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1-27 14:46
MIT金融学硕士、艺术行业资深分析师王亦欣演讲现场
时值美国购物狂欢节“黑色星期五”,亚洲艺术协会(Asian Society of Art)于美东时间11月25日举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市场”讲座。MIT金融学硕士、艺术行业资深分析师王亦欣女士受邀于纽约著名画廊“阳伞项目”(Parasol Project)发表演讲。
该讲座旨在探讨数字化时代,电子商务及社交网络的普及下,艺术市场中各主体的应对策略及创新方案。王女士由“黑色星期五”购买电子产品的经历谈起,对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与其他产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由此产生的消费方以及出售方的特殊心理需求和商业策略。
美国国家零售联合会(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 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有59%的受调查者表示会进行网上购物。与此同时,艺术市场网络平台交易同样方兴未艾。根据TEFAF和HISCOX提供的数据,2016年艺术市场整体低迷,拍卖成交金额下降19%。与此同时,网络平台的艺术品交易表现强劲,成交金额上升15%。2016年网上平台的总交易金额达到37.5亿美元,占整个艺术市场的8.4%,此份额在2015年为7.4%。
由此可见,艺术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然而与其他商品的相比却仍有差距。
王亦欣谈到,艺术品与其他商品的相同性推动电子艺术市场的发展和创新,而艺术品的特殊性在此过程中添加了踟蹰不定的因素。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塑造了当代的数字化艺术市场,也解释了主要玩家的商业策略及发展动机。
王亦欣和策展人Katya Grokhovsky
她认为与电商相比,艺术品还是有其特殊性:
第一,感情和体验因素。艺术品的价值很难被量化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人的感情因素。与作品的亲密接触会唤起人的情感,这种体验不仅来源于作品的尺幅、纹理、整体冲击力,更来源于观者独特的生命体验——有人在罗斯科的作品面前潸然泪下,有人在梵高跳动的色彩面前心潮澎湃,有人可能对此毫无感觉。这种体验是非常私密、非常个人的,很难在网上隔着屏幕感受到同样的冲击力。
第二,艺术教育因素。HISCOX的调查表明,对于艺术家的深入了解能够使收藏家更加认同作品价值,并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传统画廊与客人一对一交流正是如此,针对客人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对艺术品进行讲解,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对买方的教育。然而不得不承认,同等深入而个性化的交流暂时还很难在线进行。
第三,社交因素。艺术品购买的乐趣之一便是与人交流与分享,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画廊和拍卖行的酒会、讲座、鉴赏会等正是满足了收藏家之间彼此交流分享的需要。然而网上购买在社交层面并不能给予同样的交流平台。
第四,艺术的奢侈品属性。高端艺术品独有的奢侈品属性更是使这个古老的行业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保有审慎态度。一种很正常的担忧是当更多的人通过电子平台参与到艺术品购买的中时,高净值客户在艺术品收藏中体会到的高端和私密感将被稀释。
她接下来进一步讨论了画廊、拍卖行、线上艺术平台、艺术数据分析网站、财富管理师在此格局下的新常态。她表示:“艺术品与其他商品的相似性推动着艺术市场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创新,而艺术品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审视着和拷问着此进程,并强调传统销售方式的重要性。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塑造了当代的数字化艺术市场,也解释了主要玩家的商业策略及发展动机。这两种力量的制衡形成了现在艺术市场的新常态,下一步的走向,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讨论阶段,现场的收藏家和艺术家纷纷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讲述了通过艺术家个人网站以及社交平台进行宣传的成功经验。
该讲座与亚洲艺术协会年度作品展同期举办,亚洲艺术协会成立于2003年,旨在挖掘和支持国际范围内的新生艺术家。本次年度大展的主题是“当下/非常规”(In Time/Out of Place)。该作品展由策展人Katya Grokhovsky策划,呈现了7位艺术家的装置、平面、以及多媒体作品,作品从概念、媒介到理念上都充分创新,体现了当代新生艺术家对于此科学技术蓬勃发展时代的思考。参展艺术家包括Munjer Hashim, Jian Yi, Maiko Kikuchi, Harshad Marathe, Kohei Urakami, Jerri Wei。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