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雅昌艺术网讯)6月7日,艺术家毛焰个展“临渊”在佩斯香港位于HQueen’s的新空间拉开序幕,并展出毛焰创作于过去三年间的十幅新作,其中将包括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托马斯”肖像系列,以及鲜有公开展出的静物与风景绘画。
毛焰个展“临渊”现场
毛焰个展“临渊”现场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当代画家之一,毛焰以其细腻而有着微妙意趣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静默的日常面孔,引领观者进入免受时代速度干扰的凝思时刻。他曾被批评家栗宪庭誉为中国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过去的近三十年间持续探索肖像绘画在当代的表达潜力,以极具辨识度的技法刻画着时代表征背后的人类共性的精神世界。
艺术家毛焰在展览现场
此次展出的作品仍保留着艺术家标志性的青灰色调及烟雾般富于变化的肌理,在油彩的叠加与渗透中,具体而明确的描绘对象逐渐被抽象的隐喻性意义所覆盖。也正是在这一层面上,毛焰笔下的肖像与静物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相通性——在绘画行为本身向画家索求的漫长时间里,彼刻的个人情绪、创作意志乃至生命体验早已注入每一笔抬起、落下的绘画动作之中,并将蕴藏在诗意笔触下的人、物、景均转化成为超越当下语境的精神载体。
毛焰个展“临渊”现场
曾在2013年佩斯北京个展上展出的毛焰作品“灰灰”,2012,布面油画 © 毛焰,佩斯画廊供图
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肖像系列“托马斯”的最新画作也将在此次香港个展中予以呈现。这位来自欧洲的高大留学生自1998年起成为了毛焰作品中的绝对主角,并在过去二十年中反复地被描绘、深化、拆解,直至幻化成为一张暧昧、含混而近乎虚构的象征性面孔。
2013年曾在佩斯北京毛焰个展上展出的布面油画作品《椅子上的托马斯》 © 毛焰,佩斯画廊供图
2015年曾在佩斯纽约“毛焰个展”中展出的布面油画作品《椭圆形的托马斯 NO.3》局部图 © 毛焰,佩斯画廊供图
“在大众传媒时代,脸孔正在不断地贬值,沦为俯拾皆是的廉价品。”在《脸的历史》中,汉斯·贝尔廷曾谈及肖像这种古老的创作题材在当代面临的困境。然而在他看来,脸在另一层面上则始终保持着其现实意义——即作为不可见的“自我”的某种表达工具。
“肖像中的脸不仅仅是作为证明和记忆,它同时也是一个关于‘自我’的主题。”贝尔廷写道,“脸其本身即是一种可以轻易被转化为面具的图像。这使得不可见的‘自我’的再现性变得至关重要。”而也正因如此,对于脸部的描绘被寄予了某种超出纯粹记录性质的附加期望。
曾在2013年佩斯北京个展上展出的毛焰作品“小戴”,2012,布面油画 © 毛焰,佩斯画廊供图
在毛焰的肖像绘画生涯中,我们仍可清晰地看出艺术家所面临的上述困境及期望。通过反复对日常面孔进行描绘,毛焰的坚守是对肖像在当代被低估的精神性力量的一次彰显。
布面油画《坐着的Y》 局部图 © 毛焰,佩斯画廊供图
“毛焰肖像中的面孔,是那种深刻而神秘的情感——不管这些情感多么玄妙诡秘,他都洞若观火——的象形文字,而非简单的社会面具。正是依靠艺术家对脸孔内在一面的挖掘,它们得以去除其平淡的具体存在,从而成为了一个幻想与沉思的富有诗意的空间。他那些浅灰调的水雾般搅动着的晕染效果下的氛围处理手法,以及它阴沉的暗部及诡异的亮部,均表明了最深处的内在生活是无色且冲突四伏的。毛焰的肖像作品是不可思议的梦境般的画像——他仿佛是在梦中见到这些面孔(有时是噩梦,正如他画中的女性面孔所暗示的)——这些画像正是那些传达着深刻情感的浪漫主义的梦境的缩影,并赋予其明确的形态,而不去回避这其中的重重困境,诚然神秘难解的深刻情感是难以被明确诉说的,无论它们有多么地普世。”唐纳德·库斯比特评论说。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