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作为艺术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版画
——在“第二十二届全国版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的发言
隋丞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问题与方法》里面涉及的几个问题和今天的议题有关,前面桂彦提到关于版画思维的原点的问题,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叫它版画的特殊属性,关于问题的出发点都是从版画的特殊属性去考虑的。在这个图像泛华的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接受新的视觉语言和新图像,版画也因为它圈子的狭小,种类的精细化,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修养才能欣赏,逐渐失去了人们的关注;反过来说:如果使版画普及率扩大,将版画的种类模糊化,不需要专业的知识来提供欣赏基础,那么版画还是不是版画?这个问题就会自然凸显出来了,定义版画的形态问题就是一个重要问题了,后面的展览、研究、创作都会受到影响。
正如小说或文学日渐式微,变形为电影或电视剧的脚本还是不是文学一样,是同一类问题。此次展览版画的形态还是传统的形态,有很多新形态没有在这次的展览里体现出来。比如用版画的特殊属性创作的影像,动态的版画等,都没有看到。但是以“版画的特殊属性”创作的作品在其他非版画的展览上却多有出现,那么它是版画吗?是版画发展的结果吗?版画如果改变形态变为版画形式的“脚本”,变为影像的素材和“脚本”,变为动态的影像形式,版画还是不是版画?或者反过来说:以版画的形式,以版画特殊的属性去创作影像,其结果是版画发展的“结果”,还是影像吸收了版画的“手法”?其实徐冰先生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像盛葳刚刚讲的故事一样,版画的特殊属性之一是他的一个“点”经过复制印刷,其结果是相同的;比如电视台的发射信号,其接受结果是相同的,其原理和版画的属性相符合。但是他的关键问题是,将“点”像活字印刷一样重组,就会生成新的版画。将这种原理应用在影像中,将网络中的众多的“点”重组,就生成了新影像。当然,这是不是版画的形态的一种转换,还需要讨论;但是,这是版画的再生和发展是毋庸置疑的。
就社会的参与问题,如何介入社会,介入社会的方法到底是什么,始终是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细致的讨论和检讨。在媒体资源匮乏的时代,“直接”的方式似乎是版画艺术被大众认知的方式。社会参与也是直接的“给予”,强迫的给予与接收,没有多样化的选择,也没有多样化的认知理解。只是直接运用了版画的传播性和复数性。
实际上运用版画的特殊属性转化为一种介入社会的方式,我觉得是一种办法,
我以为中国版画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和当代教育领域里是非常好的,比如徐冰先生的运用版画特殊属性创作的作品,是被国际上认可的方式,比如苏新平老师的图像哲学和艺术方法也是版画延续的一种方式,比如王华祥老师的“32刻”教学方法,填补了中国现代主义教学的缺失。都是版画再生的一种方法,如果不是特指版画为一个画种,我认为这些都是版画的成果。包括刚刚提到的当代众多的优秀艺术家,很多是学习版画专业出身,都运用了版画延伸的方法,如果不是讲版画特指为一个画种,那么我觉得这些都是版画发展的结果。
版画的特性与特质已经转化为非版画领域里的“成果”,体现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也体现在艺术教育教学中。在艺术教育中版画教学因为其材料的多样化,思维的丰富性,制作的间接性,还有和新媒体新科技的紧密关联,已经是艺术教育教学中有成果和成就的学科。如果不是特指“画种”的转化与定义,那这些成果也理所当然是版画的成果,如果特指在教育思维上的开拓上,那么版画是不是一个画种就是一个要重新“定义”的问题。
2015年湖北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工业版画展,这个展览的名字是一个行业展,但是策展人将有当代性的“版画”作品放在一个展厅里,都是从版画发展出来的装置和影像作品,都带有版画的特殊属性。从事当代艺术批评的理论家看了之后很有感触的说:这完全是一个当代艺术展。当然这不是一种贬义的评价,从版画特殊的思维方法和特殊属性延展出来的方法是符合这个时代多维思维,多种表达。
如果将版画视为一种艺术,一种艺术方法,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定义为一个画种,那是不是思维方式和方法的改变,就会带来我们重新去看待已经“既成事实”的问题。对既定的艺术标准和规则的质疑和反省,从而去除自身的痼疾和局限,这也应该是版画介入社会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艺术的功效之一。
自从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性理论之后,艺术就运用了这些方法去实现公共性,用公共性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版画也是一种必然。在这种图像泛化的时代,版画还能不能坚守版画,如何去实现公共性,从当代艺术的历程看,是将艺术重新拉回到政治的批评性,还是艺术从此变为消费商品,如果不以这种二元的角度去思维,艺术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和出路。
如果从公共性的几种视角去思考当代艺术的发展,问题是否会得到部分的解答,公共性也有更多的视角和方法体现在现代社会中:用多元主义的视角,以政府的文化策略和政策来发展;用公共选择的视角,以理性选择方式来发展,以公民文化教育权利来发展;用提供服务的视角,以文化消费的形式来发展。如果从这些角度来理解的话,我们的展览、创作、研究就会有未来。
如果以多元视角的方式来考虑,展览方式和展览的传播方法也会发生变化。展览方式可以运用分为不同的展区,传统版画可以列为一个展区,实验版画可以分为一个展区,民族风情可以分为一个展区,运用版画特殊属性方法来创作的版画可以分为一个展区,运用版画方法和观念实现的其他非版画形式成果可以分为一个展区。这样就会明晰版画发展的脉络和成果,欣赏者可以明晰的分类观看,这本身就是一种学术方法,同时也会为学术研究提供系统化的全面的作品和资料。
如果以提供服务的方式来考虑,在传播方式上,可以运用现场直播的方法,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节省经费,如“艺术头条”这样的网络直播,动辄几十万人,多则上百万人观看;虽然观众进入有极大的偶然性,但是其传播的速度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提供服务的方式上,还可以深入细化,将作品的具体信息和作者信息,包括艺术理念,创作方法,制作方法等都可以做成微信二维码,观者可以随时用手机扫描获得信息,来理解和欣赏作品。
2017.7.28
于内蒙古通辽版画艺术中心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