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程老师让我做一个总结我非常荣幸。这次研讨会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先做一点自己的感受发言。
“笔墨张立辰”展览这几天在学界、画界引起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体会到这次非常难得,看到了张老师20多年的作品,集中了张老师在笔墨当中的探索轨迹,当我们站在张老师的画面前的时候,有许多作品让我们感动,这种感动我体会到是在张老师画当中有一种对善的感知,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对当代文化的反省,对传统文化的品思和体验,这是我体会最深的。在读张老师作品的时候,我体会到中国笔墨近百年来,包括传统绘画,强调的是书画同源,这条道路走起来特别艰难。刚才各位提到张先生有一种坚定的文化信念和文化定力,还有意志上的定力,从而走上了:书画同源的道路。提到书画同源就要提到:书法,有楷书、行书、草书,在前辈的先生当中,基本是以行书、楷书入画。在张先生的绘画当中是草书入画,从隶书、行书、楷书中不断渐变,不断地走向成熟,草书入画在张先生的书中很明确地体现出来。书法是中国文化悟道的载体文化,书法方式首先是立法,然后再立向,刚才我们各位先生都谈到这个问题,在立向当中首先是品格的确立。在张先生的画风中,各位老师都对张先生绘画的品格明确地提出来,就是雄浑、谦健,这样的品格,是张先生多年对文化的积累、学养的积累,带来的一种文化品格。在张先生的文化品格当中,有一句话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个象是意象、气象、心象。在品格的确立当中,要有法度。张先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似与不似”的理解,真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高度了,为什么这样讲?我看张先生在入笔当中强调草书入画,把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审美境界注入到用笔的过程当中,比如说张先生下笔力如金石,行如劲风,张先生在绘画的法度当中,体现出这样一个过程。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无论从巨幅的大作到小幅的佳作,都体现出做人的坦荡胸怀,一种平淡的境界和传统文化倡导的平常心。因为平常心对于日常事物能转化为一种品格,这种品格必须有载体,就是笔墨的品格。笔墨的品格也是人格的关照,这一点在张先生的画当中被充分体现出来,无论是大画还是小画都体现出来。
我体会张先生的草书入画,在大幅的荷花和大幅的山竹之中有一种气象,这种气象是一种铸铁的感觉,或者是山石的感觉。在张先生的画中有一种雄浑的声音,其实这就是一种人文境界,就是得益于草书书法的境界。我觉得这是张先生对传统大写意花鸟画的突破和提升。
这是我的发言,下面我做一个研讨会的感受。
今天诸多著名的理论家、评论家、画家对“笔墨张立辰”画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的研讨,从笔墨文化的生存中对20世纪的中国绘画的得与失,对21世纪的中国绘画的发展,通过张先生的笔墨来展开。下面有几个方面:
第一,先生们——致认为张先生的笔墨标志着当代的笔墨精神,当代的人文境界的进取精神。“笔墨张立辰”艺术展,展现出什么是深厚的坚毅的文化定力和人格定力,进而高度肯定了张先生的笔墨艺术,是当代人格风范和学术品格的代表,显示了新时期大家的气度与气象。
第二,先生们认为张先生在笔墨的文化、自律演进进程中,是深化了中国画的笔墨文化,提升了中国画的笔墨品质,创造了笔墨的大气象,即雄浑端正亲近微妙,创立了中国画写意花鸟画的新境界。
第三,先生们认为“笔墨张立辰”艺术展的启示对当代中国画教学、中国画创作提供了学养与亲近,理论与实践的成功个案,启示了中国画学子的萌醒,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从自觉、自省到自尊自强,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文化生存之道,关系到对—一个时代文化品格的确立,这都是非常大的课题。
第四,先生们认为,“笔墨张立辰”艺术展给今天的中国画,给中国画的文化提出了许多的新课题,应该加以深刻的研究。
今天先生们对张先生艺术的研讨,深化了我们对张先生艺术的认识,进而促进了我们对中国画文化体验更深层的学习体验实践。张先生是我们的老主任,始终把中国画学术传统放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在教学方位上和学术方位上,张先生提出建立中国画的文化核心,建立中国画的笔墨核心。这两个核心就是现在十七大提出的“建立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所以在张先生传统的教学理念和临摹、写生、创作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中国画笔墨文化的学术体系,张先生的学术成就、教学思想对21世纪中国画的学术发展、中国画教学的学术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中国画学子都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中国画学院近期围绕张先生艺术展举力、的几次研讨会,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学习到张先生的学术品质和人格魅力,张先生的扎扎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学问的朴素人格,将会使我们更加深入,影响到我们对中国画的体验和进取中。谢谢大家!
作者:田黎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