入已经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的时候,那么国画(包括中国油画)的身价完全可以超过西方油画的水准。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徐龙森将购藏中国油画作为了一种长期投资。
业内人士都知道,东海堂最出色和完整的收藏是中国早期油画。中国早期油画是油画从西方走向本土,并进行文化嫁接的最重要的过程,却也是缺失最严重的部分。这批油画由于历史的原因已处于被损毁、湮没的状态,由于徐龙森的独具慧眼,陆续“发现”了鲜为人知的油画家沙耆、
李青萍,仅沙耆的作品就不下300幅。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手头现有的和经手的画作,其数量和质量抵得上中国任何一个美术馆,也足以把中国整个早期油画史做一次文化梳理。现在,他建立档案的早期油画已有500幅,成为这一时期美术史的重要补充。
作者:俞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