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上海博物馆在2018年下半年最重要的一场引进展览《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明天起将对外开放。包括爱德华·霍普《夜游者》在内的80件名作,绝大多数作品都是首次出现在亚洲。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馆藏今年在芝加哥引起轰动,作为北美第二大艺术博物馆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投桃报李,这才将他们的“镇馆之宝”带到了上海。明天起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图说:展览海报 官方图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美国艺术专家莎拉·凯莉·厄勒女士(Sarah Kelly Oehler)担任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展厅的前半部分偏学术,后半部分则更为精彩——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大萧条、女权主义、二战爆发,北美艺术变得更具有冲击力,好像进入了声色澎湃的艺术领地。莎拉偏爱的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享受了明星待遇,作品出现在展览尾部,策展人在这件长152公分、高84公分的“宽屏”画框前,摆放上了一条长凳,供中国观众坐下慢慢欣赏。美方也有疑惑,霍普所言“可能不知不觉地描绘出了一座大城市的孤独”,不知中国观众在今时今日是否会产生同感?
图说: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 官方图
昨天下午,莎拉为记者在这件作品前讲述了画作的台前幕后和她的体会。这件作品创作于二战期间的1942年,美国遭遇了珍珠港事件并向日本宣战,之后因为战争关系,城市商业并不景气,霍普本人常常游荡在街道上。在主画面里的餐厅和观众隔着距离,观众能够看见却无法进入他们的环境,被玻璃隔离开了。观众所能做的就是猜想餐馆中发生的人和事。谁都不知道,背对的男子在思考着什么?红衣女子和身边的男人有没有关系?只能靠我们的想象去猜测餐厅里发生了什么,还是什么都没发生。这件作品特殊的构图、冷暖色的处理,在大半个世纪里,确实击中了观众心灵上的共鸣——艺术家捕捉到了都市生活里茫茫人海中的孤独感。尽管后来霍普并不承认自己在刻意追求什么画面的孤立感,他享受着“夜游”带来的快乐。
图说:爱德华·霍普的自画像 资料图
谈到霍普的构思的高妙,莎拉说:“显然霍普知道在画面里要添加什么,要抽去什么。正常的餐馆里肯定有非常多的东西,比如说菜单食物杯子盘子,他全部抹去了,只是留下了结构和色彩。”这件作品和之前看到的美国19世纪的风俗画完全不同了。风俗画非常确定地讲了一个故事,而这件作品里的叙述是暧昧的,霍普让观众若离若即地感到,自己好像是画面的一员,摆脱不了,又身处其外的矛盾感。
这件作品在展出当时立刻引起了轰动,大概是它的主题吸引到了观众。莎拉提到了一个小插曲,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用当时一件女性艺术家的非著名作品,从作者霍普手上直接换来了这件经典之作。谈到这笔“交易”时,莎拉爽朗地笑了:“这实在是非常划算。”
图说:后来的艺术家把这幅名作和星球大战结合在一起做了新的创作 资料图
明天起,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和泰瑞美国艺术基金会将联合推出此次展出。绘画全部来自这两个著名的芝加哥博物馆,展出80幅部分美国杰出大师的画作和纸上作品,包括 温斯洛·霍默,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玛丽·卡萨特,约翰·马林,乔治亚·欧姬芙,雷金纳德·马什,鲍福特·德莱尼,爱德华·霍普和杰克逊·波洛克。
这一主题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展览的,揭示了在这段动荡时期美国艺术通过参与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从而改变了日常生活的本质以及艺术创作的方式而走向现代。
展览持续到2019年1月6日。
美国艺术以波洛克、德库宁以及安迪·沃霍尔等人的抽象和波普艺术闻名于世,而在这一场展览里,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还是跟着毕加索学步的小弟弟。倚靠着当年这批当代艺术的先驱,二战后的美国将“世界艺术中心”的光环从欧洲的巴黎伦敦掠到纽约芝加哥。
这场在上海博物馆的美国艺术展横跨了1913年这一重要的时间分野,军械库艺术展举办,野兽派、立体派和未来派艺术给予了习惯了现实主义画作的美国民众极大震撼,美国的艺术发展从此走上快车道,30年后冒出了《夜游者》等佳作击中人心,用的是美式绘画语言描绘美国的社会场景。
如果将1913年之于美国艺术的意义,等同于改革开放后之于中国艺术的意义。1980年起中国艺术界看到了纷繁的世界艺术流派,从摹仿到自立,从对话到探索,陆陆续续地也走过了30多年,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艺术,观众对中国艺术语言描绘中国时代场景的当代杰作,盼望之情更为迫切。
正如上海博物馆杨志刚馆长所述,任何文化现象都非无本之木,美国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蹴而就。这一场展览,用展品讲述的安迪·沃霍尔等艺术传奇的“前传”,有心的观众亦可从美国南北内战后到二战爆发期间的美国艺术嬗变的轨迹里,发现若干条艺术规律,这部80年美国艺术探索的启示录的背后,暗藏着艺术发展的原理。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乐梦融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