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当战争与难民“走进”文献展

2017-09-24 01:30

  

马塔•米努欣《书之帕特农》立面

《书之帕特农》内部

  卡塞尔文献展从1955年开始,至今已举办14届。与其说这是一个展览,倒不如说是策展团队做出的大型艺术品装置。它将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的单个作品按照特定思路摆放,表达一个完整主题,这个主题与当下全球的政治、社会时事息息相关。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要传递的主题信息则是现在仍在发生的战争与难民。

被包裹的禁书

  从停车场出来穿过马路,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钢架神庙,阳光穿过反射出晃眼的光。在好奇这个半透明建筑为何种材料所建之时,我们已来到跟前——把书用真空塑料膜包裹在钢架上——这便是马塔·米努欣的《书之帕特农神庙》。

弗里德里希阿鲁门博物馆

尼科斯·艾莱克斯 《终结》,Nikos Alexioude《The end》

  走出神庙,来到弗里德里希阿鲁门博物馆。进入博物馆一楼,地面映出尼科斯·艾莱克斯 (Nikos Alexioude)的“终结”(《The end》)。色彩斑斓的无声循环数码动画,不足6平米的空间引得人们争相观看拍照。继续前行,右侧展厅里三三两两的彩色包袱散落在地上,很是抢镜。随后到了博物馆二楼,才明白这一系列作品的含义。

金守子《打包》,Kimsooja《Bottari》

迪米特里斯·萨默瑞尼斯(Dimitris Tzamouranis)36°45’N—021°56’E)

  步入二楼,首先看到一幅巨幅油画:乌云与暗黑色海水连城一片,海浪翻卷形成无数浪花与泡沫,这是暴风雨的前兆。与之呼应的是一张黑乎乎的大桌子,桌面由铁板做成,上面用颜料堆积、冲刷出各种轮廓和形状,像海水冲刷沙滩的感觉。铁板象征地图,凝住国与国的界限,难民穿过界限要付出代价——生命的代价。

乔治·哈德吉米查里斯《十字路口》George Hadjimichalis《Crossroad》

乔治·哈德吉米查里斯《十字路口》局部

  转到另一个房间,左手边是一个织布机样式的大装置。12排梭子抽出密密麻麻的线,线织成布。布是我们大部分生活用品的原材料,因此在线网下有张床,床单与布相连堆积,线与布是上下的线面对比,毫无规律的布褶与成排的线则形成“混乱”与“有序”的对比。

珍妮·安东尼《睡眠》Janine Antoni《Slumber》

比亚·达沃《帆》Bia Davou《Sails》

  织布机对面是一组由帆布制作的船帆状作品。稀薄的帆布透着光,每块三角船帆都系在单一的小方板上。孤零零的线、倾斜成各种角度的船帆仿佛随时会断掉,离开船只随风飘荡。

.玛利亚·洛伊艾杜《集体自传》,Maria Loizidou《Collective Autobiography》

  绕过《帆》继续往前会看到一个普通衣柜,通过目镜可以窥视封闭在里面的小世界,温馨、可爱、充满童趣。裸露在外的玻璃柜放着各种奇怪的东西,有破碎的纸娃娃、足球、被扭曲的肢体等。在衣柜拐角处有不足半平米的桌板放着一本书,一把椅子置于简陋的书桌前,显得格格不入。当战争到来,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童年不再,连安静的学习都是奢侈。

乔治·拉帕斯《算盘》George Lappas《Abacus》

  接下来乔治·拉帕斯(George Lappas)的“算盘”《Abacus》被围在一间展厅内,两堵相对的墙上分别有道打开的门。一边的门被绳子拦起来,另一扇门则通向后边的展厅。来到门口便可看见作品全貌:细细的沙子铺满地面,沙滩上方架起横竖交叉的几道银色网,网线上还穿着一颗颗圆珠,冰冷的金属网把展厅隔成两半,观众只能隔门对望。

斯蒂芬·安东诺科斯《霓虹灯与铝箔作品-追忆》Stephen Antonakos《Remembrance》

从《Shelter》到《Not Forgotten》

  在这之外又是一件封闭在小空间内的作品,这个突兀的小房子置于展厅内,阻隔了人们的视线。小空间充斥着梦幻的玫红色柔光,显得华丽又舒适,但只在房子一角留下窄门,每次仅能进去几个人,观众只好排对等候参观。小房子与一楼的彩色动画相互呼应,同是令人向往的事物,却只能容纳极少数人。进去的人无法自拔,外面的人又充满向往,就像难民期待的天堂一般。

艾米丽·贾西尔(Emily Jacir)《帐篷》

《打包》和《帐篷》

  但现实往往残酷,绕过小房子来到后边,首先看到一顶由艾米莉·贾西尔(Emily Jacir)所搭的简易帐篷,距离帐篷不远处有一个包袱。一楼与二楼散落的包袱表明:打包是为远行做准备,大批难民只携带极简单的行李离开记忆中的家园,途中遇到不可抗因素还会丢落行李。

安德烈·莱奥斯《庇护》,Andress Lolis《Shelter》

  帐篷前边是一堆用废品做的装置:被水浸泡过的纸箱、单薄的木盒、泡沫板依次摆放。帐篷的最后又是一道网,6块巨幅石墨绘铁丝网拼接成一道悬挂电网的高墙,把之前看到的一切都拦起来,堵在这里。拼命逃离被战争破坏的家园,依然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只能在规定的范围活动。

安德烈·鲍沃斯《不要遗忘》,Andrea Bowers《Not Forgotten》

  至此,我看到的不再是单一的作品,而是一个完整的关于难民逃难的故事。由于战争造成大批难民出逃,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被迫逃离家乡。逃亡的过程充满未知的艰辛和危险。没有坚固的船只,只能依靠破旧的小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途中遭遇暴风雨的袭击,船只打翻、行李被流散浸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岸边,生还者却寥寥无几,无数难民葬身冰冷的海水。他们付出失去生命的代价不得已出逃,但前方并没有期待的安稳舒适、没有孩童应该享受的温馨童年、没有幻想中的天堂。一切美好都是梦幻泡影,简陋的帐篷并不能遮风避雨,借住他乡更谈不上自由,只能在没有家的地方漂泊无依。所以,第十四届文献展是将不同的艺术品围绕战争与难民的主题布置,通过展览让更多人观看并激发我们反思......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摄影,杨小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