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1-12 20:38
罗丹自述:
我非常高兴能参加此次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展览有一个很好的学术理念——“未来通行证:从亚洲到全球”。在策展人陆蓉之老师看来,这是一次利用中国古老的哲学理念,即以“阴与阳”为出发点,对全球化的一次尝试性的阐释。因为,“阴阳”是互相对立又互为补充的,它们相互共存,但又缺一不可,又不能转换为对方。而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哲学思考方式,恰好能为解释今天的全球化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此次展览的作品也非常丰富,形态各异,手法也多元。部分作品涉及到全球化的一些问题,而另一部分则延续了策展人前些年提出的“动漫美学”的思路。实际上,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展也非常重视全球化的问题,只不过,各个国家馆切入的角度与方法各有不同。看到中国国家馆的作品,一个明显的感觉是,尽量从本土的文化传统出发去找支撑点,并与所谓国际性的现代文化拉开距离。总体来说,威尼斯的六月是精彩纷呈,让人流连忘返的,在这个世界艺术之都,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能到这里参加展览,把中国的当代艺术呈现给全世界的观众。
批评家文字摘录:
罗丹很清醒自己的选择,他用绘画去追溯绘画何以可以表现欲望,用绘画去再现时代变迁的症候象征。或者说,罗丹是用绘画的图像象征意义来表征一种我们欲说又止的生存悖论,那些歌咏吟唱的人们,沉醉在歌乐的陶醉中,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回荡在耳畔,人物表情极度夸张、兴奋,但同时掩饰不住心灵深处的痛楚:不让你的眼泪陪我过夜、彩云追月、沧海一声笑、当爱已成往事、今夜独上西楼、梦回唐朝、一场游戏一场梦、像风一样自由、自由自在等等,作为作品名称,它们一一地吐露了罗丹对绘画的态度和见解。绘画不是简单的叙事,而是一种情状的心灵模拟,它们作为整体营造了当代的文化泛化和人生意义的解读。它们的特点不是直叙,而是以形象与语言的双重象征来指向生命的无可言说。表演者极尽荒诞之能事,而反证生命的压抑愈加强烈,于是罗丹用绘画激活了这种生命本能与表象的冲撞,它揭示的是生命力的激越如何呈现,尽管充满悖论和荒诞。
罗丹的这些绘画图像不再强调地域的唯一性,相反它们具有了象征的普遍性,即感同身受的人都可以在这些绘画面前驻步,让自己的思绪短暂停下,一同沉静到这些视觉化的激昂中,这是生命力想象中的癫狂,是画面即将被激越的表达破裂开的一种感觉。罗丹在此完成了绘画的普遍性转换,实现了绘画语言的可传递性可能。同时,他又实现了个体叙事进入到心理象征的过程中,绘画的真实性将因为心理学厚度的加重而更加真实,因为是世界的图像表征直指了世界的问题本质,视觉的真实是在视觉的反视觉性中显现了图像与视觉的真实性。这是当代的艺术世界所反映出的一种新的视觉语言方法,其针对人类的认知视域又扩大开,使得绘画的视觉问题与表现问题更加突出出来。罗丹的这一批绘画因此可以作为这种新一代绘画观念思想的体现。绘画的新与旧或新趋势与否,在于它是否深入到心灵世界的生命本质中,它可以体现为多种问题意识的表征,绘画的镜像功用即是当代绘画要深究的课题之一。画家能够介入到它的镜像功用中,就是这种新的绘画趋势,也是切入自我存在的当下性与时代性的认同中。
——摘自王春辰《生命力的激越——评罗丹的绘画与时代认同》
作为当下大众文化的表征,好像没有什么比摇滚的嚎叫更能代表和打动我们了,而罗丹作为年轻一代青春生活的亲历者,好象也没有什么可以比摇滚和“k歌”更能赋予他们对生活、时尚态度和想象表达的空间。罗丹的《摇滚狂潮》系列作品就是以一个个搖滚的呐喊面孔予以呈现的。令人感兴趣的是他在处理这些形象时,没有延续他父辈们的以一种人道主义的眼光,体恤地表现农民的的悲苦和苍凉,也拒绝了出生于60年代一些艺术家在人物容颜上荒诞式的话语基调和对冷嘲、反讽、调侃方式的高度迷恋。而是相对客观和夸张地勾勒出中国正在兴起的消费社会中娱乐至上的生动情境。这种情景一方面说明了从娱乐精英化到娱乐平民化的转型过程中的特点,道出了娱乐文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魅力;另一方面也包含有他对在大众文化造成的某种虚幻的美好前景之后,而加剧了年轻一代虚妄症的质疑。虽然没有直接的悲天悯人式的追问,也没有戏谑般的的嘲讽,似乎以往撕心裂肺的嚎叫在消费文化的荡涤下已显得苍白无力。他只是想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直接表达出来,但多少还是能够看出他对这种娱乐化沦落为粗鄙的狂欢的畸形发展的批判,对年轻一代在娱乐至死的“真实”的假象背后的焦虑与困惑。同时,注重表象、感觉和情绪是为他作品的又一特点,即把光鲜闪亮,甚至有些痉挛的摇滚演唱的瞬间定格为纯粹的形式感,以强调视觉图式中的形式主义趣味,并将这种旋律和节奏的形式感发辉到令人眩目的程度。从中可以看出罗丹的用意是把画面中的一个关键性的行为形象同时赋予了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最大效果。换句话来说,广告、波普化的色彩和结构语言,相对充分地强化了他在这种形象当中寻求到的对现实某种新的判断和诠释。
——摘自 冯博一“罗丹推荐辞”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