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林阳:我知我法任天真

“我想传达的是,书法是一种手段,它最终要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林阳

  提起林阳,总是多将他的诗书一并提起,冯远先生曾评:“林阳上承家学,开蒙既早,好诗亦擅翰墨。”

  将林阳家学,颖悟,性情都囊括其中,而我们从他的自作诗里,不光能感受明山秀水自然美妙,同时也能够看到他的内心状态,比如对书法创作的态度,“墨色篇章字字新,我知我法任天真”,对人生洞察的感悟,“登高最喜云生处,风洗征衫复洗心。”所以要了解林阳,透过他的诗书便基本知大概了。

林阳书法

  2016年是人美社成立六十五周年,作为人美社总编辑,林阳这一年的行程更密集,与组织和担纲多项国家重大美术出版工程的经验比起来,六十五周年赋予他的除了责任,更多的是岁月深情。一向沉着内敛的林阳大概在他的《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艺术家们》套书里,第一次传达出了这样的感情。

  书的后记里他提到“人民美术出版社离退休的老干部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是他们创造的辉煌成就让我们得以享受人民美术出版社这块金子招牌的光芒。”所以,当我们组织“记忆流金”人美老艺术家们聚会及作品品鉴会时,林阳非常爽快的应下来,并拨冗赶来为老艺术家们张罗主持。

  2016年12月,“东风引·荣宝斋当代名家书法邀请展”在荣宝斋书画经营二部展出。林阳的书法作品“研足炼成联”入展,“研足几池墨,炼成一纸文”这句诗林阳曾多次书法创作,近两年重要的展览,林阳都选了这句诗,其中有一幅出现在2015年林阳在恭王府的个展上。而2016年参展的这幅新作显得更加浑厚朴拙,平中藏趣,一股“士夫志趣”里的顽性和天真从字里墨间跃然出来,最终沉淀下来的其实林阳对中国艺术文化的敬意与体会。

丙申年创作的“研足几池墨,炼成一纸文”

甲午年创作的“研足几池墨,炼成一纸文”

  张海曾这样评价林阳的书法,“林阳以行草擅长,也涉猎行、隶、篆诸书体。他的书法多与众不同,线条碑味十足,结体富有独特的美感。他的作品强调构思和布白,这些笔墨之功是令这些作品妙趣横生的源泉所在。林阳以书法写自作诗词,书卷气之外略参奇崛,从平和中更见性情趣味。”

  无论哪一种身份角色,在外人眼里,林阳都游刃有余,在工作之外,他用深厚的学问学养丰润着他的笔墨意味,用诗书来表达记录他的思考感悟。当林阳的诗书结合一体成为作品时,我们看到的不光是书法,还有创作者的情感体验、文化思想和风格魅力。

林阳书法《春》

【释文】

风去山如黛,云雀唤春来。

小草初含绿,玉兰花半开。

士夫志趣 诗书意气

——林阳诗书小论

文: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发表于《人民日报》

  林阳上承家学,开蒙既早,好诗亦擅翰墨。

  林阳作诗,长于写景咏物、游观感悟,题材体裁多样,况味人生、寄情咏志,意境悠远冲淡而颇具画面感,正应合了唐人王维“诗中有画”的旨趣。读林阳诗,不乏美言妙句,多令人有沉浸自然明山秀水之中而不知返的感觉。一如“秋意褪山绿,西风染菊黄。坐看云出岫,信步数花香”中的绿与黄、云出岫、数花香之美景相映;又如“寂寂长廊枕碧烟,半湖波动半湖眠。夕阳渐落天风晚,一袖清凉几欲仙”中的碧烟、夕阳、天风晚、几欲仙之缥缈意韵;再如“荷盖芰芽侧我行,三潭如镜醉风轻。星星渔火间明灭,一叶兰舟枕桨声”中诗绪入画、情景交融的描述等等,作者要传递给读者的不光是山、湖、夕阳、渔火或碧烟、荷盖,而是通过对这些景物元素的组合,注入诗人的彼时感受与心境。

  不惟如此,品其诗作背后的意涵,似令我见出一位志存高远、有情有义、心胸通达的林阳。既有“月满秋深桂子开,蟹肥风冷酒浮杯。无山无水无花伴,有墨有诗有梦来”中的蹈励自奋;也有“回眸百绪梳,作嫁乐如初。推牖飞秦墨,遮山望纸鱼。好诗千咏苦,顽痼一朝除。大衍知天命,看云任卷舒”“最恨平生枷锁困,偏偏甘愿作诗囚”“弘文固本开新境,人美美人再百年”中坚忍、矢志不移和旷达的求取精神。

  诗以言志亦传情,历来名家多豪情。但在林阳的诗作中,却少有过于张扬夸饰、比附失当的大言、狂言,相反有的是雍容裕如、沉着内敛的释放和汩汩宣泄,读来没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造作之感。

  对于正处在人生成功巅峰之境,既收获着辛苦付出的回馈,又面对着名与利的诱惑和周围世俗的眼光与毁誉,一个具有良知和理性智慧的人,需要时时保持内心的自省与淡定。因此,林阳在“临窗把卷思云外,一缕茗烟试问禅”中的平淡通脱,“寻常风不动,有水便成仙”中的道德自许和“未泯童心明大道,追摹秦汉见精神”中显露出秉节持性的风骨,就显得难能可贵。

  立身处世须如此,研修学问须如此,赋诗的遣词炼句亦复如此,林阳反复揣摩推敲而欣欣然乐在其中,引为人生快意。

  林阳又擅书,少年时便在父亲林锴指导下临池不辍,后虽几番经历变易,但未曾间断,且书艺学养每有进步还能化为理论研究成果。他习书涉猎书体较广,博取众家,基础端正。早期书写内容多以历代诗人名句为主,间以书画大家的诗画理论经典。其楷书吸收了汉隶、魏碑、章草的苍劲、浑厚、酣畅一路,追求朴拙高古的书风。又随着林阳“书外功”对诗学的研究与诗词创作的爱好,使他对诗书的理解认识更趋深入,进而升华了其书艺,也提高了其诗境。

  日前欣赏了林阳近年新作,颇为他的变化高兴。我最属意他去年秋日所作的草书《旧作荷一首》,“翠色池塘点点霞”,以秃笔中锋饱满写来,拙重厚朴;至“亭亭玉立几多花”,墨色略有收滞,字型因笔画多变而略疏松放逸;而“谁贪凉意开窗牖”,乃复笔蘸浓墨,亦碑亦草地笔笔送到,憨趣十足;第四句“夜半香风入我家”则以简拙朴茂的字型结体收尾,碑韵神气俱现,加之渴笔率意的落款,全篇虚实相间,疏密有致,左右照应,风格朴间寓奇、厚中见趣。

  近作《大觉寺品茗图》《听琴〈梅花三弄〉》和《游香山》等作,则是延续了林阳书艺基本风格之上的意外机杼显露和妙趣各异的好作品,真正得其父林锴字型、笔性、书趣的真传。所差异者,林阳的墨色黑重,显得更为自信霸悍。林阳的天赋才智自不必说,但其所以能诗书双楫,皆能探得门径,与他的用心、用勤、用精不无关联。

  清代梁巘曾在《评书帖》中总结历代书艺云“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林阳则在其书艺理论学习研究中,结合自身实践体会加以分析,同时又将明中期诸大家的书艺特点、尚质的清书审美价值和民国之后的书法时代特征做了延伸品评。尽管学术层面的探究可以见仁见智,但是这种对于史论的自觉梳理与关注,于指导与影响林阳书法实践的眼界拓展和眼力、鉴赏力的提高不无裨益。学无止境,无论是诗或书,对于学问、学养和技艺的修炼,林阳还有着长长的未来和进取之路要走。

  林阳正值盛年,既收获着理想,也继续耕耘着理想。一路行来,前承祖荫,又得改革开放之机遇照拂,还有幸得众学耆耳提面命指点,更经过他不懈努力,于事业、个人修为、诗书精进都需要他广积厚蓄,珍惜当下,继续努力,造福社会,成就自身。谨愿林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艺术家简介

  林阳,1958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文史馆馆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民进中央开明书画院副院长,北京民进书画院院长。

  长期从事美术图书的编辑工作和出版社的管理工作,组织和担纲多项国家重大美术出版工程。出版专著《左编辑,右营销》,《编辑视界》,《林阳诗草百首》,《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艺术家们》(一、二),《笔墨随心——林阳诗书作品集》,《君子之风——林阳书法作品集》。

  2015年在北京举办“笔墨随心——林阳诗书作品展”。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冯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